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G工作室智能与嵌入式小组 2.0成员 09届毕业生 柯泽广
看到“心得”二字,思绪万千,心中无数的话语争先恐后的想要跃然纸上,却无奈如荆棘般杂乱,没有头绪。夜上三更,香茗做伴,提起快刀,斩断乱麻,锁定“责任心与执着追求精神”,发表一下自己的肺腑之言。
一个团队,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中,成员责任心与执着追求精神的和谐统一是一条必经之路。工作室成立伊始,凭借骨干的能力,能够使团队看到发展方向,但是需要更多的团队成员,贡献更多的汗水,解决更多的未知问题。于是,一大批富有学生工作经验,并且已经取得一番科研成就的优秀人才渐渐开始聚集到一起,共同决定工作室的未来。然而此时,矛盾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工作室成员开始推卸责任,开始抱怨工作室制度,开始计较个人得失。毕竟,大家都是看到工作室有发展,才聚在一起的,可是,大家都在期待发展,却不愿付出努力,寻求安逸是大多数人的想法。老师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他开始苦口婆心,开始谆谆教诲,却始终无法找到一根凝聚大家力量的准绳。越来越多的成员开始离开团队,遗留的问题持续的扩充着Excel的容量,辅导老师的能力再强,也仅仅是一尊肉体,有心无力的他,也最终选择了放弃。
上面这个故事并不是我随意的杜撰,而是切切实实的学校一些科研团队的命运!我们不缺技术,等待我们的是一片待开拓的潜力,而其它工作室过早的夭折,却不禁让人扼腕叹息。
我们缺的到底是什么呢?我不止一次的与以前团队成员讨论着这个问题。然而,答案无非是某某成员不尽职尽责,团队老大领导无方,科研开拓过于缓慢……我也不断的说服自己,这些就是原因,对一个刚走进大学的我来说,这就当是人生的重要一课吧。
怀着这种心态,我来到了QG工作室,踏入了实验室的大门,开始接受QG文化的熏陶。2007年5月某日晚上7:30,谢光强老师的“QG新成员交流大会”给了我一个重新思考我以前人生的机会。强哥在会上给出了几句话,问我们以前是否听到或者说过类似的话,比如“做事首先得做人!”,“责任心的培养”,当“跨越自我,不同梦想,一样的执着追求”这十五个字眼组合在一起,并将它们升高到QG工作室文化的角度时,我有了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我此时已经非常肯定,QG工作室将近年铿锵有力的发展同样也经历过其他科研团队的困境,但是它挺过来了,并且已经将我心中的疑问深刻的反应在了他的文化中。“吃亏就是占便宜”,“做技术板凳要坐十年冷”,“小胜靠智,大胜在德”。
结合我自身来说,我认为自己已经贯彻了责任与执着追求的精神。首先,因为我比较年轻,QG工作室仅仅是我职业生涯开始的第一个熔炉,我渴望得到锻炼机会,渴望获取新的知识,渴望在本团队上取得成就,因此我很努力的学习、工作,尽量不让老师和团队成员对我的工作能力产生怀疑。虽然是工作室占用我大学生活的大部分时间,但是善有善报,没有在团队的锻炼,我也无法顺利地经历社会残酷的成长。所以,无论当前环境如何恶劣,我至始至终都是对QG工作室怀着感激的心态,是他帮助了我的成长,使我体会到了“狭路相逢勇者胜”的真知灼见。
其次,我相信责任与执着追求是人的基本素质。我们仅仅对学习或工作才谈责任嘛?当然不是!对家庭,对朋友,对父母都能体现一个人的责任。一个人对学习、工作不负责,我们还能相信他会对家庭,对朋友,对父母负责任嘛!对学习、工作负责的人,至少让我们相信这是一个可交的朋友。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生命中拥有这样的朋友,对人对己都是一种财富。同时,我在竞选QG工作室总组长的时候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一直都在尝试新事物”,如果我们没有责任与执着追求精神,我们肯定也没有互帮互助的心态。两者之间,我认为可以画上一个等号。
最后,我觉得责任心与执着追求精神是可以在成长过程中有意识的培养和获取的。我刚进QG后的第一份磨练是学习51单片机、凌阳61等操作系统相关知识,由于刚进工作室,书生气较重,与人打交道的经验不足,犯过不少可笑的错误,但是我进步的很快。学习锻炼八个月后,我已可以接触ARM平台,在LINUX系统上进行编程工作,并培养新人。看着一批批刚进的师弟师妹,我当之无愧的安排起他们的工作。在这期间,我有了一种心理上的疲惫,因为我听到了很多这样的声音,“我不会!”,“我不知道!”……我当时的第一个想法就是:我刚进QG的时候也像他们一样嘛?不过讨论这个已经没有意义了,我至少已经知道了我不是这样的人。由于缺乏工作经验导致的责任心与执着追求精神的缺失,我认为是可以弥补的,这需要个人不断的总结和自我批判,需要有意识的修正,这样才能获得成长进步,才能使责任与执着追求贯穿于工作理念之间。
投身于QG工作室,我认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合适的新起点,QG工作室团队的文化让我对自身价值也有了清楚的认识。基于这样的环境,我相信自己能在QG工作室的大舞台上,站稳脚跟,与QG工作室一起达到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