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ographics-Selection

1-2个数据——>纯文字

将1-2个数据做成图表,可能会误导听众,气势也不好。

尽可能让数字越显眼越好,加少数文字做解释。

希望对方自行阅读并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数据——>表格

人通常会惯性依次阅读表格里的内容,并自行比较

不同的受众可能感兴趣的点不同

不同单位的数据适合用表格来呈现

要做现场报告的话,最好不要用表格:对方在阅读时就无法专心听你说话

原则:弱化表格,突出数据(建议用灰色线框/三线图)

希望通过色彩饱和度来为用户提供视觉提示——>热区图(表格)

可以快速帮助用户判断数字高低顺序,更快锁定重点


表格对语言系统起作用,图形对视觉系统起作用

希望呈现数据的分布(X轴和Y轴的关系)——>散点图 Scatterplots

Tips: 如果想突出散点图里高于均值的部分,可以标出均值线,并将上下的点用不同颜色呈现

希望呈现数据的趋势(横轴多为时间)——>折线图 Line Graph

Tips:如果折线之间/折线与横轴之间的区域是有意义的,可以用色块填充

希望比较两个时间点的增减变化——>斜线图 Slopegraph

所谓斜线图,就是折线图中的一段,增加数据标签,就一目了然对应的变化情况

Tips:如果数据间隔很小,画出来的写线图就会重叠,不适用


希望直观地呈现相对的多少——>柱形图

条形图很常见,用户理解很容易,更容易凸显数据信息

因为用户会比较相对长度,所以最好设置0基线,避免误导

线性图非零基线是可以接受的,因为线形图主要比较差值空间,是平行的

Tips: 条形图的条形宽度>条形之间的间隔(但也不能宽到让用户以为是比较宽而非长)

最容易阅读&适合标签名字比较长的——>条形图

多组数据配色:一半主色调,饱和度降低,一半灰色,饱和度也降低


希望呈现条形图的增减变化——>瀑布图 Waterfall Chart

起始值,增减值,最终值


细心安排类别顺序可以为读者提供基础,让诠释过程更流畅。


尽量别用:圆饼图、3D图、组合图(两个Y轴)

圆饼图非常难以阅读

——>用柱形图代替(类别从高到低排序)

避免使用双Y轴,也尽量不要把Y轴放在右边

——>直接画上需要安排在次坐标的点(突出具体的值)

——>共用一个X轴,画上下两个图(突出整体的趋势)

你可能感兴趣的:(Infographics-Sel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