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三十年》十八、青春飞扬——互联网的崛起

在1995年的冬天,喧闹的北京中关村突然出现了一块巨大的广告牌:“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有多远——向北1500米”。在当时很多人把他当成了路标,忙碌的交警叔叔气都不打一处来,天大地大的皇城边,哪里来的什么高速公路?这块广告牌后来被认为是中国互联网的一个纪念性事件。也正是在1995年。一本全球畅销书《数字化生存》从美国传来,这是世界顶级学者关于互联网最新思想在第一时间被引进中国,它的出版引发了人们对未来信息世界的疯狂想象。几乎与此同时,中国出现了最早的网民。从此之后,中国互联网的新锐们与美国硅谷同时见证了一个新产业的光荣与浮沉。
是的,没错。今天和各位同学要说的就是1995年开始的我国互联网公司的成长历程。
在互联网起步之初,最耀眼的公司并不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BAT,而是张树新的瀛海威,很多85、90后的同学应该都没有听说过这家公司。瀛海威在当时是扮演了一个中国互联网行业启蒙者和领跑者的角色。
在创办北京瀛海威信息通信公司前,33岁的张树新是一个从中科院辞职下海的女商人,她在中关村做传呼台的生意。1994年年底,她跟丈夫一起去美国旅游。在一位同学的家里,她看到了一份印有电子邮件地址的通讯录,也就在这一刻,“互联网”这个长着翅膀的精灵飞进了张树新的视野。
第二年的5月张树新与丈夫姜作贤创立瀛海威公司,她的“瀛海威时空”宣称是国内唯一立足大众信息服务、面向普通家庭开放的网络,“进入瀛海威时空,你可以阅读电子报纸,到网络咖啡屋同不见面的朋友交谈,到网络论坛中畅所欲言,还可以随时到国际互联网上走一遭……”登录瀛海威的用户必须登记注册,并缴纳一笔入网费。曾经做过记者、策划人的张树新很快让瀛海威获得了惊人的知名度。她在北京开办了中国第一家民营科教馆,所有人可以到这里免费使用瀛海威网络,免费学习网络知识。她跟北京图书馆合作,在瀛海威上提供北京图书馆图书目录查询。亚特兰大奥运会期间,她还为新闻单位开通亚特兰大到北京的新闻信息通道。张树新还在各大新闻媒体开设专栏,一遍遍地告诉国人:信息产业是中华民族崛起于世界的一个重要机会。
在张树新成为商业明星的时候,人们除了对她的互联网事业充满了神秘的敬畏和仰视之外,还津津乐道于她的财富暴涨。瀛海威是一家产权清晰的私人公司,张树新夫妻为此投资了100万元。在企业创办16个月后,国家经贸委下属的中国兴发集团决定参股瀛海威,总股本扩充为8000万股,张树新以无形资产加其他股权获得2120万元的公司股值,赫然成了十分罕见的“阳光下的女千万富豪”,这当然引起年轻人无穷的遐想。美国《新闻周刊》在一则报道中称:“人们在谈论金钱时,不再像过去那样羞羞答答,谁拥有更多的金钱,成了一个最值得炫耀的事情。在今天的中国,百万富翁正以每分钟一个的速度诞生。”
瀛海威是第一个形成公众品牌效应的网络公司,在第一届“最受用户欢迎的中文信息网站”评选中,瀛海威无可争议地名列第一。让人遗憾的是,张树新与当时的马云一样,都没有找到互联网公司的赢利模式。
当时的马云刚刚从杭州一所普通高校辞去了外语老师的职务,不安分的他照猫画虎地搞了一个中文网页。
后来张树新想做城市网站,推出过“网络中国”的项目,想做网上图书馆,还曾经投资开发网络游戏,可是都相继失败。在瀛海威员工中流传最广的一句话是:“我们确信2000年以后我们一定会挣钱,可我们不知道现在应该做什么。”
瀛海威始终没有找到成长的方向,它的全能型、收费式运营模式显然没有得到网民的认同。到1997年的9月,网站月收入下跌到30万元,尽管开展了大规模的巡回推广活动,全国的注册网民数只有6万人。张树新感受到了来自市场的寒冷,在这一年圣诞节的日记上,曾经当过大学诗社社长的张树新十分感性地描述了一个真实的场景:“深夜,我们刚刚从郊外回到家中,窗外大雾弥漫。在我们开车回家的路上,由于雾太大,所有的车子都在减速慢行。前车的尾灯以微弱的穿透力映照着后车的方向,偶遇岔路,前车拐弯,我们的车走在了最前面。视野里一片迷茫,我们全神贯注小心翼翼地摸索前行,后面是一列随行的车队……我不禁想,这种情景不正是今天的瀛海威吗?”这个时候只不过是两年后的1997年,伴随亚洲金融危机,瀛海威最终还是倒在了这个雪崩之年,张树新也离开了瀛海威。
尽管张树新迷路了,然而沉舟侧畔千帆过,在互联网历史上,1997年却是一个科技狂潮的起点。三个年轻人的集体出现,宣告了中国互联网元年的到来。
在广州,一个26岁的年轻人丁磊创办了网易,他的口号是“网聚人的力量”。员工3个人,注册资金20万元,办公面积7平方米。一开始他的想法非常的简单,如果人家要在互联网上联系,那一定要有自己的房间和信箱吧?于是,丁磊写出了第一个中国个人主页服务系统和免费邮箱系统。至于网易怎么赚钱他也没有多想,事实上也想不清楚。他日后说,“如果当初就想靠做站点赚钱,我可能就把路走错了,当时我一心想着靠写软件赚钱”。丁磊无意中证明了中国互联网产业的一个“真理”——“唯有免费才能生存”。免费的网易邮箱和个人主页让它的注册用户快速增长,到1998年5月,公布的全国中文网站排名中,网易名列首位。9月,丁磊顺势转型,将网易改造成了一个类似雅虎的门户网站。他绝对不会想到,六年后自己竟然会成为中国首富。
在北京,年轻的软件工程师王志东获得了一笔来自大洋彼岸的风险投资,这是中国互联网获得的第一笔风险投资。在网站创办之初,他专门搞了几个问答论坛,没有想到的是,技术论坛反应平平,体育论坛却异常火爆。10月31日中国足球队在大连金州体育场参加世界杯亚洲十强赛,结果输给了只有52万人口的石油小国卡塔尔,第六次冲击世界杯失败。第二天凌晨2点,一个网友在网站体育沙龙上发了一个帖子《大连金州没有眼泪》,结果48小时它被点击阅读两万多次。这是第一篇引爆公众的网络文章,互联网的草根特征和惊人的传播效应第一次真实地展现出来。日后,这个论坛发展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新闻门户网站——新浪。在2001年9月11日的时候,两架飞机撞向了纽约市中心的世贸大楼,几十分钟之后,世贸大楼的双子楼开始爆炸,迅速坍塌。8分钟之后,中国人就通过新浪网知道了这件事情,12分钟后新浪网的短信用户就相继收到新闻短信。这是中国新闻界第一次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发出自己的声音,互联网的力量让很多中国人知道911发生的时间之比美国总统布什晚了三分钟!
第三位年轻人是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张朝阳,他雄心勃勃的回到国内创办了一个网站。他22.5万美元的创始资金来自两位美国教授,其中一位就是我们之前说到的那本书《数字化生存》的作者,尼葛洛庞帝。张朝阳的网站一开始连内容都没有,他干脆就把《数字化生存》先放了上去,至于未来怎么赚钱只有天晓得。张朝阳也跟丁磊一样想到了在中国“克隆”雅虎,他搞出了一个中文网页目录搜索的软件,连网站名字都模仿雅虎叫“搜狐”。跟当时英文不好的丁磊和王志东比,“海归派”的张朝阳有先天的国际优势,他以尼葛洛庞帝的大弟子自居,在国内和海外媒体上频频露面。很快,张朝阳得到了英特尔和道琼斯的215万美元的投资,并以“中国代表”的角色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全球50位数字英雄之一,成了中国网络经济中的第一个英雄。
丁磊、王志东和张朝阳的集体出现,宣告了中国互联网元年的到来。在这个创始时刻,我们已经看到了门户网站、搜索引擎以及风险投资等全新的商业概念。更有意义的是,这些网络公司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自觉地置身于全球化的背景之中,并有着清晰的产权结构,完全摆脱了过去10多年的所有制困扰。这是一个没有“制度原罪”的产业,是一次发生在阳光下的财富革命。
到了1999年新浪和知名跨国投资集团摩根士丹利合作筹备上市。在当时就连摩根士丹利这样的大投行也对互联网知之甚少。在谈判的过程中,新浪声称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建立门户网站,摩根士丹利的一位高层低下头悄悄的问身边的项目负责人:“我一直认为新浪是网络公司,他们要弄个门干嘛?”虽然他们不清楚门和门户的区别,但是他们都知道这肯定是一笔能赚大钱的生意,对中国互联网的热情也是与日俱增。
就在1999年新浪、网易、搜狐相继在美国纳斯达克股市闪亮登场。
但是就在这些互联网公司还没从上市的好梦中醒来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寒冬就降临了。
第二年4月,美国纳斯达克股市毫无征兆的突然掉头下挫,半年内综合指数跌去一半,8.5万亿美元的公司市值蒸发。美国上市的中国网络公司无一幸免,新浪上市每股17.5美元,最高时每股55美元,一路跌到了1.06美元。搜狐跌到了60美分,网易最惨,发行价15美元之后股价一度只有53美分,已经跌破了他的净资产被纳斯达克摘牌。
在2001年之前,互联网行业就如同做过山车一般,在高处的时候是高潮澎湃,所有人都沉浸在巨大的快感当中,好像大家都有花不完的钱,做不完的梦想。因为互联网是一个高度与国际接轨的行业,尤其是跟国际资本市场是接轨的。那么当国际资本市场出现问题的时候,他们就从过山车的最高峰跌落到了谷底。
稚嫩的中国互联网经济跌入“幻灭的低谷”,刚刚吹起的泡泡瞬间就破灭了。大家都认为三大门户网站都要被摘牌了,那可是当时中国最好的互联网公司啊,如果他们都要被摘牌的话,那互联网行业里的其他小兄弟肯定没有活路了。所以当时真正对互联网有信心的人已经非常非常少了。
所有互联网公司当时都梦寐以求的是赶紧有人来买我,那个时候就连马化腾都在四处寻找买家出售他的腾讯QQ,尽管腾讯的市值如今已经高达2000亿美元,但是当时他只开价100万却还是无人问津,根本没有人要。
丁磊后来回忆说:“其实那段时间很迷茫,连卖掉网易的心都有过。不卖的原因不是我不想卖,而是我们的财务审计出了问题,人家不肯要了。” 身处绝境的丁磊尝试让网易转型,他宣布投资开发网络游戏《大话西游》,他的冒险证明他是中国互联网产业中直觉最好的企业家之一,这种人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一个行业的钱到底“藏”在哪里。网易在2001年又亏掉了两个亿元,不过,能快速带来现金流的网络游戏最终还是拯救了这个30岁的年轻人。丁磊后来在一次演讲的时候说:“在30岁之前,我最大的收获不是赚到两三个亿,而是有过一段亏掉了两三个亿的经历。”
 相对与网易而言发生在新浪的风波,让我们看到一种残酷。2001年6月4日,一条新闻出现在新浪网主页的显著位置:“首席执行官王志东已经因个人原因辞职”
33岁的年轻人王志东是新浪网的缔造者,董事会里的每一个董事都是他亲手开门迎进来的。而现在,这些人却联起手来以“个人原因”将他扫地出门,在情谊为重的东方商业伦理中,这简直是“天理难容”了。不过,在“资本”看来,却有另外一种事实。新浪股价已经从55美元一路跌到了1美元。打开新浪股价走势图,看到的是一幅令人惨不忍睹的情景。新浪的股东们先后投入了1.6亿美元,投资的成本均价为每股4美元,如果不能遏制持续的下跌,所有人都将血本无归。在股东们看来,身为CEO的王志东在这种跌势面前无所作为,甚至并未表现得打算有所作为。因此换掉他,是一个顺理成章的决策。无论对新浪还是对王志东,创业人的离职都是一件感情上很痛苦的事情。从这件事情我们看到,在互联网浪潮被引进中国的时候,不仅有外国的资金与技术,还有与之相伴的成熟市场规则。新浪风波将毫无疑问地成为一个经典案例,证明资本的权利,也证明企业家的理性。
这是一段狼狈不堪的岁月。互联网经济曾经无比痛快淋漓地颠覆了过去的公司发展和财富积累模式,而在他降临人世间10年之后,永恒的商业规律却以十分残酷和直白的方式告诉人们,跟以往的每一个故事一样,所有的成长都必须经历煎熬和历练。日后的辉煌将证明,危机是最好的老师,所有苦难都是值得的。
就在互联网行业沉寂了两年之后,互联网的井喷时代有奇迹般的来了,日后一些主宰中国网络经济的力量已经显现。
2003年10月10日,网易股价飙升至70.27美元的历史高点。丁磊的账面财富超过了50亿人民币,他是第一个靠互联网成为中国首富的创业者。这个事实第一次让互联网的财富价值以金钱数字的方式被清晰的呈现了出来。这个年轻人从20万元创立网易仅仅用了6年的时间就坐到了中国首富的宝座上。它宣告了年轻的互联网创业者们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商业主流力量,传统商业中的财富积累逻辑已经轰然倒塌。紧接着第二年,30岁出头的陈天桥带领盛大网络在纳斯达克上市,同样是用网络游戏赢得天下的陈天桥一夜之间成为了又一个中国首富。盛大网络凭借代理韩国游戏《传奇》,让它成为了中国最赚钱的公司。陈天桥身价90亿人民币,从他1999年辞职创业到财富登顶只不过用了5年的时间。
在电子商务领域,阿里巴巴一骑绝尘。2003年的非典事件让马云的公司经历了一次奇异的考验。阿里其中一位员工被发现有感染非典的嫌疑,所有员工立刻被“居家隔离”,公司的所有正常运转被全部打断,大家在家里上网工作。但出人预料的是,非典竟然是中国电子商务猛然觉醒的转折点,因为正常的商务往来被彻底打断,很多企业只能靠互联网来维持联系,寻找商机,阿里巴巴反而流量大增。四年之后阿里终于一跃登顶,成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
在搜索领域,全球霸主Google遭到一个中国天才青年的阻击,他名字叫李彦宏。2003年一家叫百度的公司在评测中超过Google,成为中国网民首选搜索引擎。百度的成长绝对是中国式的,他不断推出富有特色的中文类别搜索服务,看上去像一棵从地里长出来的大树,相比之下Google如同一个从美国移栽过来的盆景。之后的百度推出竞价排名,一脚就踹开了企业盈利的大门。2005年8月,美国纳斯达克敲钟上市。
在过去的20多年里,互联网在中国从无到有,肆意成长,渗透到了我们所有人经济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在这个世界里,尤其值得我们骄傲的是,我们的本土互联网企业在所有领域都击败了各自的国际对手,这是在其他行业里面从未出现过完胜场面。甚至就连Google这样的庞然大物都不能幸免,最后居然被赶出了中国市场。另外一个很诡异的事情是,凡是被国际公司收购的互联网企业都变得前途暗淡。搜索领域的3721被雅虎收购后不复存在,B2C领域的卓越网被亚马逊收购后一度陷入低迷。C2C领域,被eBAY收购的易趣网就更惨了,直接被马云的淘宝碾成鸡粉。
互联网就是这样一个造就传奇的地方。这里好比是一个激情四射的窑炉,烈火之中,每每天人交战,绝美陶瓷时时惊艳问世。更令人充满期待的是,现在的80、90后一代已经鸣鼓而起,当国家开始改革开放的时候,我们都还没有来到人世,现在却已经开始颠覆所有貌似强大的一切。我们是天生的“全球化”的一代,是生来就与互联网“无缝对接”的一代。成长在开放的家庭和社会,没有传统的羁绊与包袱,更没有产权制度的困扰,我们比所有前辈都要幸运。
吴晓波说,在未来的岁月中,如果中国要诞生世界级的伟大公司,出现取得全球性声誉的中国企业家,应该就是在互联网领域。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changwoo/p/9818188.html

你可能感兴趣的:(《激荡三十年》十八、青春飞扬——互联网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