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当代大学毕业生的十条建议

近日,美国畅销书《自动百万富翁》的作者大卫巴奇撰写了一篇专栏文章——《五条建议帮助毕业生开创美好的人生》,主要写给今年要从美国高等学校毕 业的270万名毕业生。今年,我国高校也有413万大学生毕业,他们正遭遇连续多年来的“就业寒流”,在此,我也想照猫画虎,和中国国情下新毕业的大学生 交流一点个人的想法,或者说,提一点建议。
  
     首先,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要保持乐观和自信。不管你头上是否还有昔日“天之骄子”的光环,和你的许多同龄人相比你仍然是幸运者,不论是从社会的政策还是人们的观念上来说,生活为你们打开的大门都比别人的宽敞。积极行动起来,上路。
  
     其次,珍惜每一个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要“眼高手低”——眼界要高,有自己的远大目标,但是手脚要放低,从最基础、最普通的岗位干起。第一步,用自 己的双手养活自己,自强自立,不做“啃老一族”,不要让父母操心和增加他们的负担,这是最重要的。不要要求太高。要知道,人的一生,就是不断选择的过程, 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并不等于一生的工作。
  
    第三,给自己一个计划,或者说一份责任,每月拿到工资,先给自己至少攒下100 元,给父母寄上100元;如果条件实在不允许,各50元甚至更少也行。但要持之以恒,永不放弃。没有计划,再多的钱也不够用,有了计划,再少的钱也能节 余。养成这样的习惯,将是一生最大的财富。
  
    第四,尽量往人多、发达的地方去,最好是1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这样的地方,选 择的机会相对多些,内耗也少些。在区域选择问题上,不要太相信“鸡头凤尾”的传说。在大城市及其辐射区,你固然一开始只能当凤尾,但到小城镇,你却不一定 能当鸡头,甚至连工作都比大城市难找。为什么?今日中国,基本上还是个关系社会和权力社会,越小、越不发达地区,权力控制资源的密度和深度越高,能力的公 平性往往越差。现实是残酷的,理想主义常常在它的面前撞得鼻青脸肿。对此,不要抱太高的幻想。我们,1990年毕业的这一代,很多人到了小城镇,几年或者 十数年过去,都纷纷选择了逃离,到更发达的地方,基本上可以说从头开始。
  
    第五,如果你心仪的、合适的区域已定,不要看不起小 公司。同一个地方,大小公司的区别,可以适用“鸡头凤尾”。在小公司,人才稀缺,你可能得到的锻炼机会多;在成熟的大公司,起点和薪酬固然很高,但那按部 就班的工作,如同流水线,也许你换岗的机会并不多。工作伊始,最重要的不是收入和舒适,而是为下一步的事业打基础。
  
    第六,把 “户口”二字忘到九霄云外。记住你的目标是找工作,不是找户口,要心无旁骛。即使是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特大城市,户口的含金量也越来越低。如今,它基 本上只对孩子的高考有用,而且这也是由户籍制度的不公平不合理和高考制度不公平不合理这两个不公平制度支撑着的“有用”,这两个不公平的制度都已经摇摇欲 坠。即使你今天就生孩子,等到孩子高考已是至少16年以后!那时候的社会,又该发生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人要学会算账,算大账。
  
     第七,就业寒流,工作难找,不要因此急于自主创业。自主创业必须是深思熟虑和掌握较充分资源后的选择。刚走出校门,一无所有,仅凭勇气和热情是不够 的。金山软件公司总裁雷军说,没有资金和商业经验的大学生,刚一毕业就创业,“要么只能骗人,要么只能受骗”。话虽极端,却不无道理。年轻的网易创始人丁 磊,也不赞成大学生创业,原因是创业的成功概率太小,并且当前中国的教育现状,无法给大学生创业所需的知识结构。
  
     第八,不要因为工作难找就去读更高的学位,否则,等你读出来时更高的学位又贬值了。研究型的学位应该是兴趣的结果,否则只是浪费金钱和生命。
  
     第九,除了医生、律师和法官等职业化程度较高的行业,不要拘泥于专业。好的方法和人文素养往往比专业知识更重要。
  
     第十,面对社会上的许多不公不要气馁,不要怨天尤人。要相信社会终究是公平的,过早的优越环境和条件,使人失去的是磨练和斗志。人生早期的苦难和挫折,不一定完全都是坏事,反而有可能是磨练意志和才干的锋利的刀。 

你可能感兴趣的:(给当代大学毕业生的十条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