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生活在物质世界中的人,追名逐利无可厚非。从进化心里学的角度看,更是理所当然。改革开放以来,几波浪潮的冲击,造就了许许多多的弄潮儿。从最早的“投机倒把”,到后来的对外贸易,如今的海外代购;从证券到房地产市场,如今的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再到区块链。能够在大趋势的红利中分一杯羹,成了每一个人的事业。
纵观今天的区块链,没有上车的人心急火燎地再买票,上了车的人在高谈阔论展望未来,还有一群以为自己上了车的人在圈地造势。没错,时代再变革,科技的改变,在引领时代的跃迁。
我想提个问题。时代在改变,你要改变吗?你改变了吗?变的更好了吗?什么是更好的?是你想要的样子吗?什么是你想要的样子?抑或是最终长成的样子,便会是初衷的样子。毕竟,我们不必为当初的没有行动的理想付出现实的物质代价。
我不想在文章的末尾抛出我的结论,很多人习惯了文章结构清晰,论点和论据明确的样板。如果你读过一些国外的著作,你会发现,作者的思想和逻辑是散落在整本书籍之中,需要读的人去感悟和提炼的。当然,这也不是写烂文章的借口。 能够把事情描述的有条理和表达个人主观思想是不一样的。
独立思考自己的人生轨迹,哪怕那个轨迹是模糊的,在成长的道路上,你也会越来越清晰的预见自己的未来。
然而最可怕的是,当你走上了别人的路,发现人家都在开车,而你在用脚走路且那不是你想走的那条路。
做一个拿着MAC就可以走天下的那个人
一张1米6的办公桌,一台MAC,随手取用的咖啡,一张小憩用的懒人沙发,室外还有一个天然氧吧--湖心健身公园,几个可以随时吹吹牛逼的同事。
人类本来就是群居动物,个体很难脱离大群体并且过的很好。可我们时常还需要独自的生活空间,这并不矛盾。想在一起时候我们在一起,想安静的时候我们就回到自己的世界。我们就是这么穿梭于喧嚣和宁静之中。那份喧嚣是属于大家的,那份宁静是属于你自己的。
学技术的人,分享是进步的起点。因为共同的价值观和兴趣爱好走在了一起, 我们不会因为自己的渺小而停止成长;我们不会因为自己的无知而停止学习。恰恰相反,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互相讨论,碰撞出新的洞见,磨练更厉害的彼此。为了探求真理,才会奋不顾身的奔向求知之路。
世界的路充满了繁花雪月,有的人因为禁不住诱惑而离开,有的人不忘初衷的继续前行;有的人在怀疑,有的人在笃信。
Whatever we are on the way.
新的模式
社会分工已经到了一个新的节点,从比较优势理论演变到对节点综合能力的更高诉求。竞争维度已然跨越行业的藩篱。在我们面前有一道看不见的墙,这道墙倒塌之前,我们必须学会很多生存技能。因为墙外就是你向往已久的大森林。墙外有美景,同样有黑暗和野兽。
科斯曾说过,人们之所以选择在企业里工作而不是到外面去工作,原因是在企业里能够获得更多的利益更少的风险,成本会更小。而如今,人工正在被廉洁的机器和外包所替代。一方面顶尖的人才,而不仅仅是人在企业中的地位在提高。普通员工相对于企业创造利润的价值将会不值一文。看看你的棒子邻居,你就能够明白我说的话了。
算法--分析数据,学习新技能和知识
(对软件的升级、对系统的升级)
单单在一个领域一个行业做到先拔头筹,对于普通人了来说真的很难。从概率上看也是不划算的。所以能够跨越几个领域和行业的学习,也就是时下流行的斜扛青年,多维竞争成了不二选择。其实这件事并没有那么难。孔子他老人家就是一个善六艺的人,禮、樂、射、御、書、數。在先秦时代,文人和武将是不分的。
人类世界的知识是相同的,一通百通,毕竟我们对知识理解的障碍是在认知上,并没有跨越范式。当你在一个领域有了8000、10000小时的经验后,其中很多经验是可以迁移到另一领域的。来算一笔账好了,假如你在A专业领域有10000万小时的工作经验,便具有相当的竞争力。(前提是你没有把1000小时重复10遍,学习工作时间当作能力的考量有一定的局限性,这里单单为了简化模型)
当你开始一项技能的学习的时候,付出的时间和能力提升将是会是一条边际收益逐渐递减的曲线。
当我们在A专业领域有了8000小时的经验后,我们达到了精通者的水平,我们花费了8000小时。但是要获得后面2000小时的经验,因为边际收益递减,要获得后面2000小时专家经验,将要付出远高于2000小时的时间,这将是一条逻辑曲线。
所以假如我们将用于追求2000小时专家经验的时间减少,用来去另一个领域追求收益。将会怎样呢?
首先,我们有了此领域的8000小时的工作经验,迁移出2000小时,即1/4的技能迁移,包括大部分通用技能和一部分专业技能。
如何快速切入一个行业是有方法论的,详见:在区块链的世界中实现最小可行的自己,并且快速入门是必要的;职业经验模型,详见:TIPS--二手知识
那么,我们有了2000小时的迁移技能,加上400小时换来的2000小时快速入门经验。现在我们就有了4000小时的胜任者的工作经验。
现在你会发现 2000/400 = 5 个,用你在A专业领域追求专家级别的2000小时时间,你能够换来5个领域的胜任者的或者高级新手的能力。你觉得值不值呢?反正2017年我换了3.5个。至于能不能做到,量化的准不准,是不是意淫,在于你自己咯。以生命之有崖,追知识之无涯。当然要怎么划算怎么来了。
提高算法的关键在于成本收益比,并且1+1 总是会迸发出大于2的光彩。
数据—获取数据,与外部世界的联系
(数据的外部性)
你会发现,现在越来越多的科技公司,它们对于软件和项目的代码都是开源的。之于算法来说,透明开源在这个时代能够带来更多的收益,社区的成员就是免费的打工者,能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且没有破解不了的算法,只是时间问题。那什么才是核心的竞争力呢?当然是数据了。
这就好比基础版的手机很便宜,打电话要钱。上网的猫不要钱,网络通信要付费一样。对于普通人来说,数据是什么呢?有一本书叫soft skill, 其中提到了很多工作之外生存的技能。数据是传输于节点之间的,要以载体来传输的。
什么又是节点呢?什么又是载体呢?节点当然是人,通过人与人的交流。是不是每个人都能成节点呢?只有那些大的节点,能够传播一定数据量的节点才有实际的传播意义。即便是去中心的BTC,如今也是那些大的矿池有话语权。所以要链接那些大的节点,甚至主动成为那些大的节点。中心化和去中心化,也无非是中心数量上的区别。
和大的节点产生链接后,你才有渠道发出信息,发出有用的信息。获取信息,获取有用的信息。而这些信息是产生价值的源泉。
数据是互联领域最重要的因素,没有之一 ,甚至可以说是决定的性的因素,数据发挥的作用全然体现在他的外部性上。
算力—对数据处理、运算
(对大脑内部结构的理解,对认知的改造)
那么我们如何链接大的节点,产生发送和收集数据的能力呢?
成为那个具有超强进化能力的计算机。
当代,具有知识和才学的人,被埋没的概率越来越小了。只要你有自己的一技甚至几技之常,通过互联网的放大传播,打通信息的传播并不是难事。而且现代的商业世界也需要这样的素材,需要这样的文化和动力来发展。
怎么才能提高自己的算力呢?好的问题是一半的答案。
算力是人类处理信息的能力,好比人类的智慧。其中记忆力、逻辑推理、数学素养对智慧的提高来说,都是最基础的训练。更进阶的认知,当然是对自我的认识,独立思考的能力。按照既定的算法,进行运算的能力。 (基于硬件基础、物理基础、生理基础)
算力更加复杂,是一个需要持续迭代改进的复利曲线 ,需要时间的积累,在可见的时间段内必然遵循幂律分布。
突破瓶颈有一个简单的方法--接受新事物 Follow it。
突破瓶颈有一个困难的方法--创造新事物 Create it
综合能力 = 算法n * pow(数据, m) * 算力
一个拥有多重技能的人等于拥有了多重算法;
一个能够链接大节点或者自身就是大节点的人,能够传输大量的数据;
一个具有超强计算能力的人,能够产生足够的重要数据。
好了,你可以拿着你的MAC环游世界了,感谢这个时代,勿忘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