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工作史记

楔子

这是从大学毕业的第四个年头,再过半年,就要从社会大学毕业了。已经很久没有,静下心来,总结一下过去。在返乡过年的前一天,觉得必须留下记录。

这四年,没有太多可圈可点的成绩,算是作为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上班族的一个履历。

毕业了

2014年6月底,“逃离”母校的宿舍,来到深圳。那时,签的是一家棋牌游戏公司,薪资税后不到5k,在同届的程序员同学中,对比起来,比较低,但内心没有太多的不满,好歹是第一份工作,有点初次踏入社会的小兴奋。想起奔波参加各个校招时,被大公司多次刷掉,小公司倒是蛮顺利的。那时人怂没自信没志气,早早在13年底签订三方,之后不敢主动重找工作毁三方,就那么磨时间,等到了毕业。

也许是过于理性或呆板,对母校,个人没有太多特别的情怀。大学翘过课、通过宵、抱过佛脚,倒是没挂过科——心理上对这种事情很畏惧,感觉挂科的世界无法想象,深度参加过学校的社团组织,各种比赛没怎么参加,侥幸蒙过四六级,拿过奖学金,下过乡,多次通宵唱K,毕业时本专业技能不佳,差不多地找到一份工作。整个大学,就这么普通度过,个人经历波澜不惊,和大多数大学生一样,处于混日子和认真学习的中间,不偏不倚,最大的感触就是,大学生的个人空闲时间,真的太多太多了。没有好好利用这段时间,是最大的遗憾。但那时的自己,对社会没有充分的认知,时间于我没有稀缺性。

初入职场

职场跟预期相差不大,前期有点新鲜,中期有点枯燥,后期想要跳槽寻求更好的薪资。

程序员的职场比较朴实,由于是基层员工,且个人没有太多的想法,所以我感受不到利欲熏心、勾心斗角、篡权夺位。这十分符合我的性格和口味,无需在职场小心翼翼,只要专心做事,规规矩矩就行。

入职公司时,公司给应届毕业生都安排了一名导师,带领大家熟悉公司制度、文化,熟悉部门的同事,还有各种新人培训。导师制和公司培训(包括最后的应届生团体培训),很大程度地加速了我们这群应届生融入公司集体,并在各自岗位上兢兢业业,甚至各显神通。

这里要重点提及下,对于应届生甚至有工作经验的老油条,导师是个很关键的人物。他可以带我们熟悉公司业务流程,帮我们制定在前期的一些工作目标。在工作上,有一个可以寻求帮助的窗口。如果你的导师在公司的地位举足轻重,那你就捡到宝了,他的能力决定你前期的职业发展,他的地位决定了你的起点。在公司,除开可能认识的同学朋友,导师无疑是最为亲密的人。因此,导师的性格、能力、地位,对个人在公司的前期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导师要是性格不好,那么在公司的试用期是十分难受的~

十分清晰地记得,那时所在的小组业务没那么繁忙,因此作为新人,在导师的三个月规划下,主要是熟悉网络编程、开发工具、业务架构和代码逻辑。总结来说,熬着看了三个月代码。为什么说是熬呢,因为那时初入职场,就是想参与制作一个游戏开发,享受狂叼炸天的心理戏。结果却百般聊赖地看了三个月代码。

三个月后,就是应届生转正的日子。在这之前,少数应届生已经选择离职,跳槽去更高的平台,比如BAT——至今于我似远似近。那时的我,没有胆量也没有信心跳槽——其实不仅是当初,如今多多少少也有这种情绪在里边。

租房之事

初入社会,还有一件不得不说的一件事,就是“租房”,尤其在广深。2014年7月初,深圳的房价还没到石破天惊的程度,但对应届生来说,决定不低。公司有为应届生考虑到这点,所以提供了7天的免费酒店给我们(当年腾讯貌似是给了15天)。于是我们就在这7天中,兼顾培训和找房。

也不记得跑了多少家,最终和一个朋友敲定了一个不错的小区。小区确实挺大的,还有游泳池,但我们租的是一间隔断间——原本三室一厅,被改造成五室一厅,厅基本可以忽略不计。房租好像是1500. 当初,不知道什么是隔断间,是在傍晚看的房子且当场签约了,没注意到也考虑到采光通风,租房的性价比。也许是觉得找房有点累,于是就这么敲定了。

中间还有一些小插曲。我们是在赶集上自己找原有租客或者房东的,而没有找中介——对于当时的我们,半个月的中介费可不低,且对于赚中间商差价的职业没有好感。当时我们俩是跟上个租客租的,当时她通过中介以1400的价格签了不到几天,因有其他原因要转手。而中介认为这间卧室租1400是给单个人的,两个人要加价。磨了半天,看我们刚毕业,就只加了100. 后来住了一天,就觉得坑爹了,白天,房间也是很暗到,必须得开灯。隔断间貌似是刚改装不久,有些许甲醛味。从网上看到菠萝可以吸味,就买了一个进口的牛奶菠萝,40多块,放在桌上进行吸味。后来,放了1个多月的菠萝味道散发出来了,屋里的甲醛味还在,我们也不敢吃掉这个菠萝,就扔了。总结起来,上个租客转租给我们,很明智。慵懒且怕麻烦的我们,就这样妥协了。

在税后不到5k的日子里,还要每日还贷(貌似2k多3k),租金也不低(租房要押二付一,押金还是借的),加上吃饭,就月光了,根本没钱寄家里。周末,在那无采光不通风的房间(房间唯一的窗,窗外是阳台,阳台的朝向和窗的朝向是垂直相交的),两人坐到晚上,整个人昏昏欲睡,很没有状态。那时,自己还有半夜躺着连续看3小时玄幻小说的恶习,每次搞到2、3点睡觉,7点半起床,状态更差了,但我还这么坚持了三个月。

如前文说的,三个月后,少数人离职跳槽。没错,我的室友,也即我的同事、老同学,也离职了,跳去了广州的一家游戏公司,剩下我一个人。1500的租金,以我目前税后不到5k的薪资,且每月有2-3k的还贷,我是绝对支撑不起的。于是,在58同城和赶集网发了租房信息,两家来看了,结果还是没人要。之后,横下心,每月自降100,倒贴了800(合同还剩8个多月),赠送当个月剩余的10天,还有一张自己买的价值200多的长桌。最后终于租出去了==||

之后,搬到一个大学舍友那,四个人挤两间房。经过商议,我们计划四个人出去租三室一厅,于是就自己在58同城挂了单招租。后面来了一个讲话“牛逼哄哄”的人,说自己在香港做金融,想给自己的朋友租间房子,还问我们锁结不结实,什么时候有空签约。由于有人有意租房,我很热情兴奋地一一做了回答。

结果,很出乎意料却又理所当然的,我们被偷了三台笔记本电脑,另一台估计是历史久远且笨重,被留下了。先行回到宿舍的人报了警,警察做了笔录,在门上和地板上涂了黑乎乎的东西,然后就再也没有消息了。那时,我在百度搜了下这个“租房客”的联系电话,竟然搜到了豆瓣上的租房提醒,说这个人假装看房,实则是为了踩点偷东西。多么毫无防备心的自己~

我朋友的房子终究还是没能租出去,我和其中一个就搬出去一起住了。两室一厅楼梯房,2300,窗外是正在装修的地铁口。当初房东说只要半年地铁口就能弄完,其实用了一年半。因此,我们在那日夜忍受了一年半的地铁口开发工作。

后来的后来,这位朋友也跑去广州了。于是,我重新和别人在附近合租了三室一厅。随着租房经验的增加,这次租的房算是比较称心如意了。到如今,尽管室友换了一波又一波,我仍住在这个出租屋中。

这三年多的租房生活,每次都伴随着各自工作的变动。细细品味,物是人非。

离职跳槽

跳槽是职业场上很常见的事情。通常是为了拿到更满意的薪资待遇,或者更好的发展空间。

离职并非易事,期间很徘徊、纠结、苦恼……

个人总结,主要是这几点原因:

  1. 对自身找更好的工作缺乏自信心
  2. 新环境工作的不确定性,包括氛围、人际、机遇、年终
  3. 现有工作比较得心应手,当前处于舒适区,走出舒适区是件很困难的事情

职业规划

写在最后

动手写文章的次数不多,且从事IT开发多年,没有刻意磨练表达能力、书写能力以及总结能力,因此,文章中的描述有时会词不达意,甚至可能有种场景乱入无序的感觉。总之,写文不易,麻烦各位看官多多包涵。

之所以萌生写这篇总结的念头,一是不想这四年被时间淡忘,二是想逐渐养成写得一手好文章的青年,三是能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通过写文章来负反馈地让自己去更深度、广度地学习和思考。

同时,希望能和大家产生共鸣,可能的话,文章能从某些方面给大家提供微薄的帮助(这是痴心妄想吗?)。

仍在象牙塔的同学,能从中找到目前大学生生活的丝丝共鸣,事先窥探职场的奥妙,甚至在了解职场生活后,能触发自己对自身的大学有个规划,以便有个更好的大学生活和职场选择。人之所以停留在原地,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基于自己的认知不足,方向不明,心性不定。

初入职场的同学,能在工作上开始有个较为清晰的规划,逼迫自己尝试跳出舒适区(这点我也在努力尝试),去找到更有利于自己发展的平台。时光荏苒,让工作一年和工作三年的差别,努力在自己身边体现出来,而不是给人一种一年和三年差不多的感觉。

久经职场的同学,放弃治疗了吗?这个时候的自己,多数结婚生子,奔波于生计,不再空谈理想和抱负,高薪待遇,有房有车,才是人生的追求。少数琢磨创业,寻找出路。我既算不得久经职场,也未结婚生子,感受这前所为有的压力,以上纯属臆想。混迹多年的,希望能让自己活得更有价值,不觉得自己碌碌无为,多些成就感,最好是能有自己的一番小事业,实现财务自由。当然咯,家庭幸福也很重要。

你可能感兴趣的:(四年工作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