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性教育的缺失与回归

(2018年5月26日,在省人民大会堂听了邱官钦题为《父性的觉醒与回归》的报告,听过之后,发现自己有更多想要知道的东西,所以在这半个月中,查阅、思考了一些,现写下个人的感受。思想很不成熟,有待继续提高。)

        随着性别角色不断发展完善,有更多的女性走入职场并且在工作中取得一定的成就感,而跟多的男性也开始逐渐回归家庭,成为当下很多人口中“五好男人”标兵。然而让人觉得费解的是,父亲缺失现象在中国的家庭中依然十分普遍,农村有很多父亲外出打工,孩子父爱缺失现象尤为明显;而身居城市的父亲却经常因为工作压力不断地加班,和孩子同在一个屋檐下却时时不得相见。所以当前社会中有些词语用的特别贴切——“影子爸爸”。甚至更有人用“丧偶式养育”的字眼来形容家庭中父亲的缺失现象。这种缺失指的不是父亲没有为家庭做贡献,很多父亲在外打拼为的其实还是孩子,但是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中,在孩子的日常陪伴和教育中是缺失的。而很多的研究中所说的父亲缺失指的是精神上的而非物质提供方面的。

        角色理论认为,父亲和母亲在家庭教育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对儿童发展有着不同的作用。父性教育,主要是指父亲在家庭教育中实施或提供具有父性角色特征的教育活动,它是与温柔、宽容的母性教育相对的,其具有果断、刚强、有力、勇敢、幽默、不拘小节、自由等特点。而父性教育的缺失,就是指家庭教育过程中,父亲的教育角色由于意识方面或行为方面的限制而隐退或放弃(邱雯婕,2016)。广义的父性教育是指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双方在平等互助的基础上共同承担对子女的生活照料、情感关怀、社会认知及教育等职责。更为广义的父性教育还包括父亲自身的自我教育(胡海燕,2008)。

      中国传统教育中“养不教、父之过”是在强调父亲在育儿中的重要责任,但看看现在开家长会的时候到座的人就可以看出来。一位参加家庭教育会议的爸爸十分崩溃,因为去参加会议的家长有一百多人,而到场的属于爸爸级男性只有三人,更多次参加家长会的是妈妈或者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这是父亲在教育中的显性缺失。

        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男主外,女主内”的角色分工使得父性教育的缺失明显。父亲承担的是外在的社会责任,如社会发展,工作价值、为家庭提供更好的物质环境,“养家糊口”,而母亲承担着照顾幼小,保护生命延续的重要使命。而当前社会中父亲在社会角色的承担方面更为突出,所以社会压力更大 ,因此表现出更明显的家庭脱离现象。这是父性教育在家庭中的隐性缺失。即表面上看,父亲是在家庭之中,承担着父亲的角色责任,而实际功能表达上存在缺失。

        这种缺失会造成在家庭教育中夫妻动力的失衡,如由于父亲的缺位和父性原理在家庭中的缺失,使得母亲除了要照顾孩子的一日三餐、管理和辅导孩子的作业、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购买衣物等需要母性的角色特征的琐事之外,需要承担家庭重大责任以及决策,如孩子的求学问题、教育的原则和尺度问题、与老师的沟通和交流问题、孩子人际情感问题的处理、引导孩子个性与道德发展等等,母亲在做出决策的同时也背负了相应的风险。 母性是慈祥的、温柔的、感性的、亲切的,但也存在胆怯、拘谨、限制、脆弱等共性。而父亲却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在有些家庭中父亲既不承担责任,但却要获得收益,即如果决策失误,就会责备母亲的不是,这就造成母亲角色的混乱。其次,社会中的比较心理,使得更多的母亲担心“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所以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和投入,由于母亲过多地将精力放在家庭中,造成母亲其他角色的失衡, 如在工作中的责任担当和价值感降低,自我价值感缺失。这种缺失在现实中获得满足的方式就用孩子的成就来替代。因此母亲会在孩子身上寄予更多的厚望,更加全然的付出,更害怕风险,产生更强的焦虑感和恐惧感,因此当前家庭教育中的现状:缺位的父亲+焦虑的母亲+崩溃的孩子。

        父亲在家庭中的缺位,不单单指在家庭活动、教育活动中的缺位,更重要的是父亲形象在孩子心目中的缺位,即孩子感受不到来自父亲的爱和传承。孩子的生命来自于父亲和母亲,因此在心理上不仅仅要承接母亲的爱,还要感受和承接来自父亲的爱,只有孩子体会到来自父亲和母亲的爱,父亲的缺位,使得孩子在内心无法感知父亲,形成心中的父亲形象,这是造成父性教育缺失的根本原因。

        已有的研究中发现,父性教育的缺失会对留守儿童的自信与和谐、坚强与勇敢的人格及性别角色产生影响(邱雯婕,2016)。当前更多的研究越来越发现父亲更多地参与家庭教育之中,会促进孩子智力、良好情绪、个性的养成。但如果父亲不能在家庭中扮演相应角色,承担责任,而是由母亲承担所有的教育责任,家庭结构就不够完整。

        个体性别角色的社会化过程中,父亲和母亲的影响同等重要,因此一个家庭应该是父性教育+母性教育的一个过程,中国传统思想中“严父、慈母”的角色定位,“父爱如山,母爱如水”的角色情感表达,都在强调父性和母性的不同。如果因父亲的缺位造成父性教育的缺位,家庭功能就会受到影响,因为父性在家庭中的作用并不能取消,因此母亲要扮演父亲角色,来完成家庭中的父性教育。所以妈妈就会变得比较严厉,扮演父亲的角色,如人们常说的“虎妈”,但是母性教育就会缺失。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父亲的存在是一种力量和权威的象征,是母亲和孩子安全感的来源,因此在家庭中父性原理的合理运用,最好的办法是父亲在家庭中的回归,在家庭中没有谁能真正替代父亲,因此,对父亲的接纳和认可是必由之路,在心理层面上要让出一个地方,归还给父亲(刘华,2011)。回归的方法之一是父亲主动处理好工作与家庭冲突,留出一定时间和空间给家庭和孩子,在家庭中投入感情,增加人际互动,让孩子认识男性角色特征,学习和男性相处,感受男性和女性的性别差异;回归的方法之二是母亲回归母性教育,空出家庭中父亲角色的位置,让孩子在心理上认同父亲,如果可以,更好的办法是母亲给孩子一些父亲积极形象的表达,让孩子在内心构建父亲角色和父性教育的影响,在内心获得与父亲的联结。最不可取的就是母亲在孩子面前痛诉父亲的不是,这会让孩子阻断内心与父亲的联结,无法承接来自父亲的爱以及父亲的影响。另外需要发展良好的夫妻关系,给女性足够的情感支持,这对于缓解母亲的焦虑,更积极有效地养育孩子非常重要。

你可能感兴趣的:(父性教育的缺失与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