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每一天活出自己的意义!

提起李欣频,我的崇拜之情便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一天读一本书,一天看一部电影,在全球很多国家都留下了足迹……她被公认为台湾广告界的文案天后;她的写作能量横跨广告、创意、教育、旅行、美食、网路、建筑、爱情、灵修……包括现在她提到的清除身体内的木马程序等等,我发现我内心的力量很大程度来自于她。这或许就是所谓的“偶像力量”。

2010年读《谁说这辈子只能这样:李欣频的变局创意学》的时候,我还是略显浅薄了些,很多观点当时似懂非懂,好在文字读起来比较顺畅,所以也只是读过则罢,要说给我了什么样的启示,好像没有。

这本书虽然缘起于“2012灭世论”,但是最近重读此书,给我带来的震撼和力量却不小。

书中提到了十个关键词:“全球视野——宇宙视野”,“重估风险——风险共存”,“适应极端——乐在极端”,“接受变动——享受变动”,“随时放下——归零重来”、“练习无常——穿越生死”、“高速起灭——静观一元”、“环球之旅——师古文明”、“多元技能——连超异能”、“把握当下——自定未来”。这十个关键词按照从外部环境到内在心灵,层层递进,层层深入的顺序来组织的。提到了“视野”、提到了“游戏人生”、提到了“断舍离”、提到了“宇宙大爱”。

对我触动比较大的是前面四个关键词。后面部分有些偏哲学,还有些宗教色彩,超出了我的理解范畴,有心无力。

通篇开卷即提“视野”的问题,视野决定了看问题的角度和做事的行为,如果不先培养一个更高的视野,后面的关键词也无从做起,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目前自然灾害频发、气候异常、天灾人祸接踵而至,书中认为都和人类狭隘的目光有直接的关系。不要只看到眼前,也不要只关心自己,因为整个地球是一体的,“蝴蝶效应”是存在的。从全球视野——宇宙视野的灵性关键点在于“智慧的高度”,而这个“智慧”来源于见识的广度和知识的深度。

在此之前我并没有意识到自身“视野”的狭隘,直到有一次我和老公交流一个项目。这个项目是我一个朋友提供给我的,我认为问题太多,可行性太低。在抱怨了一大堆之后,我觉得哪里不对劲,我问我老公:“我觉得我有问题,为什么每次我最先看到的都是负面的呢?”我老公直接丢了一句话给我:“你从2楼往下看,也许满地垃圾;如果你从80楼往下看,都是美景;你要是从宇宙中看地球,地球是不是更美丽!没有高度,看到的才都是问题,没有格局,看到的都是鸡毛蒜皮。”如今,我已开始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视野。

在谈到人生变动的时候,李欣频引用了丘吉尔的一句话“成功就是从失败到失败,也依然不改热情。”人都是有惰性的,大部分人安于现状,不太愿意将自己丢出旧原点。比如我,我是个“心已远,身不动”的人,我恐惧的是看不清的未来。李欣频提到我们的生活也在发生着巨变,而且会从你认为最安全的地方开始崩解:比如婚姻,现在两地分居、离婚的要比之前多的多,比如有些人瞬间离开了长达十多年的工作,或离开当初自己创办的事业……而且这种变化的速度在加快,我记得我大学时在一家报社实习,当时的主编跟我说:在中国,没有一个行业能兴盛十年。而今,行业的更迭更快,尤其是互联网的井喷式发展,带来了一些行业的兴盛,也造成了一些行业的衰落。

文中提到:“在变局剧烈的时刻,已经不再是赢家输家的概念,而必须改成玩家的心态,如此你才能享受并善用极端震荡的巨幅视野。”

用玩家的心态看待工作和生活,是一种放下焦虑的手段。我是个焦虑的人,不过看看身边,又有几个不焦虑呢?尤其是当妈了之后,焦虑感更重。去看看那些幼教机构、学习机构都是很善于抓住妈妈的焦虑并无限放大的,越火的机构在这方面做得越成功。我记得我在看了科恩的《游戏力》之后,那段时间我特别神经质。书中提到孩子的胆小是因为大人们的过度保护,我的孩子是个女孩子,胆子很小,拒绝尝试,更让我觉得恐怖的是,书中提到这种过度保护之下的孩子,还会很刻板,追求完美主义。书中罗列了很多条,我发现我女儿都中招了,我决心要改变她。那段时间因为这个事情,我看我妈不顺眼,看我老公不顺眼,我不时地把书中的理论拿出来当我的论据,批判他们的做法是错误的。当然家庭的气氛被我弄得特别紧张,我自己也特别累,等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慢慢淡化,我发现生活一切照常,我女儿也没有我想得那么糟糕,我也没之前那么累了。放开的时候,反倒一切都顺了。

其实我们身上出现的焦虑也好、出现的悲观不自信也罢,说到底还是“视野”的问题,也就又回到书中开篇的第一个关键词,“一叶障目”,让我们看不清全貌,偏差的理解造成了偏差的行动。

世界的变动是常态,而且已经超出了我们的干预范围,所以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将每一天活出自己的意义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将每一天活出自己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