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颜渊1

论语.颜渊1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导引】

    《颜渊》24章,是孔子几位弟子向他咨询怎样才是“仁”的问题,通过“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等经典名句来逐渐展开讨论“仁”的本质。同时孔子还谈到怎样算是君子等问题。

【原文】 (12.1)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通译】

      颜渊问孔子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一切都尊照礼的要求做,这就是仁。每天都能这样做,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仁德实行在于自己,难道还因为是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的条目是什么?”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东西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东西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东西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东西不要做。”颜渊说:“我虽然不敏感,也会尊照您这些话去做哦。”

【学究】

      这里对“仁”做了全方面的论述。什么是仁?怎样做到仁?做了仁会怎么样?又用什么样的态度面对仁和执行仁?通过颜渊和孔子的对话逐渐展开。

    “礼”是儒学的本纲,是社会学范畴的核心内容,也是维系社会平衡的纽带。而“仁”和“礼”又是什么关系呢?在这一章文字来做着重介绍。

      严格意义来说“仁”就是“礼”,两个人的平衡关系就是“仁”,通过“礼”来显示“仁”,“仁”是体,“礼”是相,“仪”是用,这就是关系的三位一体。

      克己是戒律,要仁先要持戒,没有自律的前提,一切都免谈;复礼是践行,唯有实践才能体现仁的现实;每天坚持那就是精进,只有坚持践行,才能获得仁的效益;而所有的这一切都是自己的行为,与他人没有一丁点的关系。

      在践行仁的过程中,不合乎礼制的所有一切都要排除,不看不听不说不做,去除践行过程中的一切干扰,始终围绕目标行进。颜渊对于孔子这样的解读自然心知肚明,也做到了信而行。唯有强烈信念才能坚持践行。

      通过这样解析,看到了什么?似曾相识!

      生活中还有什么不是这样的呢?一切皆然!

【原文】(12.2)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通译】

      仲弓问孔子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出门办事如同去接待贵宾,使唤百姓如同进行重大祭祀。自己不愿意要,不要强加于别人;做到在诸侯的朝廷上没人怨恨自己;在家里也没人怨恨自己。”仲弓说:“我虽然不敏锐,也会尊照您的话去做哦。”

【学究】

      这里是孔子对仲弓说仁的内容。人一旦走出家门,就开始和社会发生关系,此刻能否做到以礼相待就是仁。现在许多去衙门办事看到那些挂着死人脸的办事员,真是令人厌恶,没有相互尊重的人又能做什么事呢?当然要使唤他人就像祭祀大礼一样,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

      以此引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经典,每个人都是聪明人,谁也不容易被欺骗,所有自己不愿意做的事去让给人家,结果一定是自己承受。现在社会假货行天下,谁又能幸免呢?近视的世界必定是近视的悲哀。

      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表里如一,你我如一,唯有心安理得才能仁德天下。仲弓获得了孔子的真传。

【原文】 (12.3)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

【通译】

      司马牛问孔子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仁人说话要慎重。”司马牛说:“说话慎重,这就叫做仁了吗?”孔子说:“做起来很困难,说起来能不慎重吗?”

【学究】

      司马牛问仁,孔子通过言行一致来回答。

      所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就是讲到说话的重要性,世人皆不重视说话,妄言、两舌、绮语皆不然,佛教五戒言占三,可见这张嘴巴管不住的结果是什么。曾有人说儒学是最好的戒律,一点不假。

      孔子在这里通过和三位弟子的讨论,把仁的戒律说得明明白白,透透彻彻。

      所有的学术先定范畴,方能依次探寻,否则浩渺世界无从入手,无法演绎逻辑。儒学一样需要从戒律入手来界定探索的范畴。

      君不期然,唯此为真。

论语.颜渊1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语.颜渊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