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3.2%。不仅如此,其他一些主要指标也逐步回升,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一季度下降8.4%转为增长4.4%;服务业增加值由一季度下降5.2%转为增长1.9%;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5.1个百分点;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3.0个百分点。但也需要看到,从上半年累计的速度看,GDP、工业、服务业、投资、消费等领域大部分指标处于下降区间。上半年全国人均居民收入实际是下降1.3%。
刘爱华表示,二季度的回升增长仍然属于恢复性的增长。疫情冲击的损失尚未完全弥补,推动经济回归正常水平还需要付出艰苦努力。当前,宏观政策既要考虑保持政策力度,也要考虑可持续性,未来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目前的政策是保持一定灵活性的,下半年会根据形势发展,根据“六稳”的实现情况和“六保”任务落实情况作出适度调整。
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45661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1.6%。从季度看,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2%,由一季度下降6.8%转负为正;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一季度下降8.4%转为增长4.4%;服务业增加值由一季度下降5.2%转为增长1.9%;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5.1个百分点;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3.0个百分点。主要指标逐步回升。
“从季度看指标是明显改善。”刘爱华说,从月度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连续三个月保持正增长,服务业生产指数连续两个月正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连续四个月降幅收窄,出口额连续三个月正增长。
刘爱华表示,作为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我国能够在短时间有效控制疫情,实现经济由降转升,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殊为不易,这凸显了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潜力,同时也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综合施策的效果。
数据显示,6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7%,其中25-59岁群体人口调查失业率为5.2%,比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低0.5个百分点。6月份,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6.8小时,比上个月上升0.7小时。
刘爱华表示,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连续两个月小幅下降。从今年上半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的走势看,是逐步下降的态势。从劳动参与率来看,也基本接近去年同期水平,比去年同期略低0.5个百分点。大家比较关注的疫情期间在职未上班的比重也持续降低,与去年基本持平。今年上半年就业形势已经出现了积极变化。
“受疫情冲击的影响今年的就业压力还是比较大的。”刘爱华说,今年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同比少增173万人。在城镇有一些重点群体的就业压力更突出,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有所减少。大学生失业率创同期新高。
除了就业,收入也是观察居民生活保障的重要方面。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66元,同比名义增长2.4%,增速比一季度加快1.6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1.3%,降幅收窄2.6个百分点。
对此,刘爱华表示,上半年全国人均居民收入名义增长是正的,但实际增长下降1.3%,所以对消费能力的培养下半年要下更大气力。
物价方面,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8%,涨幅比一季度回落1.1个百分点;核心CPI同比上涨1.2%。“6月份,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5%,处于温和上涨区间。”刘爱华说。
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81603亿元,同比下降3.1%,降幅比1-5月份收窄3.2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收窄13.0个百分点。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下降2.7%,制造业投资下降11.7%,降幅比一季度分别收窄17.0、13.5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9%,一季度为下降7.7%。从环比看,6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月增长5.91%。
刘爱华表示,上半年房地产投资已经转正,增长1.9%,但同时也要看到更多的房地产市场指标,如房屋新开工面积、土地购置面积、一些商品房销售指标,目前看还处于下降区间。所以对下半年房地产的走势还是应该持观察的态度。
疫情期间催生了很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今年上半年疫情期间,远程办公、在线教育、智能施工、无人配送这些新模式有效地化解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堵点、难点,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快速发展,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这些新产业形成了更多增长极。
数据显示,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0.9个百分点。高技术领域投入持续加大,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5.8%,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7.2%,其中医药行业投资增长10%以上,电子商务服务业投资增长30%以上。新基建等相关产品增长比较快,上半年城市轨道车辆增长13%,充电桩产量增长11.9%。上半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4.3%,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5.2%,比上年同期提高5.6个百分点。
刘爱华表示,新产业新业态将为经济回升继续提供有力支撑。这些增长极将为经济下一阶段增长提供更多支撑。
刘爱华表示,上半年经济稳步复苏为下半年持续恢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很多指标在3月份以来都出现了明显回升或者降幅收窄,这种运行态势表明,总体上疫情的冲击是可控的,而且中国经济自我调整能力是比较强的。我国拥有完善的产业体系、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超大的市场优势,这些优势在下阶段仍然会有效应对疫情冲击。
在回应南方洪涝灾害对下半年经济有何影响时,刘爱华表示,目前可以看到,今年的洪涝灾害对部分地区人民的生产生活秩序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影响。上半年,我们在抗击疫情冲击过程中,采取宏观经济的逆周期调节政策,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宏观调控方面的经验越来越丰富,也存在政策空间。所以从下阶段看,我们会密切关注,也及时地反映这方面的影响。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李奇霖认为,单看6月数据,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和出口三者的增速,基本都回到疫情前的水平了,经济得到较快修复。下半年经济,有两个比较确定的趋势,一是基建投资增速继续回升,全年可能到6%左右;二是国内疫情得到控制后,消费将继续恢复,但就业压力下这种恢复是缓慢的。不确定性在于,一是地产投资恢复的持续性。二季度地产投资高增,和一季度施工停滞后,交房压力之下的赶工有关,地产投资单月增速可能正在接近高点;二是出口的反复,欧美强制复工会提振中国外需,但疫情二次爆发会拉长抗疫时间,自中国进口的需求也是缓慢恢复的。加之海外复工,一部分出口份额会从中国流出。两股力量平衡下,下半年中国的出口未必会持续改善,何况制造业PMI新出口订单指数也已连续5个月大幅低于荣枯线。我们认为,经济内生性下行、疫情外生性冲击和逆周期调节平衡下的弱复苏,可能还会持续一个季度左右,在恢复性的投资和消费需求消退后,经济可能再度面临放缓压力,需要防范经济预期差的风险。
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预期,二季度经济增速转正,三季度单季经济增速有望恢复正常。往后看,当前基建、地产投资、汽车与地产链消费回升的逻辑可能会延续,上述变量仍有进一步改善的空间。展望下半年,中国经济修复的最大的变量在于出口。由于国内疫情控制得比较好,以投资和消费为代表的内需仍然存在继续改善空间,但当前全球疫情未出现收敛,尤其是美国在解封后疫情数据不断创新高,不排除未来局部重新封锁的可能,同时,印度等新兴市场人口密度大、医疗条件差,疫情的蔓延对这些国家经济造成压力,因此,出口是下半年最大的不确定性。长期来看,最大的挑战是在海外疫情还在蔓延的情况下,不确定性会一直存在。
民银智库宏观团队认为,在新冠肺炎的历史性冲击下,我国仅用一个季度就恢复到正增长区间,毫无疑问是各国抗疫和经济复苏中的佼佼者。具体来看:农业生产已基本恢复正常水平;工业生产率先恢复;服务业复苏情况略慢于工业,行业有所分化。展望下半年,三季度GDP增速有望继续小幅提升。进入四季度后,随着疫情传播条件的变化,不确定性仍将存在,常态化防控不会放松,甚至可能加强,经济完全正常化仍有难度。综合看三、四季度GDP将恢复至5%左右的水平,全年GDP回归正增长仍然可期。
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表示,GDP增速逐季向好,符合预期。疫后国内经济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高技术产业在投资增速、生产供给和利润增速方面全方位超过传统动能。如在投资方面,1-6月份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5.8%,连续两个月为正,高出整体制造业17.5百分点;在生产供给方面,1-6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高出工业增加值增速5.8个百分点;在利润方面,据财信研究院测算,1-5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增长10.2%,高出六大高耗能行业近60个百分点。预计,随着前期货币财政刺激政策落地显效加速,国内GDP增速将呈逐季改善态势,全年有望实现2.6-3.0%的增长。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郑后成表示,上半年宏观经济的亮点主要有以下几点:从生产端看,工业增加值3个月连续录得正增长,其中,高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录得4.50%,较整体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的增速高出5.80个百分点,表明在疫情的冲击下,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步伐并未放缓。从需求端看,房地产投资方面,上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录得1.90%,在主要的需求指标中率先“转正”。基建投资方面,上半年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为-0.07%,在主要需求指标中的表现仅次于房地产投资。从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以及挖掘机的销量增速看,叠加建筑业PMI处于较高位置,预计下半年基建投资将维持较高增速。上半年宏观经济存在的问题主要为制造业投资上行乏力和消费增速持续低迷。在CPI当月同比逐季下行,城镇调查失业率居于较高位置,叠加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同比负增长的背景下,预计下半年消费增速难有大的改观。
民生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解运亮表示,二季度当季GDP增速达到3.2%,明显超出了市场主流预期的2.9%。然而数据发布后,并未对股市起到提振作用。如何理解这一表现?具体来看,工业和市场性服务业并非经济超预期的贡献者,而超预期的主要来源是非市场性服务活动。同时,超预期的另一来源是建筑业。建筑业表现凶猛,可能与房地产施工较好、基建逐渐回暖、防洪工程建设等都有关系。再结合近期外部不确定性加大,经济数据未能提振股市就不难理解了。
券商中国是证券市场权威媒体《证券时报》旗下新媒体,券商中国对该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相应法律责任。
ID:quanshangcn Tips:在券商中国微信号页面输入证券代码、简称即可查看个股行情及最新公告;输入基金代码、简称即可查看基金净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