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网络)
儿时的年味,不仅仅是属于我的记忆,那也是属于“我们”的记忆。
我们,是住在两层或三层红砖房筒子楼里的小伙伴。每天上学放学路上,呼朋引伴,成群结队。
我们的父辈,响应国家“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时代号召,从天南地北走到了一起,投入到当时如火如荼的三线建设大军中。
三线建设布局的军工科研院所、厂矿都选址在远离城区较为偏僻的山里,自成一个“小社会”,人情味浓浓的小社会。
儿时浓浓的年味里,离不开三线人这个特殊时代群体,不仅有家人,也有分布在各栋筒子楼的小伙伴,还有随时在路上遇见,招呼着你逗你说笑的那些叔叔阿姨,说北京话的,说上海话的,说山东话的等等,当然,四川本地人最多。
因为七八十年代交通的不便利,经济还不宽裕,假期也有限,所以那时期的年年春节,来自天南海北的人们还是选择留在远离故土相亲的这个山坳坳里,这个特殊的大家庭里,一起抱团取暖,过一个有滋有味儿的年。
儿时的年味,是一种特别的记忆符号,在同一个三线厂的70后子弟的交流里,可以一句话就对上接头暗号,可能一分钟就彼此心领神会。
零食
小孩子对过年的期盼里,没有什么比零食的诱惑更大了。平时偶尔能吃到的零食就是花生瓜子。放映露天电影时,点着煤油灯的小摊上,有瓜子花生卖。称一角钱的瓜子,嗑一部电影,美得很!
糖果糕点类零食,过年是可以任性一下的。小时候最喜欢的果丹皮,大白兔奶糖,话梅糖这些,通常是过年前大人各种托关系想办法从外地带回来的。不管谁家有人去北京上海出差,回来时旅行包里一半的空间都拿来装这些本地不好买到的紧俏食品,这放在现在就是友情代购吧。
我爸有一年夏天去昆明出差,带回来一瓶菠萝罐头,一直舍不得开。我和我姐从中秋盼到国庆,从国庆盼到元旦,从元旦盼到春节,居然等到了。这种钢铁般的意志)我这辈子估计也就仅此一次了。
三餐
爸妈总跟我和我姐说你们这一代太幸福了,就没尝过饿肚子的滋味。但是,我们要帮着大人排很长很久的队买肉买菜呀。
平时的肉类蔬菜供应都是所里后勤部想方设法从市里甚至从外省找到货源,长途发回来。春节前会尽力为大家多供应些副食。印象中在春节前所里用大卡车拉回来过冰冻带鱼。嘿嘿,那两天所有的筒子楼里到了饭点,满楼道都是油炸带鱼的香味。
所以我对这道菜一直感觉亲切,但吃的兴趣不大。
要置办年货,要筹备一年到头最隆重的这餐年夜饭,光靠厂里集中供应的副食类物资是不能满足的。爸爸会约着邻居孟叔叔一起骑自行车上二十公里外的乡镇上去“赶集”,那里商品更丰富,价格更便宜。如果嫌太远,就骑车下山去近一点的市区内的蔬菜公司去采购。长长的山道弯弯曲曲,坡又陡又长,骑车下山要特别小心。
年夜饭
每家的年夜饭有各自的特色。北方人要包饺子,南方人要有鸡有鱼。那些年年不改的经典菜式保留菜品,都是从家乡传统习俗文化从家族习惯里沿袭传承演变而来,又注入了自己的风格和小心思。总之,要用很有限的资源尽最大可能办一桌自己心里最丰盛的年夜饭。
那样一桌平日里舍不得吃的美味菜肴,一定要在除夕团圆夜全家人围坐享用。
这样的仪式,诉说着人们长久渴望的物质的丰盛,精神的满足,心灵的愉悦。那简直就是羞涩的人们一年到头所有不好意思表白的千言万语,对家人的爱,对美好生活的希翼,对自己的鼓励,对这个人世间的谦卑和尊重,一切的心意祝福,都在这一桌子丰盛无比的饭菜里了。
篝火
那时电视机还没有普及,春晚还没火遍神州大地,山里的这些三线子弟有质朴热闹的篝火晚会。
篝火晚会一般安排在临近除夕前。子弟校会组织发动各年级(从小学到初中)的大小孩子到“后山”(习惯叫法,就是厂区的外围)上去捡拾树枝柴火,堆在空阔的学校操场上。这恐怕是孩子们最开心最高效的集体劳动。
傍晚的时候,操场上杂乱堆砌的树枝柴火已经被分成两三堆足有一人多高的齐整柴垛,只等点火了。
夜幕降临,大家围着熊熊燃烧的篝火,兴奋的唱啊,跳啊,喊啊。永远都记得那黑暗中火星四溅噼啪作响的火焰,火光里被烤得通红的张张笑靥,抬头看见火光之上幽蓝深邃的夜空,小伙伴们的喧闹声附近的爆竹声仿佛还回响在耳边…
游园
元宵节前后,厂里会在大礼堂为职工家属组织新春游园活动。各个科室部门都要设计自己的活动项目,电子类的小科技都能被用上,这可是科室之间比拼技术实力和创意思路的时候。太简单了不行,奖品很快就兑完了。太难了也不行,玩的人太少,场子冷清。
我们这些孩子就在各种活动节目里来回穿梭,寻找机会去赢取奖品——牙刷牙膏肥皂毛巾铅笔文具盒…。要一直在大礼堂里东游西逛玩到夜深,把手里的游园券全部用完了,我和姐姐才抱着挣得的小奖品一步三跳地跑回家。回家路上总会遇到小伙伴,免不了要炫耀比试一下战果。
灯会
正月十五闹元宵,欢欢喜喜过大年。这春节里最后的欢腾,可得好好闹一把呀。
一年一度的元宵灯会在人民公园里举办,从华灯初上时分就开始人山人海了。市里的这些大三线军企都是灯会的主要送展单位,那年头就能运用声光电技术制作出“嫦娥奔月”啦、“宝莲灯”啦、“太空旅行”、“西天取经”啦等等各种炫丽生动有趣的大型特效组灯,真是挺傲娇的。
元宵灯会要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以后。随着时间一天一天的过去,年味也一点一点的消散。
开学的日子转眼间就到跟前了,紧跟着,散发着油墨香的新课本抱回了家,用哗哗作响的牛皮纸包好,重新装进了书包。
新的一年在意犹未尽的年味里开始了。日子恢复了熟悉的节奏,依然是一边啃着馒头一边匆匆走在上班、上学路上,吃过晚饭后很多人还返回工作区,夜晚的科研楼、生产车间里灯火通明。星期天人们排着长队买白菜猪肉,阳光好的天气就背上竹背篓骑车去赶集。
生活并不轻松,在平常的日子里,人们还不得不缩衣节食,勤俭持家,克制忍耐,更要为特殊时期御敌于国门之外而艰苦奋斗。
但是,一年里最后总有一个时刻,人们用一个最丰盛,热闹,隆重的仪式,给予自己和家人最毋庸置疑的犒劳和释放,表达着心里那些不曾轻易言说的爱和希望。儿时的年味,它或许没有那么浓郁的民俗味道,但是在一个物质匮乏精神文化生活还不丰富的年代,却始终散发着那样一种朴素乐观、单纯昂扬的精神风貌,让人怀念和感慨。
#羽西X 红蕴新生#。
活动传送门:https://www.jianshu.com/p/ee05f7eff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