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meNode、SecondaryNameNode、DataNode

一、NameNode(NN)
主要功能:接受客户端的读写请求并分发给DataNode,DataNode是文件的主要存储与处理的地方。而NameNode中会保存文件的元数据(metadate),包括:
1、文件的拥有者、权限、文件名等
2、文件包含的块(block)
3、这些block保存在哪个DataNode中(DataNode启动时上报)
这个metadata信息在磁盘中存储为文件“fsimage”,并且在NameNode启动后加载到内存,也就是说此时metadata在磁盘与内存中各持一份,而且是相同的。
之后,由于NameNode启动后DataNode也会随之启动,而DataNode启动后会上传block的位置信息到内存中的metadata,而不会到磁盘中的metadata,所以此时会导致内存与磁盘中metadata不一致。
并且之后用户上传文件产生的元数据都是操作的内存中的metadata,只是在操作metadata时,会通过一个edits文件记录操作日志。这个edits文件是存在磁盘中的。
所以,针对上面的过程就会有两个问题:
1、为什么不直接操作磁盘中的metadata(fsimage文件)
2、如何解决磁盘、内存不一致问题
第一个问题,如果直接操作磁盘,大量用户时会由于文件的频繁修改导致频繁IO,而造成线程阻塞之类的。
第二个问题,为了解决不一致,会按照一定的策略更新fsimage。而SecondaryNameNode就是来辅助NameNode来完成fsimage的更新的。

二、SecondaryNameNode(SNN)
它不是NameNode的备份,它的主要功能是帮助NameNode合并edits log,减少NameNode启动时间。
SNN执行合并的时机:
1、根据配置文件设置的时间间隔fs.checkpoint.period默认是3600秒
2、根据配置文件设置edits log大小fs.checkpoint.size规定edits文件的最大值,默认64MB。
就是说每隔一段时间合并一次,或者当edits文件满了就合并。
下图为其合并的机制
NameNode、SecondaryNameNode、DataNode_第1张图片
左侧是NameNode(NN)右边是SecondaryNameNode(SNN),合并时,会将NN的磁盘中的fsimage和edits拿到SNN中,并且用一个新的edits继续记录操作日志,因为合并时用户可能还在操作。在SNN中fsimage将会根据edits的记录来更新fsimage,并将生成的新的fsimage重新送回NN中,一次更新便完成了。

三、DataNode(DN)
主要功能:存储数据块(block)
DN启动时会向NN汇报block信息,并且之后通过向NN发送心跳保持联系(3秒一次),如果NN在10分钟内没有收到DN的心跳,就认为该DN已经lost,并copy其上的block到其他DN。
有一个问题:既然DN已经挂了,那么是如何copy的?
因为元数据(metadata)中记录了该DN上的block编号,所以当然可以通过metadata来copy。但是如果该DN是在启动时就挂了呢?此时它还没来得及向NN上传block信息,该怎么办?其实,Hadoop会有一个checkSum机制,就是说当哪个block的副本数小于三时它就会做出copy,所以并不需要知道挂掉的DN中的block就可copy。

你可能感兴趣的:(hadoop,Hadoop,NameNode,DataN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