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25香云纱

香云纱

作者:工匠精神

2019-02-25香云纱_第1张图片

川端康成在《雪国》中提到日本雪乡有一种面料,叫绉纱。农民们在雪天缫丝,在雪水漂洗,在雪地晾晒,制成的衣服在夏天就会变得凉快,因为沁入了冬天的寒冷。在广东珠三角,也有一种异曲同工的面料——香云纱,它的晾晒染整,如同农作物一般需要阳光和泥土。

香云纱本名莨(liang)纱,是岭南地区一种古老的染色面料,由于穿着走路会“沙沙”作响,得名“响云纱”,后来称为“香云纱”。炎炎夏日,身着一袭香云纱,爽滑的面料抚过肌肤,便觉阵阵清凉。在电视剧《延禧攻略》中,傅恒穿的黑色棉袍、乾隆皇帝穿的棕色常服都是香云纱所制,颜色低沉内敛,暗暗的花纹隐于其间,静谧端庄。

香云纱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明代。据《广东省纺织工业志》等典籍记载,明永乐年间,广东就已经用薯莨染整、晒制出土蚕丝织物。到清朝道光年间,南海西樵一带的村民使用薯莨、河泥等对土蚕丝平纹织物进行染整,制作出了外黑內棕、略带闪光的绸料,这就是莨绸了。民国初期,南海首创具有扭眼通花的桑蚕丝织物,经晒莨后即为莨纱。莨纱一经出现,便风靡一时。20世纪30年代,香云纱备受青睐,上海的上流人士将其视为“奢侈品”。另称为“香烟纱”。然而到了50年代,随着工业化发展,化纤棉织物等面料兴起,香云纱逐渐淡出舞台。如今,香云纱融入了现代元素,焕发活力,尽管剪裁方式不同,但依旧不失古朴与神韵。

香云纱的制作原料自然天成。将广东本地植物薯莨磨碎,熬出红色汁液,把白丝绸放入汁中搓染,然后铺到草地上晒,如此反复30多次后,抹上珠三角特有的含矿河涌塘泥,再放到烈日下曝晒。晒干后抖脱塘泥,清洗干净,丝绸面变成了黑色,油润乌亮,丝绸底则呈棕红或土黄色。浸泡、日晒、火煮、泥封、河洗,整个过程汇聚了天时地利,全然纯手工,充满了原始艺术的纯朴气息。

旗袍之于女人,如同玫瑰之于爱情,是恰如其分的辉映,而用香云纱制成的旗袍,堪称经典。据说宋庆龄有一件黑色的香云纱旗袍。生前极爱穿,现藏于上海宋庆龄故居。张爱玲曾说:“对于不会说话的人,衣服是一种语言,随身带着的是袖珍戏剧。”她把香云纱融进了笔下的人物,《沉香屑·第一炉香》里写到。“那人的背影,月光下看得分明,穿着白夏布衫子,黑香云纱大脚裤。因为热,把那灵蛇似的辫子盘在头顶上,露出衣领外一段肉唧唧的粉颈。”《金锁记》里写到,“七巧穿着香云纱衫,黑裙子,然而她脸上像抹了胭脂似的,从那揉红了的眼圈儿到烧热的颧骨。”看似不经意的几笔,却将香云纱雅致式的香艳表达得淋漓。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02-25香云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