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C检测电压 端口二极管钳位保护电路之总结

先放搜集的信息结论:

第四用形态最好。

1.电压跟随器可以不用,有空再研究。

2.RC滤波要用,

3.BAT54S肖特基电压钳位电路要用,

4.限流电阻要用。

 

1.

ADC检测电压 端口二极管钳位保护电路之总结_第1张图片

1.干扰小的地方可以只使用内部的防浪涌电路

2.用第四种的--,第二种也用,要加了一个稳压管。

3.稳压二极管的反相电流比较大,你在AD采样时,有电流流过稳压二极管,MCU_AD点的电压,比ADC_IN点的电压要低很多.如果只是瞬间电压的防护,可以加TVS管.

4.根据应用环境的严酷度。 
一般情况,用两个高速二极管就行,防负压、防瞬态干扰。 
这种电路通常是cmos型mcu内部具有的,属于最后一级的保护。工业应用的话,电路的前级还要加装共模、差模的tvs,共模低容值高压电容,甚至是共模、差模放电管。目的除了防止干扰信号串入,还要抵御破坏性过压。 
另外pcb 布局布线也很重要,dgnd和agnd要分开,vdd和vdda最好用不同的ldo,reg和地线都用磁珠隔离高频干扰,首先系统自己的干扰要排除了。

5.第四种,不如使用集成的芯片,这种芯片容值超低

分析:

1号:正向保护,r5起到限流作用 
2号:正向保护,mcu_adc最大输入值由r3、r4共同决定。 
3号:正向保护,将三极管接成稳压管用,adc_in高于3.3v时q1导通,r1限流,不知用一快速三极管跟同样速度的稳压二极管哪个贵。 
4号:双向保护,将mcu_adc输入电压钳制在0-3.3v间,r2限流。 
其中只有2号没有二极管输入电容从而不会延迟输入信号

下图是STM32的数据手册,IC内集成了二极管钳位保护电路,0.6V。

外部钳位也都用吧,加个保险,有遇到STM32 ADC损坏的情况。

ADC的模拟看门狗用于检查电压是否越界。他又上下两个边界,可分别在寄存器ADC_HTR和ADC_LTR中设置。库函数是使用ADC_AnalogWatchdogThresholdsConfig设置的

ADC检测电压 端口二极管钳位保护电路之总结_第2张图片

6.

原文请移步在此:http://bbs.elecfans.com/jishu_1113146_1_4.html

 RC滤波,运放缓冲,加TVS、稳压管、二极管钳压,最有效当然是隔离,

ADC检测电压 端口二极管钳位保护电路之总结_第3张图片 稳压在运放前 钳位在后 不知道这样效果如何

 

7.用电压跟随器比较好?~

8.精密ADC的文章,有些不着本设计需求重点。原文在此:https://www.sohu.com/a/141480717_288206

9.

图中,D2限制ADC的电压不能低于GNDA-0.7V,(0.7V是硅二极管的导通电压)
D1限制电压不能高于VDDA+0.7V。
输入信号中的高频成分,经过R以后,通过电容C接地GNDA,电容C对低频信号阻抗较大,损失很少,可以输入ADC端口,这样就达到了低通滤波的作用。

 

ADC检测电压 端口二极管钳位保护电路之总结_第4张图片

10.稳压管尤其是低压稳压管的反向击穿特性是比较差的。如果你想保护的话,应该用6V的TVS管一类的来做保护。是防静电和浪涌,不是防接错线。

11.3.3V稳压管不是3.3V的时候齐刷刷的击穿的。大概从不到3V开始就开始击穿了。然后随着电流的加大,会远远超过3.3V的。而且结电容也大。在模拟AD上并一个这个东西,会把特性搞的一团糟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电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