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测一种动态再平衡投资策略

《简七理财》和《低风险投资之路》都提到一种动态再平衡的投资策略,比较简单的方案是:
用50%的钱来购买指数基金,剩下的50%的钱来购买货币基金,每半年或一年执行一次动态再平衡,即让投资于指数基金和货币基金的资金重新变成1:1的关系。

最开始了解到这个方法觉得有点意思,今天就用这个策略复盘一下,看是不是真的那么好。代码如下:

#! /bin/env lua
--评估指数基金和货币基金定期动态再平衡的投资策略

--指数基金与货币基金资金分配比例
index_money = arg[1] or 1
ratio = index_money/1

--沪深300指数半年周期点数
index = {
	3592, 2557, --2010
	3155, 3052,
	2361, 2473,
	2551, 2187,
	2323, 2169,
	3566, 4408, --2015
	3725, 3156,
	3313, 3667,
	4045, 3504,
	3017, 3899,
}
--货币基金半年利率
base_rate = 0.012

--中证500指数年初点数
index = { --from 2010
	4508,4964,3290,3297,3823,5338,7615,6273,6263,4176,5306
}
--货币基金年化利率
base_rate = 0.036

--计算过程
--每次动态平衡时资金自上次以来的变化乘数
multiplier1 = {1} --指数基金
multiplier2 = {1} --货币基金
for i=2,#index do
	table.insert(multiplier1, index[i] / index[i-1])
	multiplier2[i] = 1 + base_rate
end

money1 = {}
money2 = {}
--初始投资资金为1
money1[1] = ratio / (1+ratio)
money2[1] = 1 / (1+ratio)
for i=2,#multiplier1 do
	money1[i] = money1[i-1] * multiplier1[i]
	money2[i] = money2[i-1] * multiplier2[i]
	local sum = money1[i] + money2[i]
	money1[i] = money1[1] * sum
	money2[i] = money2[1] * sum
	--每期资金
	print(sum)
end

结论是对于沪深300和中证500指数,这个策略没啥用。
具体一点,如果货币基金年化利率维持在正常水平,这个策略跑输货币基金,更别说其他收益更高一些的几乎无风险的投资了,但跑赢相应的指数基金。
如果货币基金年化利率低于正常水平,甚至是0,该策略跑赢货币基金,也跑赢指数基金,但差别也不是很大。

于是就想想为啥。
一个原因是再平衡选在了年初和年中,不在指数的顶或底上,这个策略的”低买高卖“属性就被严重削弱了,看书里举得例子都很极端,都是在顶和底处再平衡,我要是能知道哪是顶和底,还用这个策略?
一个原因是A股十年指数都不咋涨,都跑不赢货币基金。
叠加上面两个原因,长期来看指数基金相当于收益较低的货币基金,俩货币基金再怎么玩也玩不出花来。

这个策略最适合两个比较负相关的投资方式进行组合,就能完美的实现自动”低买高卖“,然而现实意义有限。


原文写于2020年3月1日
今天在看《穷查理宝典》时,查理第二讲中提到香农的非凡的投资业绩,这个香农就是创立信息论的香农。于是查了一下,找到两篇文章:
原来,股神是这样炼成的!
道升随笔829:信息论鼻祖香农的投资手法
首先香农可真是个天才,干啥啥行。
然后前文提到的策略,原来香农早在1970年左右就提出了,两篇文章也指出了这个策略其实没啥用,想来也是,如果有用,到现在50年了,总会有聪明人利用这个策略把钱都赚走。
事实上,就没有百试百灵的投资策略,即使有也会随着使用的人越来越多而失效。
而且香农自己都没有使用上述策略,而是类似巴菲特的价值投资。
第一篇文章中的观点很有意思,所谓的股神,都是把握住了国家发展的大势,投资就是赌国运真是一点都没错。
2020年3月28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