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Spring Cloud的思考和总结

博主开发使用了Spring Cloud,使用过程中的一些学习和经验,体会通过本博文进行记录。

 以前的架构,单体应用:

关于Spring Cloud的思考和总结_第1张图片

 

 加入ESB,通过总线进行调用:

关于Spring Cloud的思考和总结_第2张图片

 

 

微服务架构:

关于Spring Cloud的思考和总结_第3张图片

 

 

区别:

  •  SOA架构主要针对企业级,采用ESB服务(ESB企业服务总线),非常重,需要序列化和反序列化,采用XML格式传输。
  •  微服务架构主要用于互联网公司,轻量级,小巧,独立运行,基于HTTP+Rest+JSON格式传输
  •  ESB可以说是传统中间技术与XML、Web服务等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单体架构存在的缺点:

  •  复杂性逐渐变高
  •  技术债务主键上升
  •  部署速度主键变慢
  •  阻碍技术创新
  •  无法按需伸缩

微服务概念论文翻译版参考:https://www.cnblogs.com/beanbag/p/9911452.html

 

  •  简而言之,微服务架构风格[1]这种开发方法,是以开发一组小型服务的方式来开发一个独立的应用系统。其中每个小型服务都运行在自己的进程中,并经常采用HTTP资源API这样轻量的机制来相互通信。这些服务围绕业务功能进行构建,并能通过全自动的部署机制来进行独立部署。这些微服务可以使用不同的语言来编写,并且可以使用不同的数据存储技术。对这些微服务,我们仅做最低限度的集中管理。(去中心化)
  • “微服务架构是一种架构模式,它提倡将单一应用程序划分成一组小的服务,服务之间相互协调、互相配合,为用户提供最终价值。每个服务运行在其独立的进程中,服务和服务之间采用轻量级的通信机制相互沟通(通常是基于HTTP的Restful API).每个服务都围绕着具体的业务进行构建,并且能够被独立的部署到生产环境、类生产环境等。另外,应尽量避免统一的、集中的服务管理机制,对具体的一个服务而言,应根据业务上下文,选择合适的语言、工具对其进行构建"
  • 微服务是一种架构风格,一个大型复杂软件应用由一个或多个微服务组成。系统中的各个微服务可被独立部署,各个微服务之间是松耦合的。每个微服务仅关注于完成一件任务并很好地完成该任务。在所有情况下,每个任务代表着一个小的业务能力。

 

微服务架构应该具备的特性

  • 每个微服务可独立运行在自己的进程里。
  • 一系列独立运行的微服务共同构建起整个系统。
  • 每个服务为独立的业务开发,一个微服务只关注某个特定的功能,例如订单管理、用户管理等。
  • 微服务之间通过一些轻量的通信机制进行通信,例如通过RPC或者RESTful API进行调用。
  • 可以使用不同的语言与数据存储技术。
  • 全自动的部署机制。

关于Spring Cloud的思考和总结_第4张图片

 

 

微服务优点:

  • 易于开发和维护
  •  启动较快 
  •  局部修改容易部署
  •  技术栈不受限
  •  按需伸缩
  •  DevOps

 

经验总结:

Spring Boot banner可以定制的

各种依赖后,Tomcat也引入了。

Spring Boot 可配置项很多,比如 context path 我们之前在Servlet 中可以配置的

 

Spring Boot可以通过gradle最终打成的是boot jar  全部依赖都在里面,非常独立。打成一个可执行的jar包。通过命令行可以直接运行。web.xml也没有了。但是也可以通过Spring提供的入口方式恢复,但是很多情况下是没必要的。

 

解压后:

 

 

Jar包里面的内容解释:

 1.BOOT-INF:里面包含的是:

 

 开发的编写的Java编译后的class字节码。 还有依赖的Jar包。 配置文件。

 2.META-INF:

 

 其中maven:

 

 

    MANEFST.MF: 清单文件,描述可执行jar包的一些信息。

 3. org的包结构里面的内容。非常重要。

Spring Boot集成 dubbo.在使用dubbo时候,dubbo会提供一个starter.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Spring Cloud的思考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