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M(Subscriber Identity Moudle,用户身份模块)大家并不陌生,有了它才可以进行通话服务。本篇文章介绍下SIM的基础知识与接口形态。
物理规格
SIM物理规格随着设备小型化发展也是一直在减小,如下图所示:
SIM卡 | 引入时间 | 引入标准 | 长度(mm) | 宽度(mm) | 厚度(mm) |
---|---|---|---|---|---|
Full-size(1FF) | 1991 | ISO/IEC 7810:2003,ID-1 | 85.6 | 53.98 | 0.76 |
Mini-SIM(2FF) | 1996 | ISO/IEC 7810:2003,ID-000 | 25 | 15 | 0.76 |
Micro-SIM(3FF) | 2003 | ETSI TS 102 221 V9.0.0 Mini-UICC | 15 | 12 | 0.76 |
Nano-SIM(4FF) | 2012 | ETSI TS 102 221 V11.0.0 | 12.3 | 8.8 | 0.67 |
Embedded-SIM(eSIM) | 2010 | ETSI TS 102.671 V9.0.0JEDEC Design Guide 4.8, SON-8 | <6 | <5 | <0.65 |
每一代的变化基本就是卡本身大小的变化,如今绝大多数智能手机中使用的是Nano-SIM卡。但在一些可穿戴设备上(手表、手环等)需要使用SIM卡的地方,使用Nano-SIM卡对于可穿戴设备来说占用空间较大。如下所示:
于是eSIM应运而生,使用芯片的形式大大减少使用实体SIM卡的尺寸,使用芯片形式还能使系统稳定性更高。前段时间中国移动发布了一款自研eSIM芯片CC191A。最小尺寸eSIM芯片只有2mm*2mm,广泛应用于物联网领域,eSIM发展前景宽广。
接口定义
SIM卡上黄色镀金的部分是金属触点,代表不同的引脚。如下图所示:
SIM部分电路硬件连接如下:
SIM卡槽选择需要根据实际应用场景,比较6P还是8P?什么规格的SIM卡?自弹式还是抽屉式?是否需要插入检测引脚等相关参数。
在SIM卡接口电路设计中,为确保SIM卡发挥良好的功能,在电路设计中需要遵循以下设计原则:
接口协议
智能卡的协议标准是ISO/IEC 7816,具体标准协议可以在网上下载查看。
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