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境界

作者:欧阳婷

何为境界?境界,一种极微妙的感觉也。人的思想觉悟和精神修养,即修为和人生感悟,便是境界。于境界来说,不同领域有着不同的看法和见解。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不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是山,看水仍然是水。清代鸿儒王国维在其著作人间词话中谈到三种境界,其一:“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其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其三:“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为成大事者,大学问者必经的三种境界。而我,未曾悟过参禅之道,也未经成大事者,大学问者的三种境界,只能将境界一词简化叙写,将为数不多的人生经历来回品尝,谈谈人生的两个境界。

南宋诗人辛弃疾在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中写道: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这,便是我想说的人生两境界。

在不谙世事,无忧无虑的孩童时代。天真无邪,上九天摘星,下四海捞月。以诗言志,思无邪。不懂忧愁为何物,却把诗里歌里的忧愁牢牢记住,将年少时小小的烦恼一一夸大,将自己的经历诉的如泣如慕。依稀记得年少时,读古人的诗品今人的书,羡慕别人把感情揉在字里行间,不写欢快的事儿,却将孤寂忧愁一一写尽。于是效仿,为了追寻那苍凉而富有美感的文字,本该欢欣雀跃的年纪里,作文里,日记本里,甚至草稿本上,处处都透露着忧愁,无愁却勉强说愁。忧愁从何而来?小时候的夸大其词罢了。“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此人生第一境界也,少年时代,风华正茂,涉世不深,乐观自信,对于愁,终究是缺乏真切的体验。

随着时光的流逝,我们慢慢长大,慢慢的,勉强的说愁变成了真正的忧愁。这忧愁,来自各个地方。经历了一些人情冷暖,世事沧桑,感性慢慢被理性制约。终于体会到了忧愁的滋味,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却无法真切表达,欲言又止。如今看书品文章,比起孤寂落寞忧愁,更愿意去欣赏喜悦的事,能深切体会作者的忧愁,内心只会愁上加愁。不再效仿,一提笔,忧愁之感便涌上心头,却又放下了笔,忧愁来的迅速且凶猛,但,写不尽道不出。最后只留下“却道天凉好个秋”。“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语还休。欲语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长大后的我们,初品忧愁,烦恼处处有,对于愁,终于有了体验,却想挣脱,奈何太难,只好默默掩盖。这,便是人生第二境界也。

人生,总要经过第一境界与第二境界,但生活依旧美好,处处鸟语花香,少点忧愁,愿你快乐。

你可能感兴趣的:(说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