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统理论、万物之理、万物之源

大一统理论、万物之理、万物之源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作者:朱成明

摘要:否定麦克尔逊莫雷实验,重新定义物质、能量、力、场,重建原子模型,元素周期表。解释已知物理形象,解决所有物理学争端。统一物理学知识。

关健词:大一统理论、万物之理、万物起源。

引言:我是如何发现宇宙终极密码的------宇宙真的是从一个密度无穷大,体积无穷小的点爆炸而来的吗?宇宙诞生的这个点真的存在吗?宇宙直径九百多亿光年,宇宙年龄却只有137亿年,这与爱因斯坦的光速极限不矛盾吗?量子为什么有波粒二象性?怎么既是波又是粒子,经典力学为什么不适用量子力学,量子为什么不稳定?相对论与量子力学为何水火不容?原子为什么大部分地方是空的?物质之间怎么会有引力?真空能又是什么?暗物质,暗能量到底是啥?......科学界为什么存在这么多矛盾的地方?他们的理论既然都正确为何却不通用?

我一直思考着这些问题,我认为要解决这些矛盾必须从根本上找原因,理解什么是物质,什么是能量,什么是空间,最小的物质是什么,原子模型到底是什么样的,力是怎么产生的.......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光谱图,一切豁然开朗……

一切都是从一个错误的实验开始:迈克尔逊莫雷实验。

为了确定以太风的存在,迈克尔逊莫雷做了个实验,观察以太对不同方向上的光速度上的影响,如果改变观测方向,则以太风会改变,干涉条纹就会发生变化,如果条纹改变,则确定以太风存在。实验目的本是寻找以太,结果大家都知道,条纹没变,从而得出两个观点,一、光传播不用介质,二、以太不存在。

多年以来科学家一直都没有探测到以太风,以至于这个结论影响到现在。

我们现在知道光是电磁波,依靠电磁场传播,地球上同一个地方的电磁场在各个方向上是一样大小的,不管朝着那个方向测量,电磁场都一样,对光的传播不会有影响,没有影响又何来的干涉条纹变化?迈克尔逊莫雷的实验其实是没有意义,要说有意义,也只是证明地球上同个地方的电磁场在每个方向上大小一样。

下面我用一个比喻来形象解释一下:

操场上有一百个人,排成一排,你有一个球,你把球传给第一个人,并要求第一人传给第二个人,第二个传给第三个.....依次传下去,传到第一百个人后反传回来,在传递同时你往队伍后面跑,等你跑到第二十个人的时候,球也回传到了那里,你拿到了球,虽然传回给你的人变了,但球没变,,,,,,传球的速度好比光速,你跑的速度好比地球的速度,光子就是球,球没变就是反射回来的光没变,所以条纹不会变,但是迈克尔逊莫雷看到球没变以为传球的人也没变,进而认为后面传球的人都不存在。这就是他俩犯的错误,这个实验并不能证明以太不存在,也不能证明光传播不需要介质。

原来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是一根直线段。这根线没有受到外力时不会变形,是平滑的,这时候它没有振动,我们探测不到,宇宙中充满这种线。直线在力的作用压缩成了各种各样的“弹簧”,电磁波、光、射线等都是不同的小“弹簧”,这种小“弹簧”承载的就是能量,变形的时候储存能量,恢复时释放能量。能量就是在这一缩一张中传递。当把弹簧高度压到极限时,弹簧变成了圆环,圆环捕捉周边的直线段让其围绕自己旋转,能量被锁在中间,达到动态平衡,形成一个稳定的形状,类似甜甜圈,能量不再被释放,物质就诞生了。

经典力学研究的是物质态能量的物理性质,是静态能;量子力学研究的是振动态能量的物理性质,是动态能。两者并不矛盾,只是研究对象不一样。

以下开始讲大一统理论

一、物质

宇宙中只存在一种基本物质,就是以太。物质到能量只是以太的不同形态,当以太振动波长接近零的时候,频率达到最大值,以太做的是圆周运动,这时表现出来的是粒子状态,我命名为粒子太;当频率接近零的时候,波长达到最大值,以太不振动,表现为平滑的无能量状态,我命名为平滑太;在两者中间的部分为振动太(电磁波),振动太没有静止的,只有在能量传播中才存在。


大一统理论、万物之理、万物之源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二、能量

宇宙中只存在一种能量,就是以太的振动,能量的传播就是以太的变形和恢复的过程。

三、空间

宇宙真空并不是绝对真空的,在宇宙中填满了以太。

四、原子模型


大一统理论、万物之理、万物之源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不存在电子,也不存在质子和中子。

粒子太使其周围的平滑太发生形变,形成一团围绕粒子太旋转的动态的以太团,以太团将粒子太的能量锁在中间,两者达到平衡稳定状态,形成最小的粒子,外形类似甜甜圈。周围的以太团就是之前科学界命名的电子或电子云。中间的粒子太就是之前科学界命名的原子核。

五、能量传递

电磁波在空间的传播,并不是电磁波从A地跑到了B地,只是以太的振动从A地传到了B地,传递的只是振动,是能量。


大一统理论、万物之理、万物之源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六、电流,光束,射线

电,光,射线都是电磁波,是以太震动,只是波长和频率不一样,电流,光束,射线流都是以太振动的传播,是能量流,不是物质流。

七、力

先讨论一个问题:什么是力?

最早以为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如推力,拉力,磨擦力等,这些最早被提出来的是接触力,后来牛顿被萍果砸到提出万有引力,引力说明物体不接触也有力的作用,再接着就是电磁力,弱相互作用力,强相互作用力,这些都是隐形力。

力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力是物质之间能量的传递和转化,能量可以是电磁能、动能、势能(引力)、热能,核能,如果转化成动能则物体速度发生变化,如果转化为热能则温度发生变化,如果转化成电磁能则电量发生变化,如果转化成势能则位置发生变化。既然力的本质是能量的传递,只需要找出力与能量之间的关系就可以了,我们知道牛顿发现了动能守恒,根据这个关系我们可以推演出力与能量的关系,F=E/S,F是物体之间的作用力 ,E是力作用时物体获得的能量,S是物体在力的作用下运动的距离,从公式可以看出力与接收到的能量成正长,与运动距离成反比,而且力是单程的。以引力打比方,地球对月球的引力在同一时刻不等于月球对地球的引力,但如果不是时刻而取时间段则结果相等,也就是说力不相等而力的叠加相等。

八,引力

地球在大空运动会搅动宇宙中的以太,引起以太波动,这种波动就是引力波。地球受到以太波的阻力,地球的速度变慢,动能减少,减少的动能去哪了?减少的动能就是通过周围以太的波动向外释放出去,地球周围以太产生形变(波动)反过来对地球有压力(就是这种压力能让宇宙天体保持球形)。

当有物体靠近地球时会吸收此处辐射的能量(地球损失的动能),使此处以太对地球的压力减小,地球受到的压力失去平衡,开始朝着物体的方向移动,同理,物体也朝着地球方向移动。

这就是我们看到的万有引力。

因为地球每秒损失的动能非常少,而且要360度分配,分到每个点上的力就更少,所以引力是非常小的,只有天体之间才能表现出来。

九、强、弱相互作用力

原子外层的以太团之间产生的作用力是弱相互作用力,强互相作用力是原子内粒子太之间产生的作用力。

十、电磁力

电磁场对其范围内运动的能量所产生的作用力就是电磁力,电磁场是一种以太振动(详情请看本篇十八章)。

十一、物质和稳定性和量子的不稳定性


大一统理论、万物之理、万物之源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宏观物质的稳定性

当振动太的波长被压缩接近零的时候,以太做圆周自转运动,并捕获周围的平滑太形成旋转以太团,两者达到动态平衡状态,能量被锁在中间,就是能量的物质态,由于能量被包裹在中间不能向外传递,能量达到稳定状态,表现为物质的稳定性。

量子的不稳定性

量子研究的是振动太,是能量传递状态,是以太吸收和释放能量的过程,是动态的,不是静态的。

能量在平滑的空间传递时是直线传递,而在扭曲空间(场)里传递走的是曲线,所以波动的不是能量(光、电磁波、射线),而是其所在的场。能量传到终点时才体现出粒子的性质,这就是量子的波粒二象性。

由于能量在传递时其所在的场在波动导致能量传递途径发生变生,这种变化表现为量子的不确定性。

十二、宇宙速度

光,电磁波,射线都是动态能量,能量传播是需要介质的,介质就是以太,以太传递能量的速度是三十万公里/秒,所以光,电磁波,射线的速度都是三十万公里/秒,能量传播并没有物质移动,速度没有改变,所以不需要力和加速度。也不可能对光,电磁波和射线加速。

物质在空间运动是物质与以太之间产生了位移,会受到以太的阻力,所以天体在太空中不可能在惯性下永远运动下去,而是越来越慢。物质在外力的作用下,速度会发生改变,天体运动速度越快受到的以太阻力越大,当速度达到光速时物质会被分解成以太,物质结构崩溃。

十三、氢分子与化学反应


大一统理论、万物之理、万物之源_第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氢分子是两个粒子太共用了部份外围以太团。

化学反应是粒子外围以太团发生作用,中间的粒子太不参与反应。

宇宙中的一切分子都是相同或不同的原子按这种作用的组合而成。

十四、氘原子与核反应

两个粒子太在强大的外力作用下重叠运动轨道就生成氘原子,三个粒子弦重叠即生成氚原子,四个就是氦,以此类推下去就是宇宙各元素。由于粒子太的叠加对其周边的以太的束缚力产生阶层变化,其体现出来的就是原子半径的外观变化。

十五、重建元素周期表


大一统理论、万物之理、万物之源_第7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十六、黑洞

黑洞是所有粒子太按同一方向旋转形成,黑洞只是一个大型的原子。我们周围物质的每个原子都是小黑洞,它的能量被周围包裹的平滑太束缚着,两者保持平衡,非常稳定,黑洞也是一样的非常稳定,原子与黑洞的区别在于氢原子是一个人围着操场跑,氘原子是两个人围着操场跑,氚原子是三个人围着操场跑,黑洞是一群人围着操场跑。

力是能量的传递与转化,引力也不例外,黑洞依靠向外辐射能量来束缚其他星球,所以黑洞一直在不停地向外辐射能量,由于黑洞能量的损耗导致黑洞能量减少,释放的能量也越来越少,引力越来越小,所以星球会渐渐远离黑洞,星系直径只会越来越大。

十七、引力场

引力场是物质在空间运动产生的。

当物质在空间运动时,搅动周围的以太,使之产生波动,这种波动就是引力波。

以太是能量传播的介质,以太波动就是我们认为的空间扭曲,能量在扭曲的空间按曲线传递,但速度不变,这就是光线弯曲的道理。

空间弯曲除了对光、电磁波、射线这类运动中的能量传播产生影响,而对其周围运动的物质也有影响,空间的波动对物体产生的压力就是引力。

十八、电磁场

电磁场是能量在空间传递产生的。

如果把引力波比作声波中的纵波,那么电磁波就是横波,电磁场是能量在传递时对周围以太横向推力或拉力产生的空间振动,这种振动就是电磁场,电磁场对其范围内的物质或能量所产生的作用力就是电磁力。

十九,实验验证

根据我的理论,真空中充满以太,引力波是物质运动引起的以太波动,电磁场是能量传递引起的以太振动,力是能量的传递与转化,引力和电磁力都是通过以太传递,光、电磁波、射线都是能量的传递,是以太的振动传递,不是物质。光的波粒二象性是因为传递能量的以太(场)发生波动而非光子有波动性。

下面实验可以证明

黑盒子实验

做一个能挡住以太的黑盒子,在里面放上光源和感光底片,抽走盒子里的以太,如果底片不会爆光则证明:一,光是能量,不是物质。二,以太是存在的。三,光是通过以太传播的。

实验关健点是做盒子的材料,因为以太是普朗克数量级,几乎能穿透所有物质。可以用纳米材料试试。

引力扭称实验

根据力是能量的传递或转换原理,把引力扭称实验的金属球换成低温超导材料制做,将超导球的温度降到临界温度以下,观察引力是否减弱或消失 。如果引力减弱或消失则证明:引力是能量的传递,是能量的释放与吸收。

如将引力扭称实验放在实验一的绝对真空中进行,如引力消失,说明引力同其它三种基本力一样是能量的传递与转化,引力需要以太来传递,以太为引力场提供物质基础。

结论:近代物理都是从一个错误的实验开始,以致于物理界出现一系列的谬论,如:光即是波又是粒子,场的物质基础缺失,力的本质解释不清,各种粒子让人头痛,相对论与量子力学无法兼容等等,只要证明了以太存在物理架构将会重建。

参考文献:经典力学、相对论、量子力学、超弦理论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一统理论、万物之理、万物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