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5939613
编辑:深度学习与计算机视觉
声明:仅做学术分享,侵删
现在互联网行业很多开发工程师(包括前端开发、后端开发等等传统意义上的“码农”)会遇到35岁这道坎,那么对于算法工程师这种非常规、非传统的码农(侧重以数学模型技能为主,而不是写代码),也会遇到35岁的坎么?
作者:霍华德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5939613/answer/832718911
我对这个问题很谨慎
一方面,近几年的算法不断自我革命,随着框架的发展,其实门槛是越来越低了。十年前,需要自己实现反向传播,能拦住不少人。现如今BERT出现后,很多任务的难度都大幅下降。这方面利空年迈的算法工程师。
另一方面,对算法工程师的要求越来越综合,算法工程师也逐渐向多面手发展,做nlp的算法工程师只会nlp领域是不够的,随着多模态技术的发展,视觉、语音、强化学习等技术也统统都要掌握。所以,年迈的算法工程师对新萌的优势在于技能的宽度上。与资本家的博弈中,依靠“技多不压身”,来维持相对高一些的待遇”。
另外,只能寄希望于中国教育改革迟缓,为年迈的算法工程师多争取一些时间。
作者:吴海波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5939613/answer/832991977
@霍华德讲的很好了,纯从技术发展的本身,一定是门槛越来越低,所谓的经验经不起新技术的冲击,但这一套逻辑更适用于基础技术,我来补充另一方面的信息。
这个问题其实不是技术人员独有的,而是职业发展中面临的普遍问题,只是网上技术的同学发声比较多,而且技术同学相对单纯,容易一条路走到黑,遇到困难不容易变通,很少去看看那些其他行业的人面对问题的处理方式。
回到职业规划,我觉得远见这本书里面提了三个标准挺有意思的。分别是可迁移的技能、有意义的经验、持久的人际关系。
可迁移的技能不多说,简单说下我对有意义的经验的理解,有意义包括两方面,一个是这个经验对别人有门槛,另一个是这个经验是有拿到结果。对很多在工业界做算法应用的同学来讲,无论是线上abtest的资源还是公司算力的资源,对后来者都是有很大的门槛的,即很难在学生时代就对算法和业务结合理解的特别好,这是一个明显的优势。
再谈下持久的人际关系,很多技术同学都会忽视持久的人际关系。其实人和人之间的信任是非常宝贵的,大家应该重视起来。机器学习发展起来后,在工业界普遍遇到一个问题,如果和非机器学习的同事解释,如何和他们更有效的合作。而机器学习有很多时候,都是需要大投入的项目,这个时候长期的信任关系就变的特别的重要,这个也是新人并不具备的。
总结起来,题主特别问了算法和程序员的对比,我觉得最大的特点是算法面对的巨大不确定性,而且这个不确定性是和业务本身相关的。业务变化万千,很多经验都是靠真金白银砸出来的,门槛很高。因此,这方面我又偏乐观一些。
PS:这个行业最受人瞩目的当然是哪些世纪难题,如果你从事的和这些问题相关,那就是高风险高回报的逻辑了。
作者:Louis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5939613/answer/834513584
说下自己的观点:
一.任何红利都有窗口期,市场无形的大手将供需关系朝着平衡的趋势推进,只有掌握硬核技能与资源,才不会在潮水褪去时裸泳
二.单纯羡慕算法高薪转行过来以及大学歪打正着学了相关专业的人,如果不能持续学习,大概率会遇到35岁危机,被淘汰
三.对技术感兴趣,对行业有热情,有持续学习动力和能力的那部分工程师,会不断沉淀技术和业务方法论,大概率竞争力会越来越强,不必过份焦虑
四.35岁之后,信用资产非常重要,技术过硬,做事靠谱,为人正直,这些都是要持续积累的信用资产
五. 如果说算法工程师这行有35岁危机,那么许多传统行业则可以称作“终生危机”了,因为这些行业从毕业到退休,可以预见的薪水天花板非常之低
六.互联网行业相对大多数传统行业来说非常市场化,目前这个阶段仍是那些聪明、肯吃苦、家里没矿、有强烈逆袭愿望的年轻人最佳行业选择之一。这对个人而言是把双刃剑,年轻时吃到了红利,也要面对中年时被年轻人挑战的局面
七. 5G时代即将来临,整个世界数字化、信息化的进程也远没有结束,处在这个历史的潮流中,仍有许多红利可期,而这些红利对于和数据打交道的算法工程师来说,相信将会近水楼台先得月
作者:黄鑫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5939613/answer/833031465
一、无论从事开发岗,还是在算法领域,知识的更替速度快,不持续学习跟进前沿技术,就会被淘汰。
二、在互联网公司,偏离实际工程和业务的纯算法岗,很难给企业带来实际效益,也会面临淘汰。
三、算法工程师本质上也是工程师,不要因为你是算法而有所谓的优越感,数学模型技能只是一方面,没有扎实的工程能力,也走不远。
尤其是AI近几年的火爆,算法的门槛也变低,造成越来越多的人涌入算法岗。等到AI退潮之后,你扎实的基础工程能力和业务能力才是生存下来的必要条件吧。
作者:Ted Li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5939613/answer/833821508
我觉得不会,起码从我身边那些跳槽的同事的经历不会,40多岁还能随便跳槽。
可能是我一直在一线工作的关系,我一直觉得算法是一个跟业务强相关的工作,小到数据埋点,大到业务架构,算法都需要参与其中,算法的意见对项目也是至关重要的。
面向企业的业务经验是极其宝贵的。
我以前也问过鹅厂做5G和云开发的同事,你们35岁了,会不会被我这样的小年轻淘汰。他们笑着说:你们20多岁的小年轻,毛手毛脚的,不敢让他们动核心代码的,还是有经验的老家伙让人放心。
也许新的技术上来小年轻会把老家伙打倒,(我以前也鄙视过用十年前老技术的程序员,一点也不时髦),但是老家伙的业务经验却是小年轻没有踩过坑而学不会的。
作者:芦中人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5939613/answer/837391213
最近和前同事聊了华为的人事制度变迁,算法工程师不是遇到35岁坎,而是整个行业一夜幻灭,职位突然不见,开发是明显的民工岗,我们这代人写crud,搞业务,跟我们爸妈蹬缝纫机种地差不多,it是个很大的池子,而算法港不一样,大部分还在炒作期,炒作期过后,还有没有也是个问题,码农至少是有活干的。我觉得两年内,大部分算法岗位会转为开发或者逐出。
作者:zhongyian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5939613/answer/833924780
真正的危机感觉是在45岁以后。
技术层面来讲,算法的门槛的确越来越低,单纯只专注于算法会更容易遇到中年危机,但是我觉得“只专注于算法”这个假设很难存在。工作几年的人,不会只做算法,多少会了解业务逻辑,多少会接触工程落地,也就是说,在工作岗位中也是在不断学习进步的,且大家都是从离开学校的那一刻开始的。
35岁开始虽然学习精力在慢慢下降,但是还有前面十年的技术积累,一方面学习新技术的成本比年轻人低,另一方面只要比年轻人更懂业务逻辑,更懂开发架构,可替代性不高,就不太容易被淘汰,还可挣扎一段时间。再不济,35岁再就业虽然很辛苦,但不是不可行,而随着人类平均年龄的提升,从45岁真正人到中年至60岁退休之前的危机才是真正可怕的事情。
个人觉得,开发、算法的轮子都是越来越多越来越方便,最好还是在岗位中往更“全”的方向发展,感觉有业务背景的数据科学家(业务+算法),有开发架构经验的全栈工程师(开发+算法)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尤其是可以往交叉学科发展,除了互联网公司,很多其他领域对算法的应用并不成熟,红利代差还是可以缓冲一段时间的。
作者:王凯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5939613/answer/834064029
补充一个点:
开发岗和算法岗的最大差异在于校招,学校里不可能培养出一个来之既战的开发工程师,毕竟学校的各种项目相比于各大公司的场景完全就是toy
但对算法工程师,其实公司是完全能在学校应届生里招到靠谱的劳动力的,事实上这几年的算法应届生在算法理论学习上往往完爆几年前毕业的现存算法工程师(非DL时代)。可能有同学会提到 在离线数据集上跑模型 和 现实中上线一个模型 有巨大gap,但这个gap又分为算法和工程两块。前者很难体系化理论化,往往流于经验,因此学习门槛很低,而且说破了并不值钱。后者对应届生是个挑战,复杂模型的上线需要很多工程优化,但这个在分工明确、基础设施完备的大公司并没有这么重要。
总之,算法工程师更像是传统码农中的业务部门码农,工作几年修炼的都是‘有没有成功项目’、‘提升了业务嗅觉’、‘和运营产品建立信任关系’等等,相比于应届生,不存在 ‘我行你不行’ 的技术壁垒。
当然有paper的研究员又是另外一条路了
作者:曹真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5939613/answer/833532879
如果一直是算法工程师身份,个人觉得,相较于实力、技术跟不上的可能性,精力不足的可能性更大。
从我身边的case看,一个资深算法专家每天要做的事情很多很多,而且同样面临考核压力,也就是线上效果。当然,资深专家拥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加深刻的业务理解,在实际情况中往往是项目owner,给大家指明方向,在这一点上,优势还是很明显的。
然而,算法工程师同样要面临因为年纪增长带来的精力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在这一点上,和后台、前端等工程师别无二致。
作者:西涛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5939613/answer/847977706
肯定也会的。35岁危机是目前互联网996工作模式下必然会出现的, 做算法虽然看似门槛比业务开发高, 但实际上做过了知道,算法很多时候对业务的贡献并不明显,效果提升一点就需要收集大量数据,或看很多论文并实现算法,这一切都意味着时间和精力的投入,35岁,时间和精力肯定是比不上年轻人的。
当然了,行业顶级的人才是不会有危机的,但概率上大多数人做不到顶级。
作者:斯塔克斯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5939613/answer/1167981561
看了这个问题的大部分回答,发现一个特别的现象,刚入职不久或者在校学生普遍对这个问题抱有乐观的态度,而有一定工作经验的职场人士大多是认为存在这道砍。一个人的命运,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所以,未来的科技发展肯定是更加数字化和智能化,无论对于后端开发还是算法而言,都会有大量的需求,至于35岁会不会被淘汰,那就只能看自己的发展了。毕竟兴趣才是第一驱动力。
☆ END ☆
如果看到这里,说明你喜欢这篇文章,请转发、点赞。微信搜索「uncle_pn」,欢迎添加小编微信「 mthler」,每日朋友圈更新一篇高质量博文(无广告)。
↓扫描二维码添加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