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后端不分离的应用模式中,前端页面看到的效果都是由后端控制,由后端渲染页面或重定向,也就是后端需要控制前端的展示,前端与后端的耦合度很高。这种应用模式比较适合纯网页应用,但是当后端对接 App 时,App 可能并不需要后端返回一个 HTML 网页,而仅仅是数据本身,所以后端原本返回网页的接口不再适用于前端 App 应用,为了对接 App 后端还需再开发一套接口。
在前后端分离的应用模式中,后端仅返回前端所需的数据,不再渲染 HTML 页面,不再控制前端的效果。至于前端用户看到什么效果,从后端请求的数据如何加载到前端中,都由前端自己决定,网页有网页的处理方式,App 有 App 的处理方式,但无论哪种前端,所需的数据基本相同,后端仅需开发一套逻辑对外提供数据即可。在前后端分离的应用模式中 ,前端与后端的耦合度相对较低。在前后端分离的应用模式中,我们通常将后端开发的每个视图都称为一个接口,或者 API,前端通过访问接口来对数据进行增删改查。
ES 6 中为我们提供了 Promise 异步编程解决方案,比传统的解决方案“回调函数和事件”更合理和更强大。它由社区最早提出和实现,ES6 将其写进了语言标准,统一了用法,原生提供了 Promise 对象。所谓 Promise,简单说就是一个容器,里面保存着某个未来才会结束的事件(通常是一个异步操作)的结果。从语法上说,Promise 是一个对象,从它可以获取异步操作的消息。Promise 提供统一的 API,各种异步操作都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处理。Promise对象有以下两个特点。
♞ 对象的状态不受外界影响。Promise 对象代表一个异步操作,有三种状态:pending(进行中)、fulfilled(已成功)和 rejected(已失败)。只有异步操作的结果,可以决定当前是哪一种状态,任何其他操作都无法改变这个状态。这也是 Promise 这个名字的由来,它的英语意思就是“承诺”,表示其他手段无法改变。
♞ 一旦状态改变,就不会再变,任何时候都可以得到这个结果。Promise 对象的状态改变,只有两种可能:从 pending 变为 fulfilled 和从 pending 变为 rejected。只要这两种情况发生,状态就凝固了,不会再变了,会一直保持这个结果,这时就称为 resolved(已定型)。如果改变已经发生了,你再对 Promise 对象添加回调函数,也会立即得到这个结果。
☞ 语法
var p = new Pormise(function(resolve, reject) {
// 这里实现异步调用
// 调用成功
resolve("success");
// 调用失败
reject("error");
});
p.then(function(data) {
// 成功的情况
},function(info) {
// 失败的情况
});
Promise 构造函数接受一个函数作为参数,该函数的两个参数分别是 resolve 和 reject。它们是两个函数,由 JavaScript 提供,不用自己定义。resolve 函数的作用是,将 Promise 对象的状态从“未完成”变为“成功”(即从 pending 变为 resolved),在异步操作成功时调用,并将异步操作的结果,作为参数传递出去;reject 函数的作用是,将 Promise 对象的状态从“未完成”变为“失败”(即从 pending 变为 rejected),在异步操作失败时调用,并将异步操作报出的错误,作为参数传递出去。
Promise实例生成以后,可以用 then 方法分别指定 resolved 状态和 rejected 状态的回调函数。then 方法可以接受两个回调函数作为参数。第一个回调函数是 Promise 对象的状态变为 resolved 时调用,第二个回调函数是 Promise 对象的状态变为 rejected 时调用。其中,第二个函数是可选的,不一定要提供。这两个函数都接受 Promise 对象传出的值作为参数。注意:Promise 新建后就会立即执行。
☞ 示例
此处将采用 XMLHttpRequest 进行请求,对于 XMLHttpRequest 不了解的可以移步 《来看一下原生 XMLHttpRequest 是怎么请求数据的》
let promise = new Promise(function (resolve, reject) {
// 获取与后台交换数据的对象 XMLHttpRequest
var xhr = new XMLHttpRequest();
/*
- readyState 改变时触发 onreadystatechange 事件
- readyState: XMLHttp 请求的当前状态
0: 请求未初始化
1: 服务器连接已建立
2: 请求已接收
3: 请求处理中
4: 请求已完成,且响应已就绪
- status:响应状态码
200: "OK"
404: 未找到页面
*/
xhr.onreadystatechange = function() {
if(xhr.readyState != 4) {
return ;
}
if(xhr.readyState == 4 && xhr.status == 200) {
// 请求成功的情况,通过 responseText 属性来获取由服务器返回的数据
resolve(xhr.responseText);
} else {
// 处理请求失败
reject("请求失败");
}
}
/*
初始化一个请求
open(method, url, async, username, password)
method: 请求方式
url: 请求的地址
async: 请求是否异步,默认异步
userrname、password: 可选,为 url 的授权提供认证
*/
xhr.open("get", "url");
/*
发送 http 请求
send(参数可选)
null: 代表只有 url 没有数据体。例如:get 请求
数据体:除了请求头信息还包含具体数据的数据体。例如:post请求
*/
xhr.send(null);
});
promise.then(function (data) {
alert(data);
},function (info) {
alert(info)
})
☞ 实例方法
then(方法 1, 方法 2)
:方法 1 处理异步正常的数据,方法 2 处理异步失败(可以不写)
catch(方法)
:处理异步失败,与 .then 的方法 2 效果一致
finally(方法)
:无论如何最后都会执行的方法
☞ 静态方法
all(数组)
:接收一个数组,每个数组元素都是一个 Promise 实例,当这个数组中的 Promise 实例全部返回时,方法执行结束
race(数组)
: 接收一个数组,每个数组元素都是一个 Promise 实例,当这个数组中的 Promise 实例有一个返回时,方法执行结束
页面中需要向服务器请求数据时,基本上都会使用 Ajax 来实现。Ajax 的本质是使用 XMLHttpRequest 对象来请求数据,而 XMLHttpRequest 对象是通过事件的模式来实现返回数据的处理。与 XMLHttpRequest 类似,Fetch 是新的 Ajax 的解决方案,会返回一个 Promise。Fetch 不是 Ajax 的进一步封装,而是原生 JS ,没有使用 XMLHttpRequest。
☞ 语法
// fetch 参数为请求的路径,默认为 get 请求
fetch("url").then(function(data) {
// 成功返回的 data 是一个 Promise 实例,不能直接拿到数据
// 需要使用 fetch 的方法 text() 取出数据
return data.text();
},function(info) {
// 失败返回的 info 我们可以直接拿到数据
}
);
fetch 有两个参数,第一个是 url 是必须要填写的,第二个是 option 是可选的,option 用来设置如 method(GET,POST,PUT,DELETE,HEAD)、headers(对应的 Headers 对象) 、body(请求参数)等信息。fetch 方法的 then 会接收一个 Response 实例,值得注意的是 fetch 方法返回的 data 是一个 Promise 实例,不能直接拿到数据。可以使用 data.json()
:将返回的数据转为 json,data.text()
:将返回数据转为字符串
☞ 示例
fetch('url', {
method: 'GET',
}).then((data) => {
console.log(data.json());
},(info) => {
console.log(info);
});
axios 是一个基于Promise 用于浏览器和 nodejs 的 HTTP 客户端,本质上也是对原生XHR的封装。axios是Promise的实现版本,符合最新的ES规范,它本身具有以下特征:
♞ 从浏览器中创建 XMLHttpRequests
♞ 从 node.js 创建 http 请求
♞ 支持 Promise API
♞ 拦截请求和响应
♞ 转换请求数据和响应数据
♞ 取消请求
♞ 自动转换 JSON 数据
♞ 客户端支持防御 XSRF
☞ 安装
# npm 安装
npm install axios
# 使用 cdn
<script src="https://unpkg.com/axios/dist/axios.min.js"></script>
☞ 语法
axios({
method: 'get',
url: 'url',
params: {} // 参数,post、put 使用 data
})
.then(function (response) {
console.log(response);
})
.catch(function (error) {
console.log(error);
});
☞ 示例
<template>
<button @click="fun">请求button>
template>
<style scoped>
style>
<script>
import axios from 'axios'
export default {
data() {
return {}
},
methods: {
fun() {
axios({
method: 'get',
url: 'http://api.k780.com',
params: {
app: 'weather.today',
weaid: 1,
appkey: 10003,
sign: 'b59bc3ef6191eb9f747dd4e83c99f2a4',
format: 'json'
},
}).then(function (response) {
alert(JSON.stringify(response.data))
}).catch(function (error) {
alert(error);
});
}
},
}
script>
☞ 请求别名
axios.request(config)
axios.get(url,[config])
axios.delete(url,[config])
axios.head(url,[config])
axios.options(url,[config])
axios.post(url,[data],[config])
axios.put(url,[data],[config])
axios.patch(url,[data],[config])
// 配置公共的请求头,配置之后再 url 中可以省略公共的请求头
axios.defaults.baseURL = 'http://localhost/test';
// 配置超时时间
axios.defaults.timeout = 3000;
// 配置公共的 post 的 Content-Type
axios.defaults.headers.post['Content-Type'] = 'application/json';
☞ 请求拦截器
axios.interceptors.request.use(function(config) {
// 任何请求都会经过这里
console.log(config.url)
// 必须要 return 否则配置不成功
return config;
}, function(error){
// 处理错误请求
console.log(error)
});
☞ 响应拦截器
axios.interceptors.response.use(function(res) {
// 处理响应
return res.data;
}, function(error){
// 处理错误响应
console.log(erro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