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咱发了篇文章“经期洗头会落下病根吗?”,评论区有位伙伴表示想看“坐月子”的文章,字里行间中都透露着无奈。
大夏天的,不能洗头洗澡,还不能吹空调,隔着屏幕都觉得热!
其实,自古以来,一说到坐月子,禁忌都是一大堆。
谁家生了小孩儿,婆婆妈妈、七大姑八大姨都会齐上阵,以过来人的身份叮嘱产妇这不能做那不能干,否则以后会拉下病根儿。
但说起来,“坐月子”似乎只是中国人的传统,国外貌似从来没有这种说法。
既然外国人不坐月子照样身体好,那坐月子到底有必要吗?
外国人不坐月子,但有42天的“产后保健”
其实无论哪一国、哪一种族的女性,生产分娩都是个脱胎换骨的过程,身体会有伤口、有流失、有亏空。
要适应这种身体的亏缺和变化,不是小事。
外国新妈妈虽然不“坐月子”,但她们也重视产后的休养和恢复,即产后保健或产后恢复。
分娩当天,护士会嘱咐新妈妈下床活动。出院之后,她们也不是立马就活蹦乱跳,矫健如常人。
分娩后身体状况都会出现很大的变化,体内各种内分泌激素水平会改变,子宫会收缩并逐渐恢复至怀孕前的状态,各种创口也会逐渐愈合。
这个过程大约需经历6周,即42天,也就是现代医学认为产后恢复所需的时间。
所以说,西方国家的新妈妈产后也是要休养生息,调理身体。
综上所述,“坐月子”是有必要的,但方法得科学,以下6个月子陋习,该改改了!
不能洗澡、洗头 (×)
个人卫生很重要,洗头洗澡不能少 (√)
产妇分娩后,全身各脏器、各系统变化是很大的,一般产妇会容易流汗,产道会排泄恶露,乳汁容易溢出。
在身体虚弱的情况下,若不注意保持身体清洁,汗液、长期卧床加之室内通风不良,细菌就很容易滋生而致病,甚至造成产褥感染。
因此,产后产妇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更应重视个人卫生。
过去不让洗,是因为怕着凉,但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夏天有空调,冬天有暖气,大可不必担心这些问题。
所以,产后洗头、洗澡一样也不能少,顺产当天或第二天就可以淋浴了。
图源 / 网络
如果是剖宫产,需要等刀口完全愈合、拆线后才能淋浴,此前可以用温水擦洗身体。
夏天出汗多,坚持每天淋浴,这样才能保持肌肤的毛孔通畅,正常排汗。
水温最好和体温差不多或略高于体温,但不能盆浴,以防污水倒流进入生殖道引起感染。
不能吹风、吹空调 (×)
不直吹就行了 (√)
所谓的产后不可以吹风、吹空调,是怕产妇受凉,但其实只要避免直吹产妇就不怕。
比如人在卧室,那就可以打开卧室的房门,在客厅开空调。
室内的温度不能过高,应保持在26℃左右,且要经常通风换气,以产妇感觉舒适为宜。
注意空调的过滤网一定要定期冲洗,防止细菌滋生。
怕受凉,全身得捂严实点 (×)
过膝、包肩是重点 (√)
很多地方有“捂月子”这一说法,认为无论春夏秋冬,产妇都应该包裹得严严实实,以免着凉。
这种做法冬天还说得过去,但夏天就太危险了。
夏季本来就热,若产妇像包粽子一样裹得严严实实,则会导致体内的热量不能散发,使体温升高,加大潜在的危险性,极易造成产妇中暑,出现高烧、抽搐、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所以,夏天坐月子千万不要一味地“捂”,以免中暑,应根据自身情况适当穿衣。
衣服应该选择棉质的,既保暖又吸汗。同时要注意保护关节,穿衣以包肩、过膝为原则。
要用专用“月子牙刷” (×)
用软毛牙刷,早晚两次刷牙 (√)
所谓月子牙刷,通常是由一团纱布或者海绵代替常规刷头。
很多都是商家的噱头而已,其实它连最基本的清洁功能都不够给力。
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妈妈使用月子牙刷后,依然出现龋齿或牙龈出血等牙周问题。
产后一个月内,女性体内的雌激素水平依旧较高,而雌激素可使牙龈毛细血管扩张,因此这期间,新妈妈容易出现牙龈红肿、出血等。
因此建议每天使用软毛牙刷,至少早晚两次清洁牙齿,如果牙齿对冷热敏感,请使用温水漱口。
图源/网络
要多卧床休息 (×)
尽早下床活动,有利恢复( √)
很多人认为,产妇月子里就得躺着不动,只管吃了睡,睡了吃。
但其实,这样更不利于产后恢复。
首先,一个月的“静养”会使得产妇四肢缺乏适量活动,增加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其次,产妇生产后往往尿量很多,长期卧床会使盆腔缺乏刺激,肠道蠕动功能减退,容易出现排不出尿、便秘。
再者,自然分娩后,盆底肌肉或多或少受到损伤,此时终日卧床反会增加子宫下垂的风险。
因此,产后应尽早下床活动,产后第二天就可以下地走走;在天气好的时候,到户外散散步。
每天适当运动有利于食物消化、预防便秘、促进恶露排出、减少和预防肠粘连,加速身体恢复,对预防产后肥胖也有帮助。
但不宜过于劳累,要避免提重物,以免子宫脱垂。
要喝月子酒(×)
不管是什么“酒”,一滴都不能沾( √)
月子酒,其实就是黄酒或米酒,酒精含量通常低于20%。
按照传统说法,这些用了月子酒的料理营养好,可以催奶,还能让宝宝喝完更乖巧。
然而事实却恰恰相反。
不管这月子酒有多甜、有多暖胃,但都含有酒精。
科学已经证明,酒精不但不能催乳,还反而会使奶水更少。
更重要的是,酒精能通过母乳进入婴儿体内,对宝宝的神经系统、心脏、肝脏、肾脏等器官带来一定的损伤。
即使当下没有发生酒精中毒,宝宝的智力、语言能力等也可能受影响。
所以,不管是啥酒,月子里一滴都不能沾!
-《中国家庭医生》新媒体中心原创出品-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右下角,您点一个和“在看”
编辑:木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