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古老的语言变得苍白,
死气沉沉。
你会难过么?
大家好,这里是茶先生和他的花园。嗯...好久不见了,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方言吧。
我呢,是一个地道的客家人,在惠阳那边长大。南方的风温暖而潮湿,冬天无雪,小时候没见过雪还是蛮遗憾的。
不过没关系啦,能到海里玩玩也很不错。最喜欢到的地方是客家老城,四处转悠,跟着外婆去市场买菜,帮忙拎东西......这些啊都是我珍贵美好的回忆。
客家以梅州、惠阳两地为大本营。俗话说,十里不同音。虽然我们都是说客家话,但发音不尽相同。印象中,我是六岁左右才入学的。在此之前呢,接触的是客家话和粤语,到了幼稚园方才开始讲普通话。
客家方言是日常,是家里话。直到现在还是觉得,在家里讲普通话是件很奇怪的事情。对家人,发小和邻居老人们,只有客家话才是最合适的、温暖的语言。
可以说,客家方言是我童年回忆里的浓重一笔。小孩子嘛,期待过节。逢年过节拜神祭祖的时候,老人家们都会唱起客家山歌,祈福保平安。小时候我爱称此为“拜神歌”,到今天也没有改口。哈哈,感觉还是蛮有意思的。
方言是一种古老的艺术载体,千百年来的文化糅合在里边。我们从哪里来,经历了什么,我们该如何生活......这是一个地方的集体记忆,是一种特有的文化。
令我感到惋惜的是,越来越多的小孩子都不说方言了,在家里讲的也是普通话。
方言式微,这是事实。
为什么会这样子呢?好,
我们来分析一下。
方言是怎么产生的?
所谓方言啊,是古人往来间大家习惯所使用的,约定成俗的语言。古代的农耕社会,人们很少有离乡的机会。通常只有赶集、告状、进京赶考的时候才会离开家乡。
那时候人口流动性极弱,生活在相对封闭的环境里是方言形成的主要原因。
冯学荣说,“方言存在的历史基础,是因为人口不流动。而一旦人口发生了实质性的流动,方言存在的基础就必然崩溃。”
方言式微的三个角度:
01
现在经济发展得越来越好了,交通也方便。城市的薪酬、就业机会和生活质量会吸引大批人涌入北上广深。白天在深圳工作的上班族,晚上可能会回到惠州等地休息,明早再坐地铁回去上班......
由此可见,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成因是经济发展。
而交通的便利为人口大规模流动提供了条件,一旦人口发生了实质性的流动,方言存在的基础就会崩溃......
人口大规模流动是必然趋势,方言式微在所难免。
02
新的思维界限很难再用方言准确表达。
我们身处的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新概念、新事物层出不穷,已经很难用方言“准确”地表达了。
你看现在很多老人家都不能理解年轻人的“火星语”,年轻人说“六六六...”,他们不懂。
“六”,对他们来说只是个单纯的数字,而年轻人用来表达的是“很厉害”的意思。
03
互联网的兴起,将人们的信息边际成本降到极低,几乎为零。
网上打游戏的时候,五湖四海的人组团聚在一起,用方言可交流不了啊。
这时候,我们会选择一种交易成本最低的“交流工具”-----普通话!
普通话是我们交流工具间的一个最大公约数,人有趋利性嘛,使用普通话的交易成本最低,我们自然就会选择说普通话了。
生活中越来越多的孩子选择讲普通话,其实啊,也说明我们的社会发展得越来越好了。
好了,我们现在知道了方言的形成和式微。
那么,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保护方言!?怎么保护,为什么要保护?
方言式微,它的功能渐渐从小圈子里的交流工具被普通话这种使用成本更低的交流工具取代。
其价值我认为现在更偏向于艺术性。
方言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其艺术价值无可厚非。方言内涵丰富,大俗大雅!一个地方的民俗文化、风土人情和记忆,都在其中了。我们当然要保护方言了。
如今方言作为交流工具的价值越来越低,我们想要保护方言啊,还是多从艺术层面上努力吧! •ᴗ•
图/网络
文/惊天时•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