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726知行不可分作两事

《致良知是一种伟大的力量(精选读诵本)》阳明先生语录精选 017:

{原文}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圣学只一个功夫,知行不可分作两事。 

{释义}

    以知为指导的行才能行之有效,脱离知的行则是盲动。同样,以行验证的知才是真知灼见,脱离行的知则是空知。圣人的学问只有一个功夫,知和行不可以分开看作两样事情。

{拓展}

    1、知与行的问题一直是我国古代哲学的重要命题,从《尚书》到孔子、孟子,到宋代的二程、朱熹都谈过知与行的问题。但在很长的时间里,中国古代的哲学家们都把二者分开来论证,并提出了知易行难还是行易知难的问题。

    阳明先生在贵阳书院讲学时,第一次提出了“知行合一”的概念,他极力反对道德教育上的知行脱节及“知而不行”,认为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

    2、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实践与认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有巨大的反作用。

    3、毛主席在《实践论:论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知与行的关系》中提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4、习主席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讲到,“学到的东西,不能停留在书本上,不能只装在脑袋里,而应该落实到行动上,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正所谓‘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

    5、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两次更名,他原来叫陶文俊,青年时期因崇拜理学家王阳明的“知是行之始”,改名“陶知行”;实践使他认识到应该是“行而后知”,于是,第二次改名“陶行知”。

{个人感悟}

    虽然现在我还不能确认阳明先生的“知”和“行”,是不是可以对应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认识”和“实践”,但是,很明显阳明先生的“知行合一”理论是辩证统一的。

    纠结于先有“知”还是先有“行”,就像纠结于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对指导我们的工作学习并不重要。始终将“知行合一”作为一个完整的整体,才是正确的态度。

    落实到自己,如何才是“知行合一”呢?

    1、扎实的“行”:学知识要扎实,干工作要扎实,做人要扎实。只有扎实的践行,才能得到真实的反馈,才能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知”。比如在招投标工作中,投标时忘记了签字盖章、开标时忘记带身份证,说明这些简单的事情,我们以为自己已“知”,但实际上我们并没有真“知”。

    2、永远保持求知欲:因为“知”的越多,对我们“行”的指导就越有帮助。我们在离开校园后、在工作了多年后、在年纪大了以后,常常会觉得自己的知识已经足够指导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了,所以我们就放弃了求知。殊不知,时代在发展,知识在更新,当我们停止了提升“知”的水平,逐渐的我们也就跟不上别人“行”的脚步。

你可能感兴趣的:(190726知行不可分作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