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职涯里的认知升级6 直指内心

任何销售每天都会面临疑义,总有阻力。保险可能多一些。我说一些典型的,在保险购买决定中的疑义。但其实,重点并不是别人表达了什么疑义,以及我怎么回答,重要的是我们的心到底怎么想。

一,香港保险。就像之前很多人去香港买奶粉,去香港买保险也是同理。"自由世界"的保险产品也看上去明显不错,这种不错还白纸黑字,看上去比奶粉更"确定"。不过保险终究不是奶粉,喝洋奶粉,喝法跟土奶粉没区别,除了安全你也不需要知道更多。可是身在大陆用香港保险,虽然也可以说就是发快递,但香港保险公司像大陆一样,只要二级医院就认可吗?三甲医院全都认吗?重疾的定义都一样吗?如果有纠纷,你知道怎么处理吗?就算知道,一定能处理好吗?处理成本低吗?就算理赔顺利,国家的外汇管制政策下,赔款一定那么顺利拿到手吗?……有很多人,甚至亲戚让我走他们的渠道卖香港保险,我也知道所得颇丰。但我不敢卖,因为我怕以后有"我擦不干净的屁股",那会是一辈子洗不掉的污点。都说产品要好,那什么是好产品呢?好买、好用、适合自己才好,只是保险不能像别的东西,买点回去试试就知道好不好。我是说,买保险跟买其他东西不一样,用买其他东西的那种理性去买保险,其实非常草率。

二,没钱。这得看真假,一年4000保费拿不出我觉得算真没钱,对此我无能为力。但如果事实上不是这样,也不能说假,应该说是价值观问题,说白了就是认为保险有没有必要,有没有用的问题。问起来很多人都说保险很必要,但行动上证明,真这么认为的人在现在社会上还不是多数。这些年社会保险意识的提高,是从几年前公开说保险没用、骗人,并以此为荣,到现在至少说起来,都承认保险有必要了。面对价值观问题,我只说一句:如果买保险钱紧,运气不那么好的时候钱紧吗?如果紧还不买保险,我只能说,这是孩子气。

三,我有社保。也许这只是委婉表达"离我远点"的意思。如果说这是真心话,我提醒两句:抽空了解一下社保,知道社保医疗、养老到底是什么待遇。另外抽空了解一下医疗,至少有一些基本的数字概念,比如住院做一次手术一般花多少钱,社保一般报多少,要花多少时间,耽误多少工作。这些基本信息了解后,你会知道只有社保的生活安全性几何。

四,我们公司有商业险。且不谈公司提供的商业险都保什么,保多少,够不够。你会在这家公司做多久?下一个接收你的公司还有没有?有的话跟以前有什么区别?你又会在下一家做多久?即使一切都理想化,也就是公司一直提供非常好的保险,而且你一直在那做到退休,那退休后呢?

五,我或者我身边谁被坑过。我曾经被很多客户不尊重过,我曾经想像这样的人,我一辈子也不要理了,理也无法沟通……然后有人跟我说"这很不成熟"。只要人没成仙,总有刚需保险的那一天,当然到那天再了解肯定来不及,那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六,我一定要货比三家。这是好习惯,至少说明有求知欲。但这句看似非常简单、正常的话下边,经常隐藏着一颗不安的心,或者说一颗不那么强大的心。所有的商家都愿意跟相信自己的买家做生意,买家也一样。这貌似是信任问题,其实是效率问题。也就是说大家都爱跟效率高的人打交道。可效率不是凭空来的,我见过的高效率人士的共同特征是:内心强大,能承受决策失误带来的损失。善于判断什么事值得花多少时间,然后执行力非常好,不值得的事绝不花时间,所谓做减法。不值得又必须做的事,例如保险,就用信任解决。当然他们对人和信息的判断力也不错。

七,忙。这基本是纯粹的礼貌用语了。如果是真的,建议考虑一下上一条,你是高效率人士吗?你的生活果然没什么减法可做吗?这不是保险问题,是纯粹的人生问题。当然,真的高效率人士真的都很忙,跟低效人士的"忙"不同的是,高效人士一直有能力 SAY NO ,他们有本事选择自己的生活。

为什么这篇文章叫"直指内心"?人跟人打交道,最重要的就是心,而一个人最重要的打交道队对象就是自己。我一直非常努力的走进自己内心,跟每一个客户说的每一句话我都要求是从我内心发出,因为我心里话尚且说不好,不走心的话说得就更烂。说的这些疑义,也是每个字都出自内心。更走心就更直白、更笃定。是的,保险就是天经地义,甚至前面加个"我认为"都不对。你呢?保险和我,你选或者不选,我们就在那,不好不坏,不胖不瘦。但我希望你一直跟你的心在一起。拒绝一桩交易不算什么,但该走心的不走心,却是你自己的损失。祝好运!

你可能感兴趣的:(保险职涯里的认知升级6 直指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