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之道

友在千百年来,一直流行着,“友观念早在西周时期就已出现,经过先秦儒家的改造与发扬,它逐渐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枝繁叶茂。”让他在中华人民心中发扬光大。

友早在西周就出现,但西周时期的友与现在的友根本不一样。西周时期的友大多数是指有血缘关系的同族人才可以称友,也就是说你的七大姑八大姨这样的人才算友,这样的友被久久的束缚住了。在那时友作为一种社会身份,在西周指族人,包括族内不同辈分的人。《左传?桓公二年》曰:‘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但这样不配称友。春秋时期战乱纷纷,血缘关系开始松动,朋友也就由此推广,因为宗族解体,父子和兄弟就从朋友中脱离了出来,朋友可以是任何人,也可以是任何物,朋友之间可以相互批评,但兄弟之间不可以随便相互批评,而要和睦相处。更是因为这样也推广出了一种新的定义“朋与友”朋只是指同门,而友是建立在感情的基础上才可以称友,后面才是把朋友两字儿合并在了一起。

我认为友分为三个阶段

1.选择朋友,先秦儒家也是给出了一个答案。“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诚信,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荀子曰:“得友而友之,所见者忠信敬让之行也。”在孔子看来,同正直的人交朋友,同诚实的人交朋友,同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这是有益的。同阿谀奉承的人交朋友,同当面恭维,背后诽谤的人交朋友,同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这是有害的。我们不能被一些人的阿谀奉承,巧言令色,给麻痹了自己的双眼。要找一些大胆说出自己问题,并且说的对的人交朋友。那样的人才是真正的朋友。所以我们要多结交贤德的朋友。一个好的朋友可以帮助自己提高德,友真正的意思其实是朋友之间相互指出问题,相互改正,相互成长的。也就是“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2.对待朋友,朋友之间要讲究诚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就像陈太丘与友期行一样。朋友之间不讲究诚信,别人是不会相信你的。用金钱与权力诱惑别人做你的朋友,也是不行的,那样也就不叫友了。友并不是看你外在所有的,而是看重你的内在,就算你再有钱,人品不好,也没有多少人愿意和你成为朋友,而你就算没钱,人穷志不穷,朋友也会积攒的很多。你结交别人当朋友,别人绝交,都要做到一种“忘势”的进阶。还有一点,交友方面,我们需要先让自己,安规则来完成执行,这样别人才会看得起你,也会与你做朋友。

3.友对自身的发展,朋友是取长补短,相得益彰的,不会在意外在。互相谈论,互相提升。荀子曾说:君子以文会友,已友辅仁。这才是朋友之间的高的境界,也就是所谓的,己立立人,己达达人。相互成长,最终相互成就。

你可能感兴趣的:(朋友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