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十位看惯风云中国汽车人在不惑之年开始了自己的新旅程。为什么?
编者按:
王炜、任剑琼、吕征宇、吴刚、夏治冰、张晓俊、沈晖、杨泓泽、杨嵩、翟斌——这些1970年前后出生的中年人,在最近的两三年内纷纷离开自己就职多年的公司和行业,开辟或正在开辟自己人生的新天地。
我们称之为“为了再见的告别”。虽然我们终将“告别”自己的人生,“再见”终将被“告别”替代,但是,在我们有生之涯能够有一次别开生面的“再见”,这总是人生之一大快事。
5月9日,这些将旧世界抛在身后的人,大部分将出席在北京柏悦酒店举行的2015第七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在这届主题名为“汽车四化”的中国汽车界高端论坛上,他们将作为提问嘉宾与各位演讲嘉宾一起互动。
那就让我们看他们如何转换人生角色!让我们看这些走在时代前面的人如何提问!
《汽车商业评论》记者 贾可
1965年,加拿大心理学家埃利奥特 • 雅克(Elliot Jaques)发明了“中年危机”这个词,“中年人遇到了人生的概念,人生就是个体在不断接近的死亡到来前度过的那段时间”。
“中年危机”并非一种临床上的疾病。英国咨询心理学家迈克尔 • 辛克莱博士(Michael Sinclair)发现,在30多岁这个群体中,越来越多的人对自己的职业选择和生活深感焦虑。
“这些问题在45岁左右的人身上更为常见,这个年龄的人会思考人必有一死这样的问题,自问‘工作的意义是什么?’”
如今中年危机开始得更早了,这可能是“因为我们有太多的选择和信息”,从而导致不满足感,但同时也让人麻木,“它可能会把人压垮”。
这两位国外心理学家提到的实际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问题,不仅在西方,在中国也是如此;不仅是普通人,有头有脸的人同样如此。
某种意义上可以这么说,《汽车商业评论》这一期的封面故事讲述的就是这么一群遇到中年危机的中国汽车界或服务于中国汽车界的职业经理人,如何顺应时代大势和内心召唤最终“转危为安”的故事。
王炜、任剑琼、吕征宇、吴刚、夏治冰、张晓俊、沈晖、杨泓泽、杨嵩、翟斌——这些1970年前后出生的中年人,在最近的两三年内纷纷离开自己就职多年的公司和行业,开辟或正在开辟自己人生的新天地。
我们称之为“为了再见的告别”。虽然我们终将“告别”自己的人生,“再见”终将被“告别”替代,但是,在我们有生之涯能够有一次别开生面的“再见”,这总是人生之一大快事。
这不仅是和汽车业有关的一次告别,这也是和所有行业有关的一次告别。在我们采访他们的时候,做地产很著名的万科原副总裁毛大庆辞职创办优客工场,比如华为荣耀总裁刘江峰离职创业O2O生活电商平台的Dmall,更有报告显示,中国职业经理人离开跨国公司独自创业或者去民营公司这两年已成趋势。
这实际也不是有关这些1970年代左右出生人的告别,这应该是一次和大家都有关的告别。如果我们人未到中年,但中年必将来到;如果我们已年过半百,但大时代的召唤并没有离去。所以,这些人的告别和再见,对于我们任何一个人内心都将是一次最深沉的呼唤。
我们来听听他们说了什么。
2014年初,王炜已经在民生银行摸爬滚打了5年,他越来越感受到自己所在舞台的局限——作为商业银行,汽车消费信贷没有能够真正做起来,遂开始萌发创业的念头。
如今是建元资本董事长的王炜说:“我觉得自由最重要,现在的状态是最自由的。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固然存在,也很大,但是状态很自由。”(小编注:详见2015年4月15日出版的《汽车商业评论》文章《王炜:独立做汽车金融》,下同,不再赘述)
和王炜有类似想法的是张晓俊。他原来是上汽通用金融代表中方的副总经理,和外方一起创建了这家公司,并使之成为中国最大的汽车金融公司。但是思维敏捷,渴望创新的他却发现在一个既定的格局内突破不易。
2014年初,张晓俊辞职创业。很多人并不知道他要去干什么,《汽车商业评论》了解到的最新消息是他面向互联网金融,创建了上海网金金融信息服务公司,出任董事长。他现在还不愿意被报道,但显然,已经走在了发展的快速道上。
看到了大环境不断变化的吴刚,虽然对于服务7年的老东家海马汽车恋恋不舍,但是强烈地希望自我改变,“我不会离开汽车这个大环境,但是主机厂对于我来讲,可能不是当下我的理想与乐趣所在”。(详见本期文章《吴刚:变化即将到来》)
曾经为比亚迪发展立下汗马功劳的夏治冰这次因为接受《汽车商业评论》采访,而以创业者身份回归公众视野。他创办了挖金科技公司,利用自己长期的销售经验,结合移动互联网服务经销商。
这位70后一身IT男的休闲装扮,完全不是他在比亚迪时候总是西装革履的样子:一副边框眼镜,一件天木兰T恤,一条蓝色牛仔裤,脚下是一双黑色运动鞋,然后下班时背上双肩包。夏治冰说:“人生和企业一样,都要持续经营。” (详见本期文章《夏治冰:埋头“挖金”》)
放弃在跨国公司的舒适生活,吕征宇加盟乐视汽车,这种全新挑战让他重新找到血脉卉张的感觉。他说他是在“干些与众不同而且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的感召下接受了贾跃亭的邀请。(详见本期文章《吕征宇:与黑天鹅为伍》)
沈晖感叹的是他的人生经历是跟国家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出国潮掀起的时候他出国留学,海归回流时他也回到国内,跨国企业进入中国时他在合资公司任职,中国企业向外走时他到了民企。
现在,国家提倡也需要创业、互联网+的时候,沈晖说走就走,离开沃尔沃来到博泰从事智能汽车的新方向。这是国家的机会,也是每一个人的机会。(详见本期文章《沈晖:携手另一位疯子》)
这次接受《汽车商业评论》采访时,原来的全球顶尖猎头中国负责人翟斌还沉浸在全新生活的喜悦中。他说:“回过头去看过去在跨国公司,我就像生活在一个漂亮的金鱼缸里,假山、水草,食物和氧气自己从天上掉下来,只要拖着尾巴优雅地游来游去,世界好像应该就是这样,简单、美丽、优雅。”
现在一切都变了,氧气稀薄,天上不会掉下食物,要学会自己捕食,要有狼性。尽管困难重重,但是,鱼缸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是翟斌说:“我现在特别开心。”(详见本期文章《翟斌:重启,但无需格式化》)
早在2000年的时候,就有人问杨泓泽,“老杨你这么能干,为什么不自己干”;当时他认为,只要做个足够好的职业经理人,很多迷茫与问题都可以解决。但他却发现——解决不了,他无法实现“自由”——时间自由、财务自由、思想自由。他没办法在体制内创新,不能拿着老板的钱去做“你想做的事儿”。
杨泓泽自认“赔不起,所以要做点靠谱的事儿”,因此才有了麦轮胎与车联天下。(详见本期文章《杨泓泽:不是颠覆,是改良》)
60后的任剑琼看着1990年代的下海潮,看着2000年左右的互联网热,很多身边人在这两次大潮中成为商业领袖,她不为所动。几年前,又一波移动互联热袭来。这一次她坐不住了,“你不能觉得所有社会变革都与自己无关”。
她说:“我们这一生能碰到几次大的产业浪潮?如果每一次发生,你都认为跟自己没有关系,跟自己的职业没有关系,我认为这是很不认真的,是对自己不负责任。”(详见本期文章《任剑琼:走在人生的悬崖边》)
这十个人中年龄最小的可能是刚刚去年底离开日产北美的杨嵩。这位在东风日产时奠定其显赫营销名声的中国汽车营销人去年9月份有意向离开,11月向日产北美总部提出,到年底最终成行。
杨嵩在其微信朋友圈中写道:2014年12月31日是我在北美日产以及日产的最后一个工作日,也是20年职业经理人生涯划上一个句号。我决心进入互联网领域创业。
在美国这段时间,他说自己感受不少,与商业相关的主要有两点:1.更加真切感受到了互联网的浪潮汹涌和巨大空间;2.中美两国是目前全球最大也最具活力的市场,两国之间的商业理念、模式、资源的互补与融合都将带来巨大的商机。
“创业自然有风险!如果不成,就当是人生中‘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毕竟,哪有旅行不花时间和钱的呢?如果成了,就当是所谓‘传统行业’人士对互联网的一次小小逆袭吧。”杨嵩说。
目前,杨嵩正在美国建立公司。同张晓俊一样不愿意现在被媒体关注,他对《汽车商业评论》说:“别急,等我干成了再说。”
实际上,在我们看来,干成或者没干成,并不重要。这就如同董海洋就这些人的告别接受《汽车商业评论》采访时所说:“只要做事就有风险,都可能遭遇失败,不管是在体制内,还是自己创业,成败概率有高有低。最重要的是到哪里去,走哪条路。”(详见本期文章《成为你自己》)
沈晖服务过的沃尔沃汽车有句经典的广告词——Leave the world behind,然后还有一句广告词,别赶路,去感受路——我们突然发现,这些“为了告别的再见”的人正天然地符合这样的价值观。
还有另外一句当下正在流行的那份辞职信中的话也符合这些人的心境: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当然,这里另外一个崭新的世界,过去的那个世界,他们早已经看过千万遍。
原载于2015年4月15日出版的《汽车商业评论》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汽车商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