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垂直度/内控制:
(底层布十字网、用仪器传测、用透明板标记、多方向角度测、平面检核、较高后用GPS检测、精度不低于轴线投测)
*普遍采用的控制的形式主要是内控制
就是在建筑物±0.00面内建立控制网
在控制点竖向相应的位置预留竖向传递孔
用仪器在±0.00面控制点,通过传递孔传递到不同高度的楼层
(不同楼层的施工,也要有坐标系,相对于楼层施工位置要正确)
实施步骤:
1. 在底层布置成矩形或“十”字形控制网,并转测至建筑物的±0.00层,复测检核。(先在底层建控制网)
2. 用铅锤仪(或全站仪+弯管目镜)在±0.00层控制点上作竖向传递,将控制点随施工进度传递到相应的楼层。(传递)
(铅垂仪:http://www.iqiyi.com/w_19s18ai0qt.html)
3. 在透明的刻有“十”字形的标靶做标记。(做标记)
4. 为消除仪器的轴系误差,可以在0、90、180、270共4个方位重复投点,取其中点;(消除误差)
5. 全部投测完毕后,可以用钢尺或全站仪,测量投点之间的水平距离(检核)
6. 当建筑物施工到一定的高度后,采用GPS静态测量,对内控制进行检测;
7. 施工层的垂直度测量精度,不应低于轴线竖向投测的精度;
*由于超高层建筑物受到日照、风力、温差等多种因素影响,建筑物处于摇摆运动状态,因此投点工作一般选在夜间,风力较小的时段进行。
建筑物主体工程日周期摆动测量的方法有:
1. 全站仪机器人
2. 数字正垂仪
3. GPS测量
建筑物高程传递:
(悬挂钢尺、多处投测、投测较差)
1. 采用悬挂钢尺代替水准测量,并对钢尺度数进行温度改正、尺长改正、拉力改正;
2. 规模较小的工业建筑或多层(5~9层)建筑,分别从两处分别向上传递;规模大的3处;
3. 传递高差较差,少于3mm时可以取均值作为施工层标高基准,否则应该重测;
建筑物的轴线投测:
1. 宜使用2秒激光经纬仪或激光铅直仪进行;
2. 控制轴线投测至施工层后,应对轴线进行校核,才能进行本施工层上的其他测设工作;
建筑物竣工测量的内容:
1. 实测1:500地形图;
竣工建筑物测量的精度要求:竣工建筑是主要建筑物时,其碎步点的测量精度应该提高到图根精度的5cm(即1:500图上0.1mm);
2. 公建配套设施测量。包括公建配套设施的面积测量、小区绿地面积测量;
3. 校核建筑物平面位置、平面尺寸,测量建筑物之间的间距与设计的差值;
4. 测量建筑物的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层数、室内外高程、总高度;
5. 核实建筑物立面造型、外墙材料等信息,主要以拍照为主;
竣工建筑物测量的精度要求:竣工建筑是主要建筑物时,其碎步点的测量精度应该提高到图根精度的5cm;
(建筑物分为:主要建筑物、次要建筑物、其他地形与地物)
(建筑物)竣工总图的规定:
1. 地面建筑物,应按实际竣工位置和形状进行编制;
(不能按设计图编制)
2. 地下管道及隐蔽工程,应根据回填前的实测坐标和高程记录进行编制;
3. 施工中,应根据施了情况和设计变更文件及时编制;
4. 对实测的变更部分,应按实测资料编制;
5. 当平面布置改变超过图上面积1/ 3时,不宜在原施工图上修改和补充,应该重新编制;
(意思是,可以在原施工图上修改和补充)
绘制竣工总图的要求:
7. 应该绘出地面的建筑物、道路、铁路、地面排水沟渠、树木及绿化地等;
8. 矩形建筑物的外墙角,应注明两个以上点的坐标;
9. 圆形建筑物,应注明中心坐标及接地处半径;
10. 主要建筑物,应注明室内地坪高程;
竣工测量成果整理与提交:
1. 小区地形图
2. 建筑物各层平面图和各层尺寸校核图;
3. 建筑物的平面位置校核图、建筑物的剖面图;
4. 竣工测量成果汇总表;
5. 各种计算资料及相关说明;
动态变形测量的精度的确定,根据:(2015)
1. 变形速率;
2. 变形幅度;
3. 测量要求;
4. 经济因素
(错误选项:变形体特征)
建筑物水平位移监测方法:
1. 地面测量方法;
2. 数字近景摄影测量方法;
3. GPS
建筑物垂直位置监测方法:(2011)
1. 水准测量;
2. 三角高程测量;
3. 静力水准仪;
(错误:极坐标、垂线法)
用于建筑物三维变形监测:(2018)
1. GNSS静态;(特别是高层建筑)
2. 近景摄影测量;
采用摄影方法测量时,像控点应该布设在监测体四周,且像控点精度,不宜大于监测体监测精度的 1 / 3
3. 激光三维扫描;
(错误:雷达干涉)
建筑物主体倾斜和绕度观察规定:
1. 可采用监测主体顶部、相应底部变形观测点的相对水平位移,计算主体倾斜;
2. 主体倾斜,可以采用:
1)经纬仪投点法
2)差异沉降法
3)激光准直法
4)垂线法
5)倾斜仪
6)电垂直梁
(注意,没有正倒垂线法)
3. 绕度观测
1)正倒垂线法
2)差异沉降法
3)垂线法
2)位移计
4)扰度计
6)电垂直梁
裂缝观察要求:
(最宽处和末端处;选择、设置观测标志;拍照;使用工具;)
1. 裂缝观测点,应根据裂缝的走向和长度,分别布设在裂缝的最宽处、裂缝的末端;
2. 裂缝观测标志,应该跨裂缝牢固安装;标志可选用嵌镶式金属标志、粘贴式金属标志、钢条尺、坐标网格板或专用测量标志;
3. 标志安装完成后,应拍摄裂缝观测初期的照片;
4. 裂缝的测量,可采用比例尺、小钢尺、游标卡尺或坐标网格板工具进行;测量精度应该至0.1mm;
5. 裂缝的观测周期,应根据裂缝变化速度确定。
建筑物水平位移观测布点要求:(重)
(墙角、基柱;沉降缝;裂缝两侧;上中下部)
1. 建筑物的主要墙角和柱基上;
2. 建筑物沉降缝的顶部和底部;
3. 布设在建筑裂缝周边;
4. 大型构筑物的顶部/中部/下部;
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布点要求:(重)
(墙角、基柱;沉降缝、伸缩缝;不同结构分划处;基础轴线对称处;基础底板;裂缝两侧)
1. 建筑物的主要墙角及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
2. 沉降缝、伸缩缝、新旧建筑物或高低建筑物接壤处的两侧;
3. 建筑物不同结构分界处;
4. 烟囱、水塔等高耸建筑物基础轴线对称部分,每一构筑物不少于4个点;
5. 基础底板的四角和中部;
6. 有裂缝时,应该布置在裂缝两侧;
变形监测的工作特点:(重)
1. 周期性观测;
2. 精度要求高,对不同任务,精度要求不同;
3. 综合使用各种办法;
4. 数据处理要求严密;
5. 需要多学科结合
变形观测布点要求:
1. 基准点。
1)在变形区外稳固可靠的位置。
2)至少有3个基准点。
3)大型项目:水平位移,要使用有强制对中的观测墩;垂直位移,要使用金属标杆或钢标管;
2. 工作基点。
1)在方便使用的位置。
2)在同时较好的小型工程,可以直接使用基准点。
3)大型项目:(同上)
3. 变形监测点。
1)在能反映监测体的特征位置或监测断面(关键断面, 重要断面,一般断面)上(基坑,地铁)
2)需要时,还需埋设一定数量的应力、应变传感器;
变形监测数据类型:
1. 周期观测数据。(如:全站仪,GPS基线向量)
在每期变形观测后,能依据误差理论和统计检验的原理,对数据进行平差,计算各种变形量。从而计算目标点位位移。
2. 某种以特定时序的物理量。如:温度、气压、应力、水位、渗压等。(传感器)
需要采用回归分析、相关分析、时序分析、统计检验的办法,确定变形过程和趋势。
变形监测数据处理工作,包括:(重)
1. 资料整理;
2. 平差计算;
3. 计算坐标和变化量;
4. 变形几何分析;
5. 变形的显著性分析;
6. 寻找规律和成因;
7. 变形建模与预报;
各期变形监测应该满足的要求:(重)(考过)
1. 尽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
2. 采用相同的观测路线和方法;
3. 使用同一仪器设备;
4. 观测人员相对固定;
5. 记录工程进展情况;
7. 记录相关的环境因素,例如:天气、温度、降水;
8. 采用统一基准处理数据;
以下情况必须告知委托方:(重、2011)
1. 变形量或变形速率出现异常变化;
2. 变形量达到预警值;
3. 周边或开挖面出现塌陷、滑坡;
4. 建筑本身、周边建筑出现异常;
5. 由于自然灾害,例如:地震、暴雨等引起的其他变化情况;
(问题:监测单位向委托方报警,是否正确。答案:首先列出上述的情况,如果包含则正确)
建筑物施工放样应具备的资料:
1. 总平面图
2. 建筑物的设计与说明
3. 建筑物的轴线平面图
4. 建筑物的基础平面图
5. 设备的基础图
6. 土方的开挖图
7. 建筑物的结构图
8. 管网图
9. 场区控制点坐标、高程及点位分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