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苦和生活的苦,你愿意吃哪个

邹老师:美国哈佛大学行为经济学教授纳什曾经做过一个实验:

在印度克延比都蔬菜市场,生活着一群很穷的小商贩。每天清晨,他们会向富人借 1000 卢比,然后去进货,卖完可收回 1100 卢比,而晚上,他们要还给富人 1050 卢布。也就是说,他们一天的收入是 50 卢比。

后来纳什告诉小贩们说:只要小贩不把这 50 卢比全花掉,每天省下 5 卢比用于第二天进货。由于复利效应,他们只需要 50 天,就不用再去借这 1000 卢比的本钱了。从此,他们收入就会节节攀升,这样美好的结果,几乎是触手可及。


其实,刚才的故事中,没有一个小商贩这样做。' 他们天天就那样重复着,分出利息达九年之久。

纳什教授说:' 那些长期处于稀缺状态的穷人,培养出了短缺头脑模式,其判断力和认知能力会因过于关注眼前问题而大大降低,而没有多余带宽来考虑投资和长远发展事宜。'

理解下这个概念,其实不复杂,过去不按思维而生活,终将有一天按照生活而思维。这就是为什么这群小贩宁可每天去借钱度日,也不肯从本钱中拿出一部分做长期投资。

因为和眼前的温饱相比,他们根本没有兴趣花时间去思考未来的长线回报,因为从不考虑更优方案来解决问题,所以又陷入了靠借钱度日的烂泥潭死循环中。

这就是为什么更多缺乏智慧的父母们,宁可每天去追逐一些眼前的利益:学了马上有用的什么,也不肯从本钱中拿出一部分做长期的学习投资。

这些年来看过很多年轻人在走他们父母长辈的老路,年轻时总觉得学不学习无关紧要,反正自己体力好得很,只要自己身体好就能混口饭吃,长此以往终究是依靠出卖劳力度日,类似于那些从不思考明天出路在何方的买菜小贩。

当然,这里并没有嘲讽小贩的意思,我在生活同很多小贩是很好的朋友关系,我只是可惜他们如此的聪明,为什么不积极的参与一些学习呢?

学习的苦,是枯燥的苦,是短期没有回报的苦,这种苦看得见,摸得着,谁都不愿吃。

生活的苦,是绝望的苦,是长期没有出路的苦,这种苦看不见,摸不着,谁都不想吃。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习的苦和生活的苦,你愿意吃哪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