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观测仪器的历史和发展趋势(一)

地震观测仪器和地震观测

研究地震并进行地震观测的必要性是现实存在并将长期存在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地震观测仪器也从最早的地动仪派生出众多的子系。如今,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浪潮中涌起,正是回顾地震观测仪器发展历史,展望观测地震观测仪器未来发展趋势的时候。

1、 地震观测仪器
地震仪是一种监视地震的发生,记录地震相关参数的地震观测仪器。我国在公元132年,就由张衡主导制成了地动仪,它是世界历史上最早的地震观测仪器。
依据将要测量的地震震动速度、强度和相应的周期,在地震研究中使用的地震仪主要有短周期、长周期和超长周期三种。
20世纪时,核能测试检测系统的出现促进了现代地震仪的发展。尽管地震会对人身和财产安全造成巨大损失,直到地下核爆炸的威胁促使世界性的地震监测仪网络(WWSSN)于1960年建立后,地震仪才被大规模地投入使用,在60多个国家共设立了120多台地震仪。
值得注意的是,地震仪只能用于测量地震的强度、方向,并不能用于预测地震。

2、 地震观测
获取用以确定地震或爆炸事件的发震时刻、震中经纬度、震源深度及震级等基本参数,就是地震观测的目的。简单说来,记录要做的就是用地震观测仪器记录天然地震或人工爆炸所产生的地震波形。
现代地震观测需要布局地震监测台站网,选定台址,研究设计和建筑台站房屋,安装和调试地震观测仪器等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地震观测仪器正常运转后,便可记录到地震波形(地震图)。分析地震图,识别出不同的震相,测量出到达时刻、振幅和周期,就可以利用地震走时表等定出地震的基本参数。
由地震仪记录下来的震动是一条起伏幅度与地震波引起地面振动的振幅相应的曲线,称为地震谱,曲线的幅度标志着地震的强烈程度。
从地震谱可以清楚地辨别出各类震波的效应。纵波与横波到达同一地震监测台站的时间差,离震中越远,时差越大。由此规律即可求出震中离地震监测台站的距离,即震中距。

你可能感兴趣的:(地震仪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