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朱元璋洪武时期的吏部尚书詹徽是死于刻薄吗?上

作者:史遇春

要说詹徽,还得从詹徽的父亲说起。这既是对詹徽身世的交代,也是对相关背景的描述。

詹徽的父亲,名叫詹同。

詹同,字同文,原名詹书,婺源(今属江西上饶)人。

和很多著名人物一样,幼年时,詹书便聪慧过人。

元代著名学者、杰出诗人、奎章阁侍书学士、临川崇仁(今属江西崇仁)人虞集在见过詹书后,曾称赞其为“才子”。

就是看好这位“才子”,虞集后来还将其弟虞槃的女儿、自己的侄女嫁给了詹书。

元惠宗(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至正年间(公元1341~公元1368年),詹书被荐举为茂才异等,受了蒙元朝廷的职,被除授为郴州(今属湖南郴州)学正。

之后,元末天下大乱,詹书便家居黄州(今属湖北黄州)。

其间,詹书在元末群雄之一、汉政权的建立者陈友谅处任职,官翰林学士承旨。

后来,陈友谅兵败身死,朱元璋拿下了武昌(今属湖北武汉)。

接着,朱元璋征召詹书为国子博士,并为其赐名曰“同”。

于是,便有了后为人所知的“詹同”,而“詹书”就逐渐被人遗忘了。

当时,因天下大乱之后,所以人才比较缺乏。

朱元璋所任用的国子博士之中,能够贯通诸经的,几乎没有一个人。

身为国子博士的詹同,学识淹博,他最擅长讲解《易》、《春秋》二经。

另外,詹同的文学才华优异,他应教为文,才思泉涌,一时之间,号称没有人可以与他并驾齐驱。

后来,詹同升迁为考功郎中,还担任起居注一职。

大明王朝建立,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638年),詹同与侍御史文原吉、起居注魏观等人受朝廷之名,循行天下,访求贤才。任务完成,还朝之后,詹同进职翰林直学士,升迁侍读学士。

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詹同晋升吏部尚书。

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詹同兼任学士承旨,与学士乐韶凤一起,负责定制释奠先师的乐章。

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朱元璋赐敕,詹同致仕。朱元璋的敕语之中,对詹同极尽褒美之辞。

很久之后,朝廷又起用詹同为承旨。

后来,詹同便去世了。

詹同这个人,因为文章才情而为朱元璋所赏识。詹同应制占对,无不机敏多智。朱元璋主张,文章应当明白显易,贯通道术,达识时务,不可浮薄。詹同能够贯彻朱元璋的主张,他所做的文章多能让主上称心如意。另外,詹同这个人,操行尤为耿介,所以,一直到年老,朱元璋对他的照顾与关心都不曾衰减。

说完詹同,再来进入主题,来说本文的主人公詹徽。

詹徽是谁呢?

詹徽是詹同之子。

詹徽,字资善,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考中秀才。本年农历十月,朝廷重新调整都察院职任,设置监察御史八人,秩正七品,并任用秀才李原、詹徽等人担任第一批监察御史。

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农历六月,詹徽被任命为试左佥都御史,农历十月,转为实授。

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农历正月,詹徽被升任为督察院的最高长官左都御史。

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农历六月,詹徽兼任吏部尚书。

父子同为吏部尚书,且均在洪武一朝,也算是极为少见的。

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农历十二月,詹徽被加一太子少保衔。

詹徽在仕途上,一路走来,一路升迁,算是朱元璋非常重视的人物之一。

不过,与其父詹同相比,詹徽就没有那么幸运,可以被朱元璋关心照顾到终年。

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农历二月,蓝玉案爆发,位居太子少保、左都御史、吏部尚书的詹徽被牵扯其中。随后,詹徽被朱元璋诛杀,时年六十。

那么,詹徽之死,仅仅是因为受到蓝玉案的牵连吗?

那么,詹徽之死,与其性格,和其为人处事,有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呢?

在希望能够弄清楚这一问题之前,这里,可以先看看《明史》对詹徽的评价:

一、有才智;

二、刚毅决断,不可冒犯;

三、勤于职守;

四、性格阴险忌刻。

史书关于詹徽的评价中,有“然性险刻”一语。

那么,这个评语是真的吗?

那么,詹徽之死,与其“性险刻”一语有关吗?

(未完待续)

【原创】朱元璋洪武时期的吏部尚书詹徽是死于刻薄吗?上_第1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原创】朱元璋洪武时期的吏部尚书詹徽是死于刻薄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