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成功,除了IQ和EQ,你还需要这一点……

想要成功,除了IQ和EQ,你还需要这一点……_第1张图片

几年前《EQ》出版后,大家开始重视起除了IQ之外的EQ,并以此来评定一个人的价值以及成功的可能性;许多与EQ相关的产品、教育、书籍也都如雨后春笋般不停的出现。但是,EQ着重的是个人对情绪的控制能力:它强调透过理解情绪,管理情绪,进而激厉自己,是成功路上很重要的关卡,然而,EQ却不太强调情绪与他人的关系;相对来说,SQ则提出情绪会影响其它人,也会被其它人所影响。

SQ即social intelligence,社会智能,指的是处理复杂人际关系及状况的能力,其中,影响人际关系的最重要的就是两人之间的情绪关系。SQ提出自身的情绪会改变他人的情绪,而这潜在的改变了他人对你的看法、评价;它影响的不仅是自我的心情,扩大来说,就连职场上的升迁、家庭里的和谐都受人际关系影响。

当两个人之间有连结,情绪会透过脑中的边缘系统与基底核互相感染,这种感染在生活中无所不见,例如悲伤的电影让观众泫然欲泣,收银员话说时总是兴高彩采烈,自然而然的让顾客带着微笑离开,知道有这种互相影响、感染的情况,是觉察自己被影响的第一步。既然自己能影响他人,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就是创造和谐关系的第一步,反之,情绪也有被他人影响的可能,学会分辨自己的情绪来源也很重要。

情绪能够传播,是建立在两个人之间有连结的情况下,这种情况下,两人会进入同调状态,这种同调状态会使脑内分泌愉悦的物质,产生快乐的感觉;当然,如果两人是在吵架的话就另当别论,这种情绪互相传播的特性只会使吵架双方越来越生气。

同调状态在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我-你」,也就是彼此是处在一段契合的关系,要达到这种契合的状态,有三大重点:关注非语言互动、和同理心。透过关注对方一言一行,进而体察非语言的讯息,像是手势、表情等等,最终达到理解对方的想法、情绪

相反的,不同调状态就是「我-它」关系:两人之间没有互相契合,没有产生同理心、同步效应;取而代之的是冷漠疏离,对方只是一个物体,而不是有血有肉的生命。若某甲心不在焉的打电话安慰刚丧失妻子的友人,却把这通电话当成是无机的任务而不是与人连结的时刻,造成他在讲电话时分心做其它事,而非关注在对方的话语;这种无连结状态不会有情绪的感染,使回话变成只是简单的敷衍了事,若对方期待的是某甲给予适当的关怀,这种两方不同调的状态,必然会使关系留下问题。

当两人之间一方是「我-你」状态,一方却是「我-它」的话,这种得不到响应的状态会引起「社会排斥」感;从社会神经学的领域来看,人的大脑会与其它动物如此不同,是因为多出来的部分是用来进行社交活动的,这被称作「社会脑」。因此人类需要与社会产生连结,而这种被社会排斥的感觉,会激发人最原始的恐惧,一种孤立的恐惧感。

这样不同调的人际关系,会引发压力的产生,造成肾上腺皮质素的分泌,长期下来会破坏负责巩固记忆的海马回,造成无法记住事情;并抑制掌管逻辑思考、情绪控制、认知与专注力的前额叶皮质,造成人情绪控制、逻辑推演能力下降,还会打乱免疫与内分泌系统,使人类生病的风险大大提高。俗话说牵一发而动全身,若不能好好维持人际关系,造成的后果不仅仅是失去一位好友、情人,对自己的影响更是无远弗届。

这种人际关系,在出生时就不停的发生,当婴儿被母亲以「我-它」关系对待时,会刺激脑中的恐惧中枢─杏仁核,长期下来,会使杏仁核过度敏感,长大后会容易感受到许多不存在的「敌意」,进而攻击对方或逃避,如果是前者就会产生霸凌的现象,后者就会使人际关系无法建立。

但父母就应该无时无刻以「我-你」关系无微不至的照顾婴儿吗?若父母无时无刻呼应婴儿的情绪,满足他的需求,这样他就不必学习调节自己的情绪,会使婴儿前额叶皮质的神经元无法正常生长,影响他长大后情绪调适的能力;就像《反脆弱》所说,要间歇的暴露在危机下,才能使系统有自我修复的能力。

其实,「我-他」不一定是坏事,这种情绪抽离的状态特别适合某些职业,以医生来说,在开刀及评估治疗方式的时候,不能有感情掺杂其中,否则会影响技术的体现;法官、律师也有类似的情况,学会调控,在「我-你」和「我-他」之间转换是很重要的课题。

高曼将SQ,社会智能细分成社会觉察与社会能力两块,社会觉察即是「同理心→契合状态→情况认知」,先以同理心感受到他人的感觉,进而与之同调达到契合的状态,最后认知到为什么会在这种情况下产生这种情绪;接着再以「社会能力」处理之,所谓的「社会能力」就是表现自己的情绪进而影响他人。

同理心是发挥社会能力的前提,其是否存在,影响到人是否会帮助另外一个人,孟子也说:「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此可知,帮助别人是人的天性,而又取决于是否与之感同身受,而在第五段也讲到同理心来自于关注,因此多往外看,去感受其它人的情绪,就能激发对应的同理心,而帮助他人,在《Thank You for Being Late》中,就提到互助的社群也许是面对新时代的暴风的唯一方法。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暨心理学家卡尼曼(Kahneman)指出:「影响快乐程度最重要因素是人们相处的对象,而非薪水高低、工作压力与婚姻状况。」,由此可见,人际关系是创造幸福感很重要的因素之一,而幸福感又是《人类大命运》中所提到人类未来三大议题之一,透过了解人与人之间的情绪关系,让我们能更准确的处理人际关系,进而使人生幸福无憾。

总结来说,本书中所呼吁最重要的就是同理心,面对这个科技冰冷的时代,若能放下自我中心,与外界的人、事、物产生连结,就能改变这个社会,同时创造个人最大的幸福感。


留言是思考的第一步

你可能感兴趣的:(想要成功,除了IQ和EQ,你还需要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