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喜喜:六忧新教育之 | 新教育,在旁观者眼里

我想做个新的孩子——六忧新教育

作者:童喜喜

(本文摘自《十八年新生》一书)

题记:

2009年7月11日、12日,我应邀前往江苏海门,参加新教育实验第9届年会。

当我接到朱永新先生邀请参加新教育年会之时,正值我刚刚完成童书《影之翼》创作之际。《影之翼》是迄今中国唯一以儿童视角反思南京大屠杀的童书,创作过程中查阅资料,我了解到日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深为震撼,对教育有了不一样的思考。

新教育年会两天带给我的燃烧,导致接下去7天辗转4个城市,我还在“持续发光”:一路写下近5万字的会议记录、近5万字的回复交流,总计近10万字。

写到最后一天,已经到家。恰好家中大扫除,我躲在一旁,坐着小板凳、趴在椅子上打字,不知不觉一天没挪窝。边写边觉得屁股有点痛,刚开始不以为然,只以为是坐久了,不断调整坐姿,换用不痛的地方坐。小痛几天后,洗澡时发现痛处开始蜕皮,才明白原来那天是屁股坐破了。

新教育,在旁观者眼里

《孙子兵法》云:“攻城为下,攻心为上。”

官方是体制,是城。素质教育是官方呼吁多年的行动。轰轰烈烈,但推行多年未见起色,反而形成越减负、负越重的困局。

民间是散沙,凝聚力全靠心。新教育是由朱永新倡导的一项民间教育实验。润物无声,历时九载,竟达全国22个实验区、600多所实验学校、100多万师生的盛况。

有人说,素质教育与新教育实验,两者行动目标一致,结果却大不相同。有人将原因归结为官方行动是自自上而下,所以失败,民间行动则自下而上,所以成功。

其实,上下只是形式,内外才是根本,而新教育实验,不过是诸多素质教育的探索方式中的一种。

新教育实验的成功,归根结底恰恰在于官方和民间的合力。在合力中,抛开纷繁复杂的外部原因,从挖掘教师内心,点燃每个人灵魂深处的理想之火入手,使得教师自动放弃牢骚,着重采取眼下所能采取的行动,用点滴行动改变自己、改变身边小世界,因此从教育困局中突围。

所以,素质教育更多是在“攻城”,新教育实验却悄然“攻心”。

新教育,从最小层面来说,是一项教育实验,是对教学方式、方法的探索;

从影响力而言,新教育是一种对目前教育的有效改良,以实验为基础、推广实验成果,通过切实有效的、真实可行的种种做法,在应试教育的躯壳下,置入素质教育的灵魂;

从更大视野看去,新教育之新,因它永远针对正在进行的教育而言。当新教育从实验成果变为普遍推广的教育,那实验成果也就成为“旧教育”,随着新的问题出现,此时,新教育将超越自己、继续向前。

如此,新教育不仅攻下了教师之心,还攻下了诸多为中国忧虑、为教育忧虑的旁观者之心。

我不是老师,却有幸于2009年7月10-12日参加了新教育海门年会。此次盛会综合展示了新教育实验这些年取得的成绩,三天中诸多感动,令我多次泪流满面。

与我同行的另一位旁观者是我的责任编辑、被誉为“当代中国科普编辑第一人”的著名出版人、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发行部主任薛晓哲先生。他出身于教育世家,曾当过4年大学老师,曾建议并筹办过“世界数学家大会少年数学论坛”从而弥补大会百年中没有针对儿童传播的空白,经验丰富的他,对新教育从冷眼打量变为深深动情,在没任何人要求的情况下,主动手持近6斤的专业相机,三天里为会议拍下一千多张精彩照片。

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孩子的演出。

我看过孩子的演出。

就在前不久,我才刚刚参加一次全国妇联组织的采访活动,和采访团一起,一周中在城乡跑了几千里,看了十几场演出。

但是,我常常感觉那些孩子表演得并不情愿,从他们脸上很难看到发自内心的笑容。尤其是采访中,为了补拍几个镜头,大人躲在阴凉处,让孩子在大太阳下重跳一遍舞这样的事,更让我深恶痛绝:这不是对孩子的肯定,而是对孩子的迫害。

新教育年会上的孩子演出,大不相同。

从展演活动刚开始,合唱《水母鸡》的童音清脆而有弹性般一下下扣着我的心,我看到那些孩子,小小的脸庞上洋溢着的自信、喜悦得近乎得意的模样,我的鼻子就开始酸溜溜、眼睛就变得湿漉漉。我吸气、吸气、长长吸气。

等看到《百家古韵》,光影把舞台中央映出一道长河,领读的那分明是大孩子的老师,和小孩子的学生,他们吟诵、应和。他们脸上散发的光芒,让我相信这些孩子们是懂得这些诗词真正的含义,让我相信舞台下的日常生活中,还有更多我们的民族文化正在撞击他们的心灵,让我相信接下来的岁月里,他们还将绵延不绝地传递、创造、更加丰富我们自己的文化,让我相信有种奇妙的精神,已经无声无息地汇入他们的血脉,让他们成为真正的人、美好的人——我目不转睛,却又魂飞天外,我再也控制不住地泪流满面,几乎从头哭到尾。

极度感动并没让我升华出什么美德,随着精彩继续,看着孩子们舞之蹈之、演之乐之,我开始愤愤不平妒恨交加!

如果我现在是个孩子,是个受到新教育的孩子,那该多好!那我也可以唱、跳、读诗、像那“海之精灵”一样舞蹈!他们太幸福了!而我,我太倒霉了!太可怜了!

我在山区支教,做了一段失败的老师,那时我就切身体会到:做老师可真不容易!

看完开幕式,我更是嫉妒这些孩子!凭什么他们这么享福?凭什么今后我只能做老师?为什么我就不能再做孩子?!

我想做个新的孩子,做个新教育的孩子,这样就能被由衷地欣赏、喜爱、教育、鼓舞,被老师整天带着玩儿,欢天喜地地在人生路上玩啊玩、玩啊玩!玩中学、学中玩!那该多快活啊!

我被新教育教育了。新教育,翻开了我生命新的一页。

就是这样,我这颗热度犹存的心,如同小铁屑般身不由己地飞奔、扑向新教育实验这块巨大磁石!

而一个新的孩子,就是当皇帝穿着新装游行时,胆敢说皇帝光屁股的孩子。

因此,我一边为新教育喝彩,一边还在并不完全了解新教育的情况下,借解剖此次海门年会,说出我眼中的新教育:目前的“新”里,还掺杂着一点“旧”。

未完待续

2009年7月,写于江苏、浙江、湖北

童喜喜:六忧新教育之 | 新教育,在旁观者眼里_第1张图片

儿童文学作家 | 教育专家 | 资深公益人 | 童喜喜著

童喜喜十八年教育心声

与童喜喜另一著作《读写之间说为桥》双双荣获

《中国教育报》2017年度“最受教师喜爱的100本书”

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副主席张明舟  独家推荐:“童喜喜和她的伙伴们对教育、对教师、对儿童的深切关爱和超人般的努力和实践,使我阅读期间数次哽咽甚至落泪……”

京东网、当当网有售

你可能感兴趣的:(童喜喜:六忧新教育之 | 新教育,在旁观者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