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GIS,看上去很美

 

发表于《3SNews新闻周刊》第22期

 

“三维GIS”在今天已经成为了一个炙手可热的名词,在稍具规模的GIS会议和展览上,都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三维GIS产品,国内的、国外的、单机版的、网络版的、可浏览的、可分析的,一幅欣欣向荣的热闹景象,颇给人一种2DGIS已经过时,3DGIS时代业已来临的感觉。

 

也就在最近一两年,3DGIS市场上突然冒出了众多的平台和厂商,有一鸣惊人的,有半途改行的,有草根出身的,有“挟洋自重”的,这番热闹的场面,是否只是“3D大战”之前短暂的蓬勃期?众多厂商在3DGIS上的押宝,到底所谓何为呢?作为一个曾经参与过3D项目的旁观者,我的看法恰恰相反,这些热闹,只不过是一拥而上争抢项目所掀起的烟尘,而这个行业在真正成熟,还远未到来。

 

3DGIS是一种三维技术,但它并不是唯一的3D技术,广义上的三维技术至少包括三种应用形式:

 

1. 第一种是3、4年前热闹一时的使用3D Max制作各种效果图,虽然这种制作过程与“信息系统”完全搭不上边界,但却直接导致了3ds文件成为了后来各种所谓3D应用的标准数据格式,就像GIS中的shapefile一样;

 

2.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技术,这是最早出现的3D式应用技术,它所关注的重点是“沉浸感”,即利用多种声、光、电外部设计,营造一种人无法识别或高度仿真的虚拟环境,这一项技术的硬件投资是相当骇人的,即便是其最简单的方式——在计算机显示器上表现出一个虚拟场景——也需要购买高性能的硬件设备,而且,虚拟现实的应用多以单机版为主。早期国内的各种3D应用大多以此为主;

 

3. 3D GIS技术,如果VR技术能够在它所依赖的硬件和发布方式上有了重大的突破,使得家庭计算机都能通过网络访问到3D数据(VRML只是一种在浏览器上浏览三维数据的格式,算不上真正的3DGIS),并且这些3D技术还能与传统的GIS系统相融合,提供传统GIS的功能,那它就是所谓的3D GIS。

 

因此,作为一种GIS技术的衍生体,3DGIS的特征就是不再满足于使用点、线和面来对其所要表现的现实世界进行抽象,它使用了更高维度的几何对象——体——来描述地理现象。

 

在传统GIS中存储的影像数据和DLG技术,都是由具备测绘资质的测绘单位通过外业采集、内业整理提供的,这已经是所费不菲,但三维数据的制作,确实一个更加昂贵的活计——除了基础的测绘成果,还得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来采集高程数据、贴图和进行3D建模工作,其数据制作成本也便迅速地翻了上去。

 

除了昂贵的数据费用之外,几乎所有的3D项目业主们都在面临一个疑惑——除了偶尔的演示汇报把它拿出来秀秀之外,花了几百甚至上千万做的所谓“三维城市”,到底有什么用途?别指望为你的开发商能够给你一个明确的答案,他们大多是在强调自己的平台运行其海量数据来有多么流畅,效果多么绚烂,河流树木的表现多么逼真。也许有的3DGIS平台真有“分析”功能——模型比较分析、日照分析、阴影分析、通视分析等等。但遗憾的是,这些功能在目前最多只能充当一个“花瓶”,它们的模型比较不过是3D浏览的基础,它们的日照和阴影分析无法作为法定依据。

 

现实证明,现阶段的3DGIS,比起更加昂贵的VR系统来,除了硬件费用降低之外,它看起来仍然是“屠龙之技”——刀耍的很好看,可是“龙”在哪儿呢?

 

那么,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厂商热衷于此道呢?

 

去看看这些3DGIS平台厂商的后面吧,他们大多还养着一支规模不小的建模队伍,在拿下某个项目的同时,这些厂商一般都包揽下了数据的制作大单。比起那不菲的数据费用,平台?免费送你都行!

 

到现在为止,绝大部分的3D平台商都提供“平台商+开发商+数据商”的“一条龙服务”,试图占领一个项目中从上游到下游的任何一点利润。玩的如此绝情的后果是,这些平台永远是一个“私货”,除了自己,不会再有人愿意帮你进行推广、宣传和应用,最后就“泯然众人焉”。

 

也许3D GIS的平台厂商有着一万种理由来为自己致力于上下游兼顾的行为进行辩护,但这毕竟是取祸之道。从技术角度上看,3DGIS并不是什么特别“高精尖”的东西,很容易突然出现某个小公司一鸣惊人;从行业角度上看,3DGIS中远未到出现类似ArcGIS这样占据优势系统平台的阶段。在这场大浪淘沙中,试图控制一切利润的公司和技术终将被市场抛弃,除非它们的打算本来就只想赚一笔是一笔,最后将公司卖个好价钱,这个成功率还是挺高的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行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