哈佛大学开放课程:《公正:该如何做是好?》1

第 1讲:《杀人的道德侧面》

如果必须选择杀死1人或者杀死5人,你 会怎么选?正确的做法是什么?教授Michael Sandel在他的讲座里提出这个假设的情景,有多数的学生投票来赞成杀死1人,来保全其余五个人的性命。但是Sandel提出了三宗类似的道德难题-每 一个都设计巧妙,以至于抉择的难度增加。当学生站起来为自己的艰难抉择辩护时,Sandel提出了他的观点。我们的道德推理背后的假设往往是矛盾的,而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的问题,并不总是黑白分明的。

笔记:

后果主义道德推理认为是否道德取决于行为的后果,取决于你的行为对外界所造成的影响。
绝对主义道德推理认为是否道德取决于特定的绝对道德准则,取决于绝对明确的义务和权利,而不管后果如何。
后果主义道德推理中最具影响的就是功利主义,由18世纪英国政治哲学家 杰里米•边沁(Jeremy Bentham)提出。
绝对主义道德推理中最为著名的则是18世纪德国哲学家 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
哲学就是让我们面对自己熟知的事物,然后引导并动摇我们原有的认知。
传授的都是已有的知识,它将我们所熟知的毋庸置疑的事物变得陌生。哲学让我们对熟知事物感到陌生,不是通过提供新的信息,而是通过引导并激发我们用全新方式看问题。一旦所熟知的事物变得陌生,它将再也无法回复到从前。自我认知就像逝去的童真,不管你有多不安,你已经无法不去想或是充耳不闻了。
在《高尔吉亚篇》中 苏格拉底的一位朋友 卡里克里斯,试图说服苏格拉底放弃哲学思考。他告诉苏格拉底:如果一个人在年轻时代有节制地享受哲学的乐趣,那自然大有裨益。但倘若过度沉溺其中,那他必将走向毁灭。
面对这些,有一种典型的回避方式。这种方式就是怀疑论,大致的意思是争论过的案例或者原则,没有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法。如果亚理士多德 洛克 康德以及穆勒花了这么多年都没能解决这些问题,那今天我们就能解决了吗?也许这本就是智者见智 仁者见仁的问题。多说无益,也无从论证,这就是怀疑论的回避方式。
诚然,这些问题争论已久。但正因为这些问题反复出现,也许表明虽然在某种意义上它们无法解决,但另一种意义上却又无可避免。它们之所以无可避免,无法回避是因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次次地在回答这些问题。因此怀疑论让我们举起双手放弃道德反思,这绝非可行之策。康德曾很贴切的描述了怀疑论的不足,他写道怀疑论是人类理性暂时休憩的场所,是理性自省以伺将来做出正确抉择的地方,但绝非理性的永久定居地。康德认为简单地默许于怀疑论,永远无法平息内心渴望理性思考之不安。
这门课程旨在唤醒永不停息的理性思考,探索路在何方。
PS: 每次思考就发现自己傻逼了,发现自己是傻逼总比自己不知道自己是傻逼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