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于诗乐,《经典咏流传》在美育背后的文化创新与传承

深度文娱导读:

“吟一首诗看千年经典惹人恋,歌一阕词让荡气回肠咏流传。”《经典咏流传》的主题曲意味悠长,当主持人撒贝宁与三位鉴赏团成员在节目第二季收官之际再度唱响这首歌,中国式美学带来的震撼久久萦绕在观众心头。

不止于诗乐,《经典咏流传》在美育背后的文化创新与传承_第1张图片

文| 嘉兒

在一堂堂生动的诗乐美育课之后,观众豁然发现,原来中国文学之美早已将我们培养为情感丰沛、心胸宽广、顶天立地的人,“走在古城朱雀的小街,听见太白唱醉的明月,这是杜甫赞过的春雨,王维的空山就在心里。”诗词故事、历史故事和中国人的故事早已相互融合而不可分割。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任何一个时代的文艺,只有同国家和民族紧紧维系、休戚与共,才能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如何做到紧紧维系?创新,是其中的关键。

《经典咏流传》第二季既追求模式和传播上的创新,也寻求立意层面的突破,属于中国的美学,在宏大的视角下和微观的故事中,走向现代普通群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也由此被挖掘并呈现了出来。

浪漫诗乐谱出中华情感之美

当台湾民谣之父胡德夫在舞台上弹着钢琴悠悠吟唱《回乡偶书》,观众看到的不仅是这位11岁离开故乡,54年后才重回故土的老先生的故事;更有离家半生、在86岁高龄返乡后写下这首诗篇的贺知章的故事。“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背后,有离别的伤感,也有重逢的感慨与喜悦。

不止于诗乐,《经典咏流传》在美育背后的文化创新与传承_第2张图片

长久以来,“家”这个字眼、“落叶归根”这个词语对中华民族而言,充满着深远的意义。有了家和,才有万事兴;有了齐家,才能治国平天下。诗词作者们用或平实或华丽的字句,来抒发对家的眷恋,就像现代人利用各种实时通讯软件与远方的家人维系沟通,虽然我们的表达方式变了,美好的情感却从未缺席。

当方锦龙激越的琵琶与孙楠豪放的歌声交织,只有三句话的《大风歌》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合二为一,更显出刘邦气贯长虹的英雄气概。

不止于诗乐,《经典咏流传》在美育背后的文化创新与传承_第3张图片

刘邦是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他深知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这首诗留给我们的,是这位开拓者的居安思危,也透露出中华民族基因里的奋勇拼搏和对祖国统一发展的愿景。

或者我们将目光投向更近一些的年代,李叔同作于1915年的《送别》早已在中国成为骊歌中的经典。当厦门六中合唱团的学生们再度传唱这首作品,长亭、古道、芳草、晚风、杨柳、笛声、夕阳、远山这八个意象,将情真意切的送别场景展示在观众眼前,直抵观众内心最柔软的一部分。

不止于诗乐,《经典咏流传》在美育背后的文化创新与传承_第4张图片

浪漫的诗词和悠扬的音乐,让观众再次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乐律美。《经典咏流传》利用多样化的选题和朗诵、演唱、演奏等多元化的表达方式,展现了从古至今中华民族的个人情感和国家情感,更谱写出了根植于每个中国人血脉中的情感之美、意境之美和厚重的家国情怀。

传统美学跨越时空 以全媒体形态传承

利用顶级舞美和最新的媒体技术,《经典咏流传》不仅为观众营造了绝美的视觉体验,更将“和诗以歌”的节目形式发挥到极致,兼容并蓄,实现古典美与现代美的交织融合,让观众重新认识那些经典诗歌中属于每个中国人的中华文化。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身着一袭绿衣的蔡琴站在舞台中央,反复咏唱这几句颇为俏皮的词句时,眉眼处流露出少女般的愉悦。谁曾想到这位歌手对百年前的词人有着如此狂热的喜爱,从她的作品风格到为人处世之道滔滔不绝,还将自己也比作李清照。

不止于诗乐,《经典咏流传》在美育背后的文化创新与传承_第5张图片

开启的时光隧道,仿佛真的让二人进行了跨越时空的对话。同为女性,蔡琴太明白李清照在词中的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努力诠释新时期的不让须眉与风流倜傥——有才华不受拘束、自由自在。

“亲爱的朋友,大家好,真的好久好久不见了,我是经典传唱人邓丽君。”借由全息投影技术,邓丽君跨越了24年时光,站在《经典咏流传》的舞台上,与11岁的小姑娘刘润潼共同演绎《但愿人长久》。

1983年,邓丽君发行了《淡淡幽情》专辑,将流行音乐与中华经典诗词结合,制作出传唱世界的“中华民族的声音”。在那个时代,将古诗词作为一整张唱片,几乎是前无古人的创举。这张专辑销量高达500万,在日本被称作“最梦幻的大碟”。

4岁便移民加拿大的刘润潼,虽然远离祖国,但依然能从邓丽君歌声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经典的魅力。她们跨越时空的合唱,不仅实现了邓丽君希冀后辈们传唱经典的心愿,也体现出中华儿女对中华诗词的眷恋情怀,每一份子都能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尽一点微薄的力量。

除了荧幕上的视觉体验,《经典咏流传》延续了第一季的“1+N”融媒体跨屏交互的创新传播模式,推出了一系列新媒体产品,包括微博话题互动、线上活动发起、原创作品征集、短视频投放等。同时,“读诗成曲”在线互动小工具让观众获得了随时随地体验传唱经典的机会,每首歌曲都有不低于千万人次的人群进行跨屏交互。

不止于诗乐,《经典咏流传》在美育背后的文化创新与传承_第6张图片

最吸引人的内容在最有效率的平台间传播,实现了超级文化节目的媒介融合创新。具有鲜明时代特点、鲜活时代内涵、鲜亮时代色彩的思想立意、演绎嘉宾和节目形态,也让古老文化重新焕发出蓬勃生机。

文学之美无国界 在交流互鉴中创新发展

流传千古的中国诗歌,不但凝聚了中国人的精神内核,也是文明互鉴的重要载体。中国优秀传统文学之美正在以新形态、新的讲述方式走出去,被全球各地更多肤色、更多种族的人传唱。

第一期节目中,可爱的两姐妹快乐·罗杰斯和小蜜蜂·罗杰斯为中国观众带来了《声律启蒙》。自幼学习中文、热爱中国文学的她们,把中国的文化当成自己精神力量的源泉,在经典的文学之中找到了共同的情感。她们的父亲国际投资家、金融学家吉姆·罗杰斯认为,二十一世纪是属于中国的,我让孩子们学习中文,其实是想要交给她们一把属于未来的钥匙。

不止于诗乐,《经典咏流传》在美育背后的文化创新与传承_第7张图片

正如鉴赏团成员康震所感叹的:“中国经典的魅力,绝不仅仅局限于它能带给中国人‘美’的享受,价值的传承,它更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学和美学财富,是全人类共同情感的凝聚和升华。”

第二期节目,观众又迎来了Christine Welch(克丽丝叮),这位在美国新墨西哥州出生的西方女歌手其实有着一颗不折不扣的中国心。对她而言,学中文不仅仅是兴趣,而是自觉与中文之间产生着某种连结。

不止于诗乐,《经典咏流传》在美育背后的文化创新与传承_第8张图片

当克丽丝叮怀抱着学习中文的热情与对于东方文化的向往先后到北京和台湾求学,她对中国文化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进而走上了中文流行歌曲的创作道路。她在节目中演绎的一首《梦蝶·一百万个可能》,表达了她对中国哲学里浪漫意境的理解与转化。

《经典咏流传》证实了文学之美、精神之美是无语言无国界的。节目以开阔的创作格局,呈现了中西方的文化交流与碰撞,弘扬了文化自信,成为了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形象而生动的阐释。

不论是古代的《三字经》《游子吟》,还是当代的《你是人间四月天》《黄河大合唱》,《经典咏流传》以丰富的选材和多样的形式,打造了一场世界级的美的体验,对观众进行了一场美育的熏陶,培养了观众对美的追求和认同,更让每一个观众都深入认识到中华文化的重要性。

不止于诗乐,《经典咏流传》在美育背后的文化创新与传承_第9张图片

中华文明的悠久传承,是中国道路的深刻历史和现实基础。中华文化的精神品格与价值追求,支撑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和薪火相传,今天仍然是而且未来必将也是我们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传唱与传承中华文化,其实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很微小的举动做到,而且也是当下的我们应当做出的努力。

努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把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并展示出来,是一项历史性使命、世界性责任的宏大课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主动承担起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怀揣深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作初心,打造出了新时代的中国式审美典范,推动了文化传承与融合传播的深度结合,更以新颖的文化传播方式提升了中国软实力。这样的成功实践,值得观众为《经典咏流传》第二季打爆电话。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主流媒体的宣传大年。多档节目的成功实践证明,作为国家平台旗舰频道和中国电视“第一频道”,央视综合频道正在以国家气质为核心,紧扣时代脉搏,用一系列关照现实、扎根人民、关注民生的品牌节目,为新时代树立了标杆,为守正创新写下了新的注脚。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止于诗乐,《经典咏流传》在美育背后的文化创新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