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财经《启阳路4号》出品
文|龚奕洁、李念雪
在“嗒嗒的牛蹄声的美丽召唤”下,两市成交额连续8天突破1.5万亿,散户们纷纷跑步进场。
尽管在不久前的牛市中,叫嚣着“卖房炒股”的段子手不少,但真正付诸实践的人却并不好找。但金加(化名)却是这样一个人。
“如果你想赚钱,那就到股市里去;如果你没有投资方向,更倾向于避险,那你就把钱换成砖头。” 金加向凤凰网财经记者讲述他的投资哲学。被问及7月16日股市暴跌时有没有后悔,他坦然地说:“慢牛就是慢慢涨,市场总不能天天做火箭”。
过去八年,房产投资经历给金加带来了财富积累——生活在上海的他,每年都有至少一次房产交易,每笔投资都收益可观。这位年入百万的投资者,曾经一度总资产的95%都是房产,但从去年开始,这些钱陆续都投向了股市。在金加的眼中,随着“房住不炒”的官方声音越来越大,调控政策不断加码,房产市场已经越来越不具备金融投资的属性,而股市却未来可期。
另一些人和金加想得不一样。习惯了“房价一直涨,A股不时割韭菜”的他们认为,行情总会过去,股市的钱终究会流转回楼市。有房产业内人士对凤凰网财经表示,“没见到卖房炒股,倒是股票赚钱了,看豪宅的人多了”。
事实上,近来无论股市还是楼市,都曾出现疯涨行情——比如A股,比如深圳房价。但监管部门却一直希望投资理性。银保监会重磅发声强调严防股市、楼市泡沫,深圳迎来八部门联合发布的最严调控,杭州、宁波、东莞等多低遭遇政策“急刹车”。A股的牛市行情、楼市的上涨,能否持续?
是应该卖房炒股,还是坚持买房至上?两派人似乎谁也无法说服谁。
01
“卖房炒股”的人回来了?
近日网上流传一个故事:一个深圳人,六月初在深圳楼市最热的时候,卖了深圳1套房,套现800万,然后7倍杠杆融资买进A股券商股,赶上了券商股的疯涨,一个月时间赚了2000万,加上其目前持有的房产,基本已经实现财务自由。
市场上永远不缺少暴富神话,但精准踩点每一个市场机遇,这不是一般人能有的运气。
受整体流动性宽松、疫情积压及投资保值需求释放的影响,疫后楼市最先回暖,这其中又以深圳表现最为亮眼。深圳上半年二手房累计成交4.7万套,同比增长36%,其中6月单月二手房成交1.1万套,同比增长76.2%,创2016年4月以来单月新高。统计局数据显示5月深圳二手房均价同比上涨12%,6月同比上涨14.3%。
与之相对的,股市的表现却差强人意。但从6月底开始,市场反弹明显,券商股更是引领了股市上升通道,7月1日以来,上证综指突破3000点大关,券商纷纷喊出“牛市来了”。7月6日,上证综指一天上涨近150点,市场惊呼“疯牛”来了。
似乎回到了2015年,又出现了一些打算“卖房炒股”的人。
张敏(化名)打算暂缓买房,把钱用来买股票和基金。在2019年就“嗅到”牛市行情
的金加,早已将个人投资重心逐渐从房产转移至股市,在卖掉了一套价值1600万的上海房产后,将包括这笔房产收益在内,自己所有流动资金的9成投向了股市。
但仍有不少人强烈反对“卖房炒股”。凤凰网财经记者所在的一个买房群,对于“买房”还是“买股票”产生了激烈讨论。
“股票不是一般人能玩儿的,还是房子更加保值。”群内强烈反对“卖房炒股”的莫聪,告诉凤凰网财经记者“楼市长期走牛,股市牛短熊长”是不变的真理。
网络上流传着不少2015年上半年“卖房炒股”却血本无归的故事。“投资是反人性的,当都看到上涨信号的时候,可能已经晚了。但大多数股民都是追涨心态。”莫聪说到,他坚信在这个特殊的年份,还是靠房子避险保本更安全一些。
但一些打算卖房炒股的人,也并不是盲目的、一时被牛市激起的狂热。金加就是,他认为“聪明的投资者”要看到谁更有投资价值。
“如果你想赚钱,那就到股市里去;如果你没有投资方向,更倾向于避险,那你就把钱换成砖头。” 金加向凤凰网财经记者讲述他的投资哲学。
在金加的眼中,现在房产已经越来越不具备金融投资的属性,而股市却未来可期。此前8年,他在上海投资老洋房,每年都有至少一次房产交易,每笔投资都收益可观,至少年入百万。曾经一度,房产占到他财富总资产的95%,但从去年开始,他把钱陆续都投向了股市。
即便在房产交易中有所收获,金加也认为“中国的房价一直不合理”,金加认为之前20年的上涨,是因为通货膨胀、城镇化的建设等原因拉升了房价。而现在,中央对“房住不炒”的态度比较坚定,房子的属性回归居住,而单纯投资的、空置房产没有价值。
“17年我在上海房价最高位的时候卖过两套房子,当然因为买进的价格低,还是赚了点钱的。到18、19年,一线城市不涨反跌,三、四线还在继续涨,我认为这是一个可以跑路的信号。因为这些城市没有支撑房价上涨的动力,很多地方人口净流出,没有核心产业,而上涨的理由就是去库存,帮助促进地方财政收入。”金加告诉凤凰网财经记者。
02
买房还是买股票?
“这会是持续3到5年的健康慢牛,而不是像2015年,阿姨、妈妈都在击鼓传花一样的滚雪球游戏。未来的股市一定是一个健康成长的股市,优质的上市公司有好的股票。”
金加坚定地看好后市。即便面对7月16日的股市暴跌,他也认为是不理智情绪的回归,“市场总不能天天发烧”。金加还表示,自己也不是这两天才入场的,而是从2019年下半年就陆续开始了。
买股票,还是买房子?这个问题在5月份的凤凰网财经云峰会上,也曾被热烈讨论过。国务院参事、住建部原副部长仇保兴表示,疫情下出现的局部地方二手房市场火热、房地产复苏的情景,只是种短暂现象,并不代表着长远趋势。
“过去涨了十倍的股票非常多,但是说到涨价十倍的房子,可能大家都不相信。“中阅资本总经理孙建波说到,“但如果房子是用来自住的话,就不能用这种方式思考了。”
重阳投资总裁王庆表示,从短期投资来讲,把房子和股票放在一起比较是不合适的,这是两类完全不同的资产,股票资产的流动性很好,房地产的流动性很低,而且房地产投资是可以加杠杆的。中国有很多有投资能力和投资实力的家庭,从资产配置的角度来看,房地产的比重较高;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应该加大二级市场尤其是股票类资产的比重,这跟短期的机会关系不是很大。
“纯粹地从投资角度来看,我更倾向认为股票资产更有投资价值;实际上如果能够在股票市场上坚持在合适的价位买进去,买到好的标的,坚持长期持有,它的收益率是一点不逊于房地产的。“王庆表示。
一位资深研究者曾告诉凤凰网财经记者,他们在疫情中的调研显示,投资人已经产生了分化,而高收入家庭、有更高金融知识背景的人对于股市的预期和投资意愿较高。
中证登已披露的数据显示,2020年3月以来,每月新增投资者都在百万以上。3-5月每月分别新增 189万、164万、121万,证券交易结算总额分别约138.7万亿、120.4万亿、 104.7万亿。
数据显示,从6月24日起,融资融券(两融)余额直线上涨。截止7月16日,两融余额达1.38万亿,占A股流通市值2.46%。
03
房地产和股市会再现“跷跷板”效应吗?
房地产在中国家庭部门资产配置中占据绝对位置。《2018中国城市家庭财富健康报告》指出,我国家庭总资产配置中,房产占比高达77.7%,而金融资产配置11.8%,其中股票占比不到1%。
但发展以股市代表的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市场,却具有战略意义。中央高层和金融监管高层在多场合提及“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夸大直接融资比重,优化金融结构。”引导资金从房地产投机转向资本市场,似乎大势所趋。
但中国人对于“居有所”是有执念的。27岁的年轻人倾尽3万积蓄远赴鹤岗,只为满足自己有“家”的愿望,半年以后,迫于生计,只能以亏本价2.2万卖出了这套房产。尽管住房不炒政策加持,依然有倾尽全部积蓄在远赴异地购房的年轻人,也有提着6000万元却在深圳“买不到房”的豪宅客。
对于中国投资者来说,股市和楼市是两大“吸金”市场,最近几年又流行一个跷跷板效应,即楼市低迷下行之时,股市回暖;股市低迷时,楼市上涨。
中金公司在2016年曾有一份研报指出,这种效应从2014年开始明显,但在2014年以前,股市和楼市更多表现为同向发展。从2005年的“国八条”到2013年的“新国五条”,每一轮房地产调控都带来1年-2年的房地产销量的下降,而历次房地产销量下降时,上证指数也多表现为下降或震荡下跌。
数据显示,历年房地产调控都会挤压出一部分资金,去追逐更有收益性的资产。
人民银行第二季度的《中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受访者对房价预期上涨的仅为22.8%,为近几年来最低水平,房地产投资已开始降温。在消费、储蓄和投资意愿的调查上,倾向于“更多投资”的居民占 23.8%,比上季下降 1.2 个百分点。但投资股票的居民占比16.1%,上较上个季度略下降0.2个百分点。
“楼市资金是否流向股市,取决于股市自身的吸引条件”一位券商营业部客户负责人告诉凤凰网财经记者。
“投资者是中国资本市场的衣食父母,是上市公司、券商、交易所等机构的衣食父母。要振兴股市就一定要真正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应该紧紧地把投资者这个衣食父母的利益保护放在首位,去约束那些融资者和发行者的权利,才能从根本上扭转今天中国资本市场的被动局面。” 中国政法大学资本金融研究院院长、教授、博硕研究生导师刘纪鹏在凤凰财经云峰会上提到。
(为保护受访者隐私,金加、张敏、莫聪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