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天然板蓝根穿上身,更显江南水乡特色 ?

点击关注 |收藏每一个中国人的匠心


人们对过去的留念,是手艺传承的责任;契合时代的需求,是手艺发扬的新动力。

将天然板蓝根穿上身,更显江南水乡特色 ?_第1张图片

蓝夹缬技艺在我国已有千年历史。“夹缬”本指古代朝廷中染制出图案花样的丝织品,后流传汉族民间,在棉织品上染制,也称“夹缬”。我国浙南地区以蓝草汁为染料,在丝或棉织品上染制出图案花样的,我们就称为“蓝夹缬”。2011年5月23日,蓝夹缬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将天然板蓝根穿上身,更显江南水乡特色 ?_第2张图片

在一脉连绵起伏的大山里,有这么一位神秘的染布匠人,如果单看他染出来的布料,你一定猜不到他染布用的原料竟然是入药用的板蓝根之叶。而他染的面料,除了平常所见的棉布之外,竟然还有羊毛、羊绒、丝绸等高级而又难以驾驭的狠角色。

今天的古法故事,讲讲这位神秘染布匠的手艺传承和创新之路。

将天然板蓝根穿上身,更显江南水乡特色 ?_第3张图片
蓝夹缬传承人——陈献武

陈献武,也就是前文所述的那位神秘染布匠。他的父亲陈松尧老先生,已有70多岁高龄,戴着老花镜,头发花白,面色略显严肃,见到我们却很是和蔼。

将天然板蓝根穿上身,更显江南水乡特色 ?_第4张图片

院子里边种着一些植物,看起来并不怎么特别,但是却叫不上名字。陈先生见我们好奇,介绍道:这是蓝草,就是板蓝根,市面上的板蓝根冲剂,就是这种药物加工起来的。

“板蓝根的叶子是一种很好的染料,我们用的靛青,就是用它的叶子做的。另外用它染布做被子,夏天盖着不容易长痱子,特别清凉。而且我们不加其他化学原料,特别环保,这也是我们蓝夹缬的一大特色。”

将天然板蓝根穿上身,更显江南水乡特色 ?_第5张图片

院内的屋子还是古旧式样,年头自是不小。由于天气的关系,今天大部分工序都无法进行,我们也就无缘在现场观摩了,很是遗憾。不少印染好的布料都转到了屋内晾晒。

“如果天气越好,那么晒出来的效果就越好,晒干后再清洗过,就不会褪色了,看天吃饭。”

蓝夹缬的制作工艺前后大致包括去浆、理布、上版、上箍、敲花版、挑布边、下缸、印染、出缸、冲洗、吸水、卸架、晾布等三十多道工序才能完成印染。

其中印染的过程更需要时间和耐心,每隔十四五分钟就要从染缸里拉上放下,如此反反复复二十多次,才能均匀地上色。如果放着不管,没有任何作用。印染前用夹板夹棉布也很需要技巧,松了容易散,太紧又怕影响染色效果。

更让人叫绝的是印制的板子,都是纯手工雕刻出来的。每一副板子都是镜面对称,雕刻起来十分考验刻板匠人的技术精湛度。说到蓝夹缬的“夹缬“,古意就是用雕版在面料上染色。因此这个刻版就成了很重要的一环。

将天然板蓝根穿上身,更显江南水乡特色 ?_第6张图片

这些刻板用的木材都是棠梨木,这棠梨木在森山老林里长得非常缓慢,十来公分宽的就有三百年历史,更别说那些二十来工分宽的刻板,不知得有多久远,如此年份的棠梨木自然十分稀有和昂贵。

以前的蓝夹缬都是用棉布做的,那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做这个,做成被子给女儿当嫁妆用。但是后来,经济发展起来了,做的人却是越来越少了,没有市场,手艺也就很难生存。

将天然板蓝根穿上身,更显江南水乡特色 ?_第7张图片

他的父亲陈老先生为此曾停业三十多年,如果不是十多年前时任乐清文物馆馆长多次登门劝说和大力相助,歇业多年的染坊也不会重新开张。

染坊虽说是再次面世了,可市场并没有因此而起色,多年来都处在亏损状态。何况如今这个年代,学习这门手艺的人,更是寥寥无几。

陈先生决定先从市场上较为通行的羊毛面料入手。陈老先生觉得,羊毛很难压制,做起来有难度,怕是做不起来的。陈先生说,不管怎么样,我们试试看,不试试怎么知道行不行?陈先生心中虽抱着希望,但过程实在是煎熬。

这羊毛面料染制的蓝夹缬,终究还是成了。

随后,陈先生更是大胆用丝绸、羊绒等高档面料,印制出来的效果也是非常好。此外,在图案的创新上,也是下了一番功夫,以前惯用戏曲类的百寿图等吉祥人物,现在则根据潮流换上了更为现代的花式,市场反应也是不错。而在用途上,不再是被子独占,既可以做成服装,也可以制成围巾,未来还能开拓更多的用处。

陈先生是蓝夹缬的第五代传承人,他的父亲是第四代,他们祖祖辈辈都承袭着这门手艺一路走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将天然板蓝根穿上身,更显江南水乡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