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06 透视力与全局观

周末外出在高铁上听了得到里面宁向东老师的《透视力》内容,有些收获,本周特意总结一下。

首先什么是透视力呢?透视力就是能够把事物内外部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看的明白,也就是看到全貌,看清局部。为了说清楚这个概念,宁老师举了<1942>电影中国民党主席蒋介石和时任河南省主席的李培基之间的一次早餐。

1942年,河南受了大灾,粮食歉收。同时,中国军队和日本军队还在打仗,军队要征军粮。河南省的粮食根本不够吃,流民失所,饿殍遍地。省主席李培基万般无奈,去找蒋委员长。
这场戏从蒋委员长给李培基剥鸡蛋开始。领导利用吃饭的时间,处理公务,这是常态。这场戏有趣的是,蒋介石和李培基的饭还没有吃几口,下面的人就来向蒋介石做报告,说的都是要事。什么缅甸战场、我军战况不利;什么英军被围、希望中国军队支援;什么甘地绝食成功;什么斯大林格勒战役即将结束;什么豫北会战,日军迟迟不见动静。蒋介石一边听报告,一边做着口头指示。
等到下属刚刚汇报完,飞机已经准备好了,蒋介石起身就要出差了,李培基随即也站起身来。蒋介石两手紧握着李培基的手,问了三句话。第一句,培基呀,没有吃好吧?李培基赶忙说,吃好了,吃好了。蒋介石又问了第二句:这次到重庆,有事吗?这是一句废话。那个时候,不像今天的飞机,畅行无阻,国内横着飞、竖着飞,怎么飞,也就是几个小时的事儿。那个年代,就算是坐军用飞机,从河南到重庆,也不是那么容易。如果是走陆路,蜀道难,那就是更加麻烦了。李培基作为省主席,闲着没事,放着公务不做,跑到重庆来玩?这就是一句装傻不想接招的废话。
亮点是第三问。蒋介石问,听说河南遭了旱灾,严重吗?李培基略有迟疑,勉强着说:本省能够克服。后来李培基和蒋的秘书陈布雷有一个对话,说是蒋在听汇报的时候,他们所说的事情件件都比自己来见蒋的事情大,所以,他就把话吞了回去,讲了一个“本省能够克服”。

我对于这个话题的感想有三点:
第一,在工作中要更加客观的看待自己的工作内容。工作中我们很容易陷入局部视角,只关注自己负责的那一部分工作内容,解决问题过程中,碰到了一时难以克服的困难,对工作责任性重的人便觉得压力山大,并由此导致情绪的波动,甚至把情绪带到工作、生活中。而如果站在一个更高的视角,从团队的角度,从部门的角度,从单位的角度来看待自己当前的工作,视角的切换会让你对当下的工作有一个全新的认识,那些之前认为重要的不得了的工作,难度非常大的事情,可能也就不算什么事情了。有时候,心态调整好了,事情处理起来反而容易多了。

第二,在工作中要培养对所在领域发展趋势的判断能力。所谓透视力,不光是在工作上下级这个垂直维度上,也包括时间这个维度。我们能从时间维度,看到更加大尺度的行业发展趋势,看到行业发展背后需要的新技术、新能力、新知识,在趋势到来之前就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工作上就能从被动转为主动,并成为领先的少数人。

第三,在工作中要锻炼自己不断揣摩现象背后真实原因和判断事件未来走向的能力。除了大尺度的行业发展趋势,落地到我们具体的每天工作,对于不同人的行为在时间维度上的预测,也是透视力的一种体现。事情的发展,最终都是由不同的人在时间尺度的推动的结果,而人这个变量因其自主性,缺乏像数学那样精确的属性描述,尽管如此,不同类型的人,做事风格依然遵循着某些特定的规律,不断的揣摩,从事件和接触中去透视这种规律,能够对未来事件发展走向进行较为准确的预判,这也是透视力的体现。

总是,透视力就是要透过现象,在时间、空间,层级多个维度对一件事情进行审视和判断。看得清,方知下一步如何走。有人生而知之,大多还需要学而知之。多总结,多积累,没有捷径。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8-06-06 透视力与全局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