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约为3200字 | 建议阅读时间10分钟
我们都知道,读书可以增长知识,当然实践也可以,那么为什么我们通常只单单把学历高的人称为有知识、有学问的人呢?
这是由于我们对知识,对实践,对读书的认识不太清楚而造成的。
一、究竟什么才叫知识?
知识,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成果。
这个说法似乎很宽泛,在此我将其分解出来,能称得上知识的,必须同时满足以下3个条件:客观的、能被验证的、相对正确的。
“客观的”很好理解,知识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不以拥有共识的人数多少为转移的,知识就是知识,人们相信它与否并不妨碍客观世界的运行。
“能被验证的”这一点可能很多人会有疑问:很多不能被验证的并不代表永远不能被验证,可能是暂时还未达到验证它的能力啊。
的确是这样的,那些未能被验证的诸如满天神佛、阴阳五行之类的,在自己的框架里也能自圆其说,但对不起,知识并不是猜测,也许未来,某些猜测真的成为了知识的一部分,但在被切实验证之前,它们依然不能算作是知识。
“相对正确的”,这就表明知识是可证伪的。
有人会说,知识不该是绝对正确的吗?当然不是,任何正确的东西都是建立在某个框架之上的,比如说现有的科学水平,当框架本身发生了变化,原来正确的东西当然可能就不正确了。
知识,只能随着人类认识世界的深入而被不断修正,但只要人类的探索还在继续,就只能说相对正确、现有正确。
所有同时符合这几个特征的人类认识世界的成果,都叫作知识。
知识的定义是如此的宽泛,或许是一种思想,或许是一种技能,又或许是一种方法论。
然而在很多人的心里,学知识依然等同于去学校上课,读书也不是泛意义上的读书,而是读规定的书。
当他们认为自己真正意义上相信“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的时候,其实他们的潜台词是“高分就是高等学府的通行证”,以及“高等学府就是高薪的象征”。
这种认知非常狭隘,因为知识的面是无穷的。当你真正信仰知识就是财富的时候,你就该知道,任何维度上的有效知识只要找对了合适的变现路径,就都能转化成财富。
因此,很多人并不真的认为知识就是财富,他们求学也不是为了求知,而是别人给他们画了一条由此及彼的路,他们就顺着往下走而已,若是将知识换成迷信,这些人同样趋之若鹜。
二、教科书里的知识
很多人说,学习就是学生的主业,这话正确,但正确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学习教科书是学生的主业,而是因为学习是所有人的主业,学习教科书只是学生的其中一个学习标的而已,重要,但没有很多人想象中那么重要。
人生有无穷多个维度,这是个基础认知,而针对规定书目的学习,只是某个人生阶段中的某个切片,在这个人生阶段,一定会有一些同等甚至更为重要的东西,它们的影响可能更为隐蔽,甚至在你用到它们的时候都不觉得是由于你在之前有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积累。
所以我们会看到那些在学校里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不一定是未来最有出息的,因为学校和社会完全是两种竞争模式。
学校里的竞争更类似于标准跑道上的赛跑,裁判一声令响,大家同一时间出发,顺着规定的跑道,谁先到终点谁赢,非常简单。
而社会上的竞争则更类似于定向越野跑,告诉你起点和终点,你自己选择最合适的路去走,你可以走大路,也可以抄小路,还可以翻山,管你用什么方法,先到者胜。
更有甚者,连跑都不跑,直接坐车就走,只要裁判没看到就行。
学校里的竞争统一考勤统一休息,大家在固定的框架里玩游戏。
而社会上的竞争则自由得多,没人告诉你该早自修了,没人告诉你今天上的是语文还是数学,你可以自由安排你的时间,也可以自由安排你的方向。
所以这完全是两种模式,需要的知识也是天差地别,没什么可比性。
教科书里能学到的知识其实是极其有限的,但人们往往会高估,尤其是在那些自己在校园里求学时间并不长,或自己的知识储备比较匮乏的人们眼里,会高估得特别厉害。
他们通常认为学历就代表知识,学府排名就代表拥有的知识排名,因此,博士生肯定比研究生更有知识,清华毕业的肯定比南开毕业的更有知识,而且他们认为的知识通常还是全类知识。
基于这种错误认知,现实常常会让他们不解,最常见的疑问就是:
“你不是大学生吗,这个字也不认识?”
“你不是学计算机的吗,这点电脑问题都搞不定?”
“你不是清华大学的吗,怎么奥数题也做不出?”
……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疑问,是由于他们不清楚知识的繁复,总以为念了十几年书就跟被一根装满各类知识的记忆棒插进了脑子里一样,突然变得无所不知,这是对学校的误解,是对读书的误解,也是对知识的误解。
更可怕的是他们还会惊讶“你都读到博士了,这么点道理都不懂?”,这就是更深层次的误解了,因为学校里基本上是不教道理的啊,尤其是上层学历。
很多关于高层次知识的修行都不是靠学历可以解决的,因为没人教,也没法教。
三、知识能有多少层次
这么说,知识也分层次吗?当然,知识分为好几个层次,越往上就越不容易获取,如果我用一个金字塔来表示,大致是这样的:
处于底层的知识是最基础的信息知识,就是我们从外界直接摄取来的那部分信息,包括从学校教科书里直接得来的也是,很多人对知识的认知就停留在这一层了。
往上数第二层的知识叫加工知识,这里的知识是你通过将外界摄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得来的。
比如你接收到了“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样的信息,开始对其进行加工,在大量思考过后,发现不扫一屋跟不能扫天下根本没有什么关联,不做小事就无法做大事的前提是得看彼此之间的关联性是不是够强,而不是一棍子打死。
你得出这样的知识就已经跟你最初接收到的有很大的不同了,在融入了自己的思考和创造之后,加工知识是真正属于你自己的知识。
往上数第三层的知识叫体系知识,体系知识就更不容易了,一个人必须在某个领域拥有足够多的加工知识,并有能力将它们有机地捏合成一个整体,形成一个系统、一种理论,方能说这个人在这个领域拥有自己的体系知识。
注意,这里有两个要点,一个是这些知识彼此之间是有强关联的,属于同一个系统,并不是零散的;另一个是组合起体系知识的并非是东拼西凑的别人的口水,而是大量的加工知识,是自己的知识。
最高一层,也是最难得到的,就是智慧了。甚至很少人会把智慧称为知识,因为它已经成为了一种指导行为的反应,它可能并不像下面几层那么具体,但却是真真正正的由大量的体系知识搭建起来的。
至于把什么和什么搭在一起,怎么搭,都只有靠自己才能完成,这就是我说的,高层次知识的修行不是靠学历可以解决的原因了,因为智慧只有自下而上,而不能由他人自上而下传授,他人能传授给你的任何东西,对你来说都只是最底层的信息。
然而很多对知识不了解的,经常会把最底层的信息当作是知识的最高表现形式,比如知道某个字念什么就觉得特别有学问,对真正的智慧却视而不见,实在是舍本逐末。
……
我们可以看到,学历这个东西其实跟“学问”并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而跟某一块的学问更是距离甚远。
很多人觉得,我是初中毕业,我已经被打上了没文化的标签,阅读于我没有太大的改善了。
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
首先,阅读这件事是可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的,比如两个人在同一处地方,见到同一个景致,其中一个人知道某个故事,就会有丰富得多的内心感受。
其次,阅读并思考,这是最最划算的提升自己的方式,我想不到有更廉价的让自己能够迅速成长的方式了,尤其是一本好书,能够给你的大脑提供足够丰盛的养分,在与你的思考融合之后,成为你的一部分。
阅读带来的收益,不可估量。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