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1御撰晋书

1.御撰晋书

正史中撰写《食货志》的传统终于在《晋书》中得到了恢复。经过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变乱,史学界呈现出另类的光芒:私撰史书层出不穷。据不完全统计,在唐代官修《晋书》之前,流传的各种版本晋代纪传体史书多达十八种,包括九家《晋书》和九家《晋纪》,此外还有若干部晋代编年体史书。这些史书的作者都大名鼎鼎,试举几例:

  1. 《晋书》三十六卷,宋临川内史谢灵运撰。
  2. 《晋纪》四卷,晋平原内史陆机撰。
  3. 《晋纪》二十三卷,晋散骑常侍干宝撰。
  4. 《晋纪》,卷帙不详,宋太中大夫裴松之撰
  5. 《汉晋春秋》,晋荥阳太守习凿齿撰。
  6. 《晋阳秋》,晋秘书监孙盛撰。

前四个人都是中国文学史、史学史上鼎鼎大名的人物,习凿齿是今上远祖,都不用说了。至于孙盛和他的《晋阳秋》,读者可参考陈寅恪的诗“孙盛阳秋海外传,所南心史井中全。文章存佚关兴废,怀古伤今涕泗涟。”但在所有晋代史书当中,只有臧荣绪的《晋书》,记事起于司马懿创业,终于刘裕代晋,有纪、录、志、传,共110卷,体例完备,成为唐官修晋书的基础。

贞观二十年,唐太宗因各种晋书“制作虽多,未能尽善”,下诏重修《晋书》,并组建了一个相当豪华的写作班子。

监修三人:房玄龄、褚遂良、许敬宗。都是宰相级别的人物。也就是从唐代开始,朝廷设立史馆,修撰国史,而由宰相监修国史这样的制度被确立下来。拟订修史体例一人:敬播。修撰十七人:令狐德棻、来济、陆元仕、刘子翼、卢承基、李淳风、李义府、薛元超、上官仪、崔行功、辛丘驭、刘胤之、杨仁卿、李延寿、张文恭、李安期和李怀俨。看到令狐德棻这个初唐史学巨匠的名字了吧。还有上官仪,他孙女叫上官婉儿。至于李淳风,亲自撰写了天文、律历、五行等三志。

当然,以上这些人都不算什么,因为在《晋书》书名前面,是堂堂正正写着“御撰”两个字的。是的,唐太宗本人就是《晋书》的作者之一。唐太宗亲自撰写了《宣帝纪》、《武帝纪》、《陆机传》、《王羲之传》的赞,并且在《王羲之传赞》里,以一个书法权威的身份对过去的书法发展和书法家进行了批判。因而,《晋书》成为一部沾有皇家血脉的正史。

《晋书》的《食货志》继承了《汉书·食货志》的传统,成为断代史里的通史。《晋书·食货志》的内容从东汉说起,直到东晋结束,很好地衔接了《汉书·食货志》的内容。

在篇首,《晋书》的作者提出了自己的经济观。因为《晋书》本身的皇家色彩,这应当也是唐太宗本人的经济观。

昔者先王量地以制邑,度地以居民,因三才以节其务,敬四序以成其业,观其谣俗而正其纪纲。勖农桑之本,通鱼盐之利,登良山而采符玉,泛瀛海而罩珠玑。日中为市,总天下之隶,先诸布帛,继以货泉,贸迁有无,各得其所。《周礼》,正月始和,乃布教于象魏。若乃一夫之士,十亩之宅,三日之徭,九均之赋,施阳礼以兴其让,命春社以勖其耕。天之所贵者人也,明之所求者学也,治《经》入官,则君子之道焉。《诗》曰:“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是以农官泽虞,各有攸次,父兄之习,不玩而成,十五从务,始胜衣服,乡无游手,邑不废时,所谓厥初生民,各从其事者也。是以太公通市井之货,以致齐国之强;鸱夷善发敛之居,以盛中陶之业。昔在金天,勤于民事,命春鳸以耕稼,召夏鳸以耘锄,秋鳸所以收敛,冬鳸于焉盖藏。《书》曰:“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传曰:“禹稷躬稼而有天下。”若乃九土既敷,四民承范,东吴有齿角之饶,西蜀有丹沙之富,兖豫漆丝之廥,燕齐怪石之府,秦邠旄羽,迥带琅玕,荆郢桂林,旁通竹箭,江干橘柚,河外舟车,辽西旃罽之乡,葱右蒲梢之骏,殖物怪错,于何不有。若乃上法星象,下料无外,因天地之利,而总山海之饶,百亩之田,十一而税,九年躬稼,而有三年之蓄,可以长孺齿,可以养耆年。因乎人民,用之邦国,宫室有度,旗章有序。朝聘自其仪,宴飨由其制,家殷国阜,远至迩安。救水旱之灾,恤寰瀛之弊,然后王之常膳,乃间笙镛。商周之兴,用此道也。辛纣暴虐,玩其经费,金镂倾宫,广延百里,玉饰鹿台,崇高千仞,宫中九市,各有女司。厚赋以实鹿台之钱,大敛以增钜桥之粟,多发妖冶以充倾宫之丽,广收珍玩以备沙丘之游。悬肉成林,积醪为沼,使男女裸体相逐于其间,伏诣酒池中牛饮者三千余人,宫中以锦绮为席,绫纨为荐。及周王诛纣,肃拜殷墟,乃尽振鹿财,并颁桥粟,上天降休,殷人大喜。王赧云季,徙都西周,九鼎沦没,二南堙尽,贷于百姓,无以偿之,乃上层台以避其责,周人谓王所居为逃责台者也。昔周姬公制以六典,职方陈其九贡,颁财内府,永为不刊。及刑政陵夷,菁茅罕至,鲁侯初践亩之税,秦君收太半之入,前王之范,靡有孑遗。史臣曰:班固为《殖货志》,自三代至王莽之诛,网罗前载,其文详悉。

《晋书·食货志》的经济观继承了从《汉书·食货志》开始的儒家经济观。在它看来,“先王”的制度安排是经济活动的发轫。随着“勖农桑之本,通鱼盐之利”即农业、渔业、纺织业和轻工业的发展,社会产品出现了剩余,才有“日中为市,总天下之隶”的贸易的产生。在贸易中,“先诸布帛,继以货泉”,首先是布帛充当一般等价物,之后才是金属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充当贸易媒介。最后,商品的使用价值才完成惊险一跳,实现了自身价值。在这之后,才是文化和科学的发展。不过《晋书·食货志》认为,这种量变发展实现的质变,是在天子、齐太公、范蠡(鸱夷)、禹、稷的倡导下才实现的。

在《晋书·食货志》描述的理想社会里,天时地利人和具备,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和谐发展,鳏寡孤独皆有所养,商周的建立就是用这种方式,即“上法星象,下料无外,因天地之利,而总山海之饶,百亩之田,十一而税,九年躬稼,而有三年之蓄,可以长孺齿,可以养耆年。因乎人民,用之邦国,宫室有度,旗章有序。朝聘自其仪,宴飨由其制,家殷国阜,远至迩安。救水旱之灾,恤寰瀛之弊,然后王之常膳,乃间笙镛。商周之兴,用此道也。”到了商、周末年,帝辛修建酒池肉林,导致被周所灭;周赧王向国人举债,最后债台高筑。社会的剧烈变动下,鲁国初税亩,秦国收一半以上的所得税,儒家理想社会就毫无遗存了。

《晋书·食货志》总结道,班固在《汉书》中将三代到王莽末年的情况都详细叙述了,于是,下面才是《晋书·食货志》的正式内容。

你可能感兴趣的:(4.1.1御撰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