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时代的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从马斯洛需求的角度来讲,大部分人们都已经开始追求情感和归属,社交就目前来说是实现精神需求的最佳途径。最近,我用了一款社交APP——“一周CP”,在陌生人社交市场群雄逐鹿时,这款注重用户玩法、用户内涵的APP究竟是如何触动了用户的内心深处,如何满足用户的情感需求?
一.产品概述
1.背景
“活像个孤独患者,自我拉扯;外向的孤独患者,有何不可。“这句歌词来自Eason的孤独患者,或许也正是当今快节奏时代大部分人的内心写照吧。
越长大越孤单,越长大越不安,或许是现在很多80、90后的生活写照吧,迫于生活,很多人开始习惯孤独。习惯孤独,但不是喜欢孤独,当一个人,没有很好的交友途径,无助的时候得不到帮助开始自我封闭,次数多了,已经习惯了自己承受,这也就是孤独。
其实,我们都是孤独患者,很多时候当别人稍稍注意我们,我们就会敞开心扉,以为自己很坦率,但其实自己很孤独。人与人的那一层关系,说薄的确很薄,但是却没有人愿意去捅破。这层关系就是社交,又被分为熟人社交和陌生人社交。
熟人社交的市场现状基本落定,微信、QQ、钉钉占据着生活和办公的社交市场,但是工作了的我们或许某一天会发现熟人社交反而成为了自己厌恶的地方。当我们使用了朋友圈的仅三天可见,当我们开始使用屏蔽分组,或许熟人社交已经成为我们的累赘。这时候,我们需要陌生人社交,在陌生人的世界里,我们可以做一个真正的自己。我们不用去考虑我是谁,他是谁,可以做一个真正的自己,释放生活的压力。
陌生人社交其实很早就有,还记得小时候拿着按键诺基亚,整天沉迷于qq的条件查找,到后来的微信摇一摇、漂流瓶,再到后来的陌陌、探探等基于LBS的社交软件,还有现在比较火的soul、一周cp、脸球等有着新奇玩法的软件。探探前几年特火,左滑右滑,一度成为年轻人的代名词,它当时更多的还是把用户的照片作为第一印象,不过随着使用的过程,往往聊到后来往往会发现没东西可讲。这样的形式让社交表面化,很难达到深层次的社交。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一周cp的slogan——走心的恋爱平台,从心出发,注重内涵,弱化颜值。
从一周cp的设备数来看,有着不错的市场量,说明它抓住了人内心的本质,受到大部分用户的喜爱。
2.产品核心
一周CP能够获得一大批忠实用户,我认为离不开它的匹配机制、交友氛围、feed推荐、一起玩等。
(1)匹配机制
一周CP的匹配机制是通过算法实现的,CP会根据用户的一些标签,以及偏好设置,位置等信息,使用算法将人聚集在一起。
(2) Feed推荐
产品的生命周期很长,大部分用户会被产品吸引使用后,渐渐地降低使用频率。作为陌生人社交平台,如果用户找不到让他们留在这里的理由,找不到感兴趣的内容,自然会对它失去兴趣,产品也会面临大量用户流失。而广场里的feed推荐可以让用户看到他们想看的。
(3)交友氛围
作为一款走心的恋爱软件,用户内涵是被强调的内容,其他的一些浮于表面的内容都会被平台所淡化,在这里就是纯粹的走心恋爱。
3.产品定位
个人理解:一周CP的产品定位是以用户走心为恋爱基础,以算法为匹配手段,以feed为内容互动的年轻人深度交友APP。
4.体验环境
设备:iPhone XS MAX
操作系统:ios12.0.1
APP版本:3.68
二.用户概述
1.用户人群
从图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一周CP的用户主要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其中30岁以下的用户已经占据半数,刚好就是大部分的80、90后。从性别的角度来看的话,女性的数量占了54.63%,会较多于男性,可能与女性的感性特征有关,她们会比男性更加注重于走心的社交方式。
2.用户画像
从用户的数据来看,CP的主要用户是年轻用户,我选取了几个我生活中比较典型的用户类型,描述了他们使用一周CP的场景。
3.解决痛点
A.多种匹配机制,不同的交友渠道,将有趣的陌生人变成潜在CP
现在大部分人的工作环境都比较单一,枯燥,社交圈子很窄,导致越长大越孤单,很多年轻人都是孤单患者,即便是那些人脉广的人也有可能是外向的孤独患者,只不过善于伪装。
一周CP的匹配方式有很多,首屏的摇一摇算法匹配,经典匹配等方式都能更好地为用户推荐志同道合的异性,三观测试后还会根据结果推荐一些合适的异性。多元化的匹配方式,总有一种适合你。
B.填补碎片化时间,feed流的内容产生,满足用户对于内容的需求现在很多APP都讲究利用碎片化时间,的确如此,短视频之所以能火,正是因为用户用它的场景很多,可以用自己生活中零散的时间去使用。
没有内容的产品就好比没有灵魂的躯体,在内容这方面,一周CP的feed算法可以满足用户一直看,一直刷新,还一直是自己感兴趣的。用户可以去看看别人的生活,别人心里的想法,消磨自己内心的无聊与不畅。
C.成为用户生活中烦恼的“树洞”
现在大部分人的朋友圈都会是仅三天可见吧,每次发朋友圈的时候都会深思熟虑吧,常常会有很烦恼的时候,打开微信,滑完了几百个好友的列表却没有一个倾诉对象。人生五味,大部分人都只会把快乐分享给他人,苦楚就可能压在心底随着时间磨灭了。
一周CP是一个匿名的陌生人走心平台,从某个角度来看,很多用户会把它作为生活中的一个“树洞”,把平常不敢发在朋友圈,不敢和他人讲的内心,展露的一览无余。这里的隐私措施做得很好,所以可以减少用户的顾虑,大大解决了用户积压烦恼的需求。
D.多样化的创作机制,满足用户不同的需求
和朋友圈类似,这里会有一个广场,用户可以发表文字、音频、图片,还可以给内容贴上标签,满足创作需求,当引起共鸣的用户给予评价时,就会有酒逢知己千杯少的畅快。
E.CP榜,满足CP们的成就感
CP榜是比较新颖的一个玩法,针对于已经组成CP的用户,无疑是激励他们继续用APP的动力,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一些创作内容获得他人的点赞,然后出现在榜首,满足了人内心的成就感,表现欲。
F.一起玩,让兴趣成为了人们的纽带
一起玩,特别的有意思,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找到志同道合的另一半,现在专做陪玩的平台也有不少,但是与它们不同的时候,一周CP是可以让用户走心的一起玩,让兴趣成为用户之间的纽带。
三.产品分析
1.产品结构
上图是一周CP的产品结构,主要分为4个版块。相遇主要是用户匹配的一个区域,也就是打开心门的途径;消息主要是对于陌生人聊天的区域;广场的内容十分丰富,有feed推荐和话题聚合;我的包括了基本的一些信息设置,主页设置等。
2.产品主要功能体验
(1)首屏及首次测试
一个产品对于用户的第一印象就是首屏动效。
首屏动效很有象征性,代表了产品的定位,和微信的首屏有点相似,但是微信是一个人,而这张图就唯美很多了,让人有想继续用的期望。使用目的的测试,可以帮助后面去更精准的匹配CP,不过好像首次选完后,要想再去找自己的使用目的的用户路径行为有点长,所以建议可以把它移出来。
(2)相遇
首页:
相遇这个模块里面会有很多种匹配玩法,下文会展开详细体验。
相遇的首页就是上图,很简单,几个功能的入口。异性CP的第一印象不是浮于表面的照片,而会是头像、昵称、适合比率、个人标签、状态等组成,匹配的交互也很简单,可以通过摇一摇也可以通过点击下方icon。点击异性的头像会进入详情页面,它会展示出异性的动态,让用户通过动态来判断,他/她是否是你的菜?如果喜欢,点击底部欣赏按钮,即可发起聊天。
经典匹配:
经典匹配是最早的一种匹配方式,到八点会公布结果,并且报名之后有5次提前选人的机会,通过提前选人,互相心动就可以提前匹配。通过这种方式匹配的异性也可以通过点异性头像进入异性详情页,了解异性的信息,如果想走近对方的生活就可以按下心动按钮。PS;匹配成功的几率和用户是否是会员有一定的关系,所以可以刺激用户购买会员的需求。
一起玩:
一起玩的模块里面有很多类型,有王者、吃鸡、连麦等。用户可以通过该功能找到自己兴趣爱好相同的人,然后借此有更深入一步的发展。用户不仅可以查看别人想玩的内容,也可以自己发布想找人玩的需求,不过这个要求人气值高于90,建议出个体验次数。
8点CP:
8点CP这个功能好像不是所有用户都展示的,所以我猜测是灰度发布的或者是针对没成功匹配过的用户展示的。不过这个功能的定位应该是通过一个简简单单的CP小任务,去做一个CP的匹配吧。
恋爱体验这个功能是一个唤醒小程序的入口,唤醒后的小程序是比较新颖的玩法,在这我不做详细的分析。
(3)消息
作为一款社交软件,聊天功能自然是发展感情的基础。消息模块主要有会话列表、搜索框、创建群聊等组成。右上角是自己关注的人的入口,搜索框可以通过搜索CP号、昵称、聊天记录搜索,会话列表会有固定模块,例如三观测试、欣赏我的人、新的招呼等。
三观测试之前的版本好像是放在相遇页面的,我猜想把移到这边也是为了更适应于场景吧,类似于微信的公众号推送消息,定期发布测试,吸引用户去做。三观测试主要是一些性格的测试题,随着用户对题目的完善,一周CP对于用户的理解也就越深,因此推荐和匹配也会更加准确。
(4)广场
广场作为整个APP的内容平台,是吸引用户一直用下去的一个点,feed推荐会让用户上瘾。
广场主要由关注、推荐、附近、CP榜等构成,关注即自己欣赏的异性的动态,附近是基于LBS的用户动态,CP秀是CP的动态。推荐的话是基于feed流的内容动态,会根据用户的喜好推荐内容,用户可以无限刷新看。顶部会展示三条话题,查看更多可以看更多的话题,通过话题与内容的串接,更容易提升用户互动的积极性。CP秀的展示内容和其他有些不同,它展示的是一对对CP的动态,并且会根据动态的点赞数,形成CP排行榜。广场右下角会有个消息通知浮窗,用于提示用户。
用户发布内容主要通过右上角的相机icon,发布的时候可以选择文字、音频、图片。不过个人认为发布的位置会和消息提示的位置互换一下更好,把发布放到更明显的位置有利于用户去发布。
四.建议
1.对于内容这块的用户交互,我认为可以给点赞按钮配上收藏的逻辑,同时在我的模块增加我的收藏功能,用于查看收藏的动态内容;并且加上分享的交互;
点赞和收藏其实有点类似,都是用户感兴趣的内容,而且从一个心理习惯来讲,遇到感兴趣的内容,大部分用户更多的是选择点赞,但是我觉得如果不加一个收藏的功能,很可能导致用户在点赞完后,想再去看自己赞过的内容,但是却再也找不到了。
如果要加收藏的功能,为什么不单独加一个收藏的按钮呢?我的理解是这样的:这两个功能基本一致,唯一的区别在于收藏会被保存,而点赞不会。如果两个按钮同时存在,很容易导致用户去纠结我到底是收藏?还是点赞?所以体验上我认为还是将两者结合直接在点赞的基础上加入收藏的逻辑,并且用户之后可以查看自己赞过的内容(抖音的爱心点赞场景)。
转发的功能,我认为也是很有必要的,当用户看到一些有趣的信息,可以分享给其他用户,能够带来新的流量。
2.feed流信息可以删除,不对自己展示
Feed信息虽说是很流行的算法,但是算法毕竟是机器,只有0和1,所以难免会出现某个内容用户不喜欢,所以需要提供不对自己展示的功能。我体验的过程中,看到不再推荐的按钮,但是按了,页面好像不会实时刷新,体验不是很好。为了产品的体验,我认为可以在用户选择删除的时候,收集下原因。
3.希望搜索功能可以搜索没有聊过天的其他用户
搜索功能支持CP号、昵称、聊天记录等,但是我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现搜索的id或者昵称只要是没有聊过天的,就会搜不到,那这个搜索框给我带来的感觉就仅仅是本地数据的搜索,那可能不能满足我通过搜索id号发起聊天的需求。
4.用户详情页把ID也展示出来,并且昵称和ID都支持复制,配合搜索使用
可以看到现在的个人页面是头像、昵称、个签、相关信息、动态等。目前通过右上角的更多可以复制CP号,那么我认为这个复制CP号的需求还是比较强的,可以把ID号移到个人页面,并且支持复制。
5.使用目的位置太深了,建议往外放
使用目的,当新用户首次使用app时,会让用户选择,但是如果用户在后面使用的过程中目的改变了,那么就需要修改。但是目前这个功能的位置太深了,建议放到偏好设置里面。
6.消息列表中对用户设置特别关心
可以对异性伙伴设置特别关心,以便在他们发消息或者更新动态的时候,我可以第一时间知道,并给出反馈。
7.聊天窗口加送礼物和发定位功能,同时聊天可以撤回
我认为可以增加些礼物功能,用户聊天时的互动。一周CP本身是基于LBS的陌生人社交APP,所以我认为很有必要在聊天中加入定位功能,以便虚拟走进现实。
在聊天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手抖发错消息或者把消息发给别人了,这就很尴尬了,所以我认为应该有一个撤回功能。
8.一起玩模块的发布功能可以试用,加入个人签到模块,解锁部分会员权限
一起玩模块里面有发布需求的功能,但是目前好像是要人气值高于90才行。我觉得可以出一个新用户试用三次,或者加一个个人签到模块,解锁这个权限。
就拿现在的情况来说,我都不知道我发布后,会不会有人来找我,找到人后,玩的愉快吗?对于这些心理预期,用户都是持怀疑态度的,如果有机会试用,并且试用的时候体验不错,那么很有可能愿意花钱开通会员。
个人签到的模块,不仅解决了用户会员权限的试用问题,还能让APP的日活稳定下来。
9.多开展一些线下线上的校园CP活动
我印象里,一周CP是发展于校园的,最早是在微信公众号中给陌生人牵线搭桥,所以我认为可以继续多些运营活动。
10.匹配方式多元化,结合人脸识别、语音技术
在匹配CP的方式上,我认为还可以结合比较火的人工智能来做匹配,例如像脸球那样的人脸识别,或者增加些语音识别,针对声控用户。方式越多可以满足越多用户。
五.总结
在当今大部分人都患有孤独症的情况下,一款走心而不走肾的恋爱交友社交APP吸引了大量的深度社交用户,人们也不在浮于表面,开始追求三观、性格等内涵。
一周CP目前的定位和玩法都是比较新颖的,所以希望可以加入更加精彩的玩法,同时不忘初心,从而拥有更大的用户量。
本人是一年左右的产品经理,如有建议请多多指教!欢迎大家私我或者评论区回我,同时有意于社交产品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