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工智能遇上伦理道德

在1956年美国达特茅斯学院召开的学术研讨会上,人工智能(AI)首次成为一个正式学术领域,发展至今已有60多年的历史。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成熟,会有越来越多的机器人或智能程序充当人类助手,帮助人们完成复重性、危险性的任务。然而,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和大范围应用的展开,人们可能会面临越来越多的安全、隐私和伦理等方面的挑战。当“道德伦理”这个传统又敏感的话题碰到人工智能,又会诞生哪些值得我们思考的东西呢?

当人工智能遇上伦理道德_第1张图片
目前, 人类对人工智能伦理道德的担忧涉及到许多方面。这里,我综合代表性和想象力选择了三个方面来谈:

一、机器的责任与风险

我们知道,世界上不存在完美无缺的算法,机器同我们人类一样, 也会犯错。并且在当前的AI发展水平下,机器犯错的概率甚至高于人类。这就自然地引出一个问题:机器犯错的责任和风险由谁来承担?
 众所周知,人类能形成生产协同网络的最核心基础是分工契约体系。这个体系规定着我们每个人在合作结构中的责任、权利与义务。其中被最常认作“公理”的一条是:当一个社会人承担某责任、做出某决策时,他同时也必须承担,至少是分担其决策所带来的收益与风险。而当人工智能替代人类进入生产环节做出决策时,一个极大的不对称就出现了:给人工智能赋予做出某项决策的责任是所有买家都会做的事(也是人工智能被创造出来的天职),但面对的是正面收益还是负面风险,人工智能都无法像人类那样对自己的决策负责。举无人驾驶汽车为例,如果AI控制的无人驾驶汽车出现车祸事故,其事故责任人是谁?是坐在车里的、完全没有参与驾驶的车主还是汽车厂家,亦或是程序员,还是AI本身?这种场景下谁又该担负主要责任?
 当人工智能遇上伦理道德_第2张图片
若想让AI负责,除了删除AI程序之外,似乎也并没有更好的选择。而删除程序的举措不存在任何法律意义上的法益,更何况受害者也得不到任何形式的补偿。这个伦理问题日后将成为AI发展最大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也会在将来人工智能被广泛应用后引起各界广泛的探讨。

二、机器的权利

这个问题也可以称作“人类应该如何为机器赋权”。
如上文所言,既然人工智能无法对其决策有效的承担责任,因此需要对人工智能所做出的决策进行更加严密的考核与监管。而一旦人们开始考虑如何“考核”或“监管”人工智能,新的逻辑困局也将就此诞生–如何在“最终”结果出现以前判定某项决策本身的对与错。在博弈环境中,任何决策往往都是环环相扣的,因此在盖棺定论之前,没有人能够轻易判断哪一步的决策是绝对错误或绝对正确的。

  举“阿尔法狗”和李世石下棋为例。在前三盘棋局中,当解说的专业九段看到“阿尔法狗”做出丝毫不合常理的下法时,解说员表现出了怀疑和嘲笑。然而出乎意料的是“阿尔法狗”赢了前三盘。或许终局之后当解说员再回头看当时所谓“臭棋”的时候,才能明白“阿尔法狗”“那步棋”更深层次的全局意义。
当人工智能遇上伦理道德_第3张图片
  如果仅仅让人工智能去下一盘没什么赌注的围棋,无论输赢都不会有人纠缠于结果。但当人工智能的决策涉及到的是几千万的利润或几千万条生命时,如果人工智能给出的是人类当时所不能理解的答案,人类又该作何选择呢?假如人类选择不采纳人工智能的意见,那么人工智能进步与发展的意义何在(本质上还是人类自己做决策,人工智能提供信息辅助)?其数据驱动决策的优越性又如何付诸实践?但换个思路,如果人类信赖人工智能所做出的决策,那就又绕回到了第一个难题,万一发生意外责任由谁来承担?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人类对于人工智能的态度一定会是矛盾的:如果人们不相信人工智能的决策,那无论技术再怎么成熟也不过是“叶公好龙”的闹剧;而倘若大多数人认可人工智能在决策方面具有超出人类的优势,又将直接导致人类监督无效、监管无门的尴尬境地。这个暂时无法解决的矛盾,将在人工智能的成熟与广泛应用期带来更多隐患。

三、机器与情感

与前两个相对严肃、深沉的问题相比,这个问题就显得比较有趣和富于想象了。然而机器产生情感(或是对机器产生情感)即使在现阶段似乎也并非是完全无可能的。
为了明确这个问题的主体, 我们需要引出“强人工智能”这个与当下的“弱”人工智能相对应的概念。
科学家把“强人工智能”定义为出现真正有自主意识、且可确证其主体资格的“智能”。
在微软亚太研发集团副总裁商容看来,人工智能需要有理性,也需要有感性,涉及感性就会涉及到伦理和隐私等问题。而联想创投董事总经理王光熙则认为,未来人工智能或许具备情感,这就牵扯到未来人类智慧和机器智能之间的界限在哪,或者是界限会被抹去。
当人工智能具备了情感,就会与人类出现恋人、亲人等关系,这将拷问现代伦理规范。信帧机器人创始人贺江涛认为,在实际工作当中,曾遇到人类对机器人产生感情的事件。“公司旗下的一款娱乐机器人,其视频在网络上有亿次多的点击量,视频中这个机器人的头部被拍打了一下,一位母亲在看直播后就愤怒了,她说这是我女儿公司做的机器人,你怎么能打他呢?”这时候贺江涛发现,人类对这台机器人产生了感情,与这台机器人有了某些联系。

当人工智能遇上伦理道德_第4张图片
(日本2008年上映电影《我的机器人女友》中由绫濑遥饰演的机器人)

在对“人工智能是否会与人类产生情感纠纷”的担忧之余,我们也可以看到,拥有“情感”的人工智能带来的“情感计算”,无疑会很好地解决前两个问题中的部分担忧。人工智能情感化, 也将是未来人工智能发展的一大重要方向。

你可能感兴趣的:(软导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