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台”是这两年不断被提及的技术圈热词,先来者率先探索,后来者蠢蠢欲动。这个看上去如此现代化的名字,你可能很难想象,最初中台概念的形成,在1300多年前。
中台,在历史上是一个官署名,东汉始置尚书台,至南北朝,始称尚书省,是朝廷执行政务的最高行政机构。公元662年,唐高宗李治宣布机构改革,将传统的三省六部制的尚书省改名为中台,历史上的第一个“中台”就此诞生。
历史上的“中台”虽然与数字化时代的“中台”所指内容大相径庭,但“中台”所代表的“神经中枢”的作用是一致的。
1990年代,美军将中台思想应用到战术体系中,构建指挥中台,强大的炮火支援及战争实时战局信息汇聚于此,赋能提升前线单兵或作战单元的全副武装战斗能力。
互联网发展催生企业平台化,企业借助平台化的力量快速响应用户的需求,形成了传统的“前台+后台”的平台化架构。大多数企业已有的后台,常出现后台变更速度跟不上前台的节奏,对业务的响应慢,即使小功能的改动要耗费时间和金钱。
在前后台不匹配这样的背景下,芬兰移动游戏公司Supercell找到了一种方式并被迅速效仿学习:Supercell积累了非常科学的研发方法和体系,包括游戏开发过程中公共、通用的游戏开发素材、算法做了很好的沉淀,形成了强大的试错能力,也就是中台能力,这就是现在我们谈到的数字中台的原型。阿里的 “大中台,小前台”战略,也是基于此产生。
2016年Gatner发布《Pace-Layered Application Strategy》报告,这份报告从理论的角度解释了为什么企业需要中台,从而大力推动数字中台发展。
报告中按照“步速”将企业的应用系统划分为SOR、SOD、SOI三个层次,SOR(后台)要求稳定, SOI(前台)要求小而美、快速迭代,天生齿轮匹配失衡,而SOD(中台)正是为解决这一问题而诞生,如同 “变速齿轮”,将前后台的不同速率进行匹配。
格创东智认为,数字中台是数据资产的企业级能力复用平台,生产逻辑、业务流程、知识经验皆被数据化和智能化,是企业业务和流程的支撑和推动力量。数字中台在中国正处于探索起步期和快速推进期中间的阶段,毋庸置疑,建设中台将为企业及早构建在数字时代的竞争先发优势。
东智数字中台Poros,是面向工业场景的新一代、工具化、高生产力数字化中台。6月底,格创东智“数字中台解决方案”获评2020年工业互联网新基建先锋榜“十大优秀解决方案”(该评选由工信部直属《通信产业报》全系媒体组织)。
Poros以“4+N”战略构建四个中台(业务中台、数据中台、AI中台、技术中台)和N个工业应用,敏捷高效地支持业务规模化创新,基于Poros构建新应用,用时比传统架构快至少5倍;基于Poros逐步替代传统应用,运维成本减少50%。
业务中台将工业应用的业务规则、流程、逻辑与业务进行隔离,整合封装成微服务、组件等前台友好的可复用共享的能力,将一切业务数据化,实现业务在线化,提高整体业务的灵活性和响应速度,实现后台资源到前台敏捷复用能力的转化。
微服务模块,为上层应用提供灵活可复用的API,实现服务快速复用。
轻应用平台,赋能一线生产工程师成为“工业极客”,让一线业务人员简单拖拽或套用应用模板等可视化方式,10分钟完成轻应用的搭建与部署。
数据中台为复杂工业场景海量高频数据存储、计算提供数字化引擎,加速数据资产沉淀。
数据中台的基础引擎平台(DataEngine),基于业界流行的大数据MPP+Hadoop混合架构,支持分布式存储、分布式并行计算、高性能内存计算,提供满足工业物联场景的海量数据存储及高效实时/离线计算引擎服务。
AI中台提供企业融合数智应用场景的AI能力平台解决方案,支持统一的多样化数据源入口(包括结构化数据及非结构化数据),针对不同的数据源和场景,调用不同的算法引擎、训练引擎和建模工具,然后整合输出统一的模型镜像服务,最终一键转线上预测推理。
其中,基于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算法的多因子挖掘工具GeekMind,快速分析锁定产品品质缺陷关键因子。
基于深度学习的工业视觉AI能力平台GeekVision,可快速构建工业视觉AI应用。
技术中台提供强大算力支撑,无缝整合DevOps工具链、微服务框架、容器集群,为企业创新提供基础支撑,可赋能团队高质量完成软件的生命周期管理,从而更快、更频繁地交付更稳定的软件。
选择面向未来的数字化解决方案Poros,选择数据智能创新实践者格创东智,在奔腾而来的数字化时代赢得先机。
格创东智,让工业更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