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运

       抽烟的人,俗称烟民。尽管社会在进步,国家在倡导,意识在提高,但烟民的数量却没减少。据统计,中国有3.5亿多的烟民,烟民吸烟的心理需求主要有三个:一是社会交往;二是个性显示;三是生活放松。为什么说社会交往排在第一位,因为部分人想通过抽烟去拉近人与人(陌生人或者是领导)之间的距离,进而,让烟运改变命运。

       小曾,他家祖孙三代都不抽烟。记得他小时候,爷爷经常跟他讲:抽烟的人都是“败家子”“二流子”,千万别学会抽烟。受此家教的影响,他对烟特别排斥,对抽烟的人也特别反感,有时候,在公共场所发现一根烟头,他要狠狠的踩上几脚,然后怀着鄙视的眼光把它捡起来狠狠地砸进垃圾桶,而且在砸进去的一瞬间,还要骂上几句,以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他心里想:我这辈子肯定与烟无缘,与烟民无份。

      小曾在驻粤某部当排长,巧的是他的上级领导连长、指导员、营长、教导员都是烟民,有的甚至烟不离手,两指黄黄,满牙黑黑,浑身上下都是一股浓浓的烟味。小曾虽然很不喜欢他们的行为,但又不能像对待他人一样去当面制止,因为他们是他的上级领导。小曾很想远离他们,但因工作上的关系,他又不得不与他们近距离接触。因此,每当他和他的领导在一起的时候都很不自在,有时甚至一些看似不耐烦的情绪尽写在他的脸上,尽管不是不耐烦,而是不自在,但在他的上级领导看来是不耐烦。久而久之,领导工作给他安排少了,休息时间也不叫他一起打牌了,总之,他与领导之间的距离,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都越来越远,远的让他担心害怕……

       干排长三年之后,按惯例小曾应该得到提升。但结果是,与他一起当排长的提升了,而他却原地踏步。看到这种结局,他很难受,也很纠结。难受的是:他也没错,领导也没错,但结局就是这样的结局。纠结的是:他是继续坚持原则还是与领导一样成为烟民,从而拉近领导之间的距离,实现仕途上的升迁?毕竟干部提升是每个人的愿望。他犹豫,徘徊……经过一夜的思想斗争,终于打破思想的厚厚冰层,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开始闻烟味、买烟、抽烟、发烟……

       刚开始接触这些东西,虽然他已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但现实往往是残酷的,闻闻烟味还好适应一些,但当他点燃人生的第一根烟时,他无意识地猛吸了一大口,而且不自觉地往喉咙里吞,忽然觉得要窒息一样难受,喉咙不由自主地猛咳,咳得眼冒金星,眼泪从眼角微微渗出,整个身体都在颤抖。虽然如此难受,但他始终坚信,只要他学会了抽烟,他就能与领导走得近点,因此,他坚定地忍受住了第一次,后面就有了第二次、第三次...

      慢慢地,他也成了一名烟民。不知是他工作更努力了还是与领导在一起抽烟接触的机会多了,总之,他的干劲越来越足。半年后,他被营里推荐到了机关任职,而且是由正排直接提升为正连,而比他先调副连长的排长还在原岗位上,他每每想起这些都很开心,他感觉是烟运改变了他人生的命运。

       第一天到机关报道,发现这个科总共有五个人,科长和其他四个干事,他迅速从口袋里掏出一包《芙蓉王》,从科长开始发,但他一根烟都没发出去,原来他们都不抽烟,他很惊讶,也很疑惑,难道他们是真的不抽烟还是嫌他烟的档次低?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他的烟也换了好几种档次,但还是没有发出去,他终于发现他们是真的不抽烟。他没办法,只有自己抽,而且有的时候还当着全科人员的面抽起来,科长提醒他几次,叫他不要抽了,特别是不能在公众场合抽,但他已经有了烟瘾,要戒掉很难了。

       有一天,他加班写个汇报材料,苦思冥想,绞尽脑汁时,他的烟瘾又上来了,他顾不得科长和其他同事都在场,就掏出一根烟抽起来,打火机正要点火时,科长就劈头盖脸骂起来,而且骂的很难听,他呆若木鸡地坐在那任由科长的狂风暴雨肆涅,胸中却似烧开的水那样沸腾,他委屈,他难受……晚上十一点左右,科长和其他同事都回去休息了,他猛然又掏出一根烟,使劲地抽起来,把胸中的大火全都发泄到这根烟上。抽完之后,心也平静了不少,他看看时间也很晚了,就随手把烟头扔进了垃圾桶,而后匆忙地关起门回去睡觉了。

       第二天,他早早就起床去办公室,准备把昨晚没写完的材料写完,当他推开门的瞬间傻眼了,只见垃圾桶和旁边的一沓材料化为了灰烬,整片墙都也黑乎乎的,他想起了昨晚最后抽的一根烟头,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其它的东西没有烧着。

       虽然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但结果可想而知,小曾当天就被调离了机关岗位,回到了他原来的连队。

       回连队的路上,一个人,一根烟,烟头被他咬出了深深的牙印,差点快咬断了,他始终想不通,究竟是烟运还是命运……

你可能感兴趣的:(烟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