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札记|《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的人》

读书札记|《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的人》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一.对待时间的十条建议

1.生活在当下——不瞻前顾后,不左顾右盼,不患得患失;

2.严肃地对待时间——审慎,郑重地思考时间对我们的价值并利用好它;

3.留意自己拥有的空间并享用它——找到自己的独享时刻,不要疲于奔命;

4.反思自己和其他人的时间视角——认识自己和他人时间视角的异同,换位思考;

5.从现在出发联结过去——过去并没有远去,它对今天仍有意义;

6.并不完全沉浸于过去——比过去更重要的是现在;

7.制定实现目标的计划——未来视角让我们的行动更加有序;

8.平衡计划和非计划时间

9.视未来存在于当下——未来并非遥不可及,它就出现在即将到来的每一分与每一秒;

10.对未来保持积极的态度。

(这10条我反复琢磨,但没有琢磨出特别能冲击我原有思维结构的思想。文章前面提到了五角视角:积极过去,消极过去,享乐主义,宿命论和未来视角。作者主张不同场合,要采用不同的时间视角,如工作场合就需要未来视角,强调计划性,执行度和效率;家庭里要转为享乐主义视角。这一点很重要,对于我们这种有孩子又要工作的人来 说,工作要努力高效,孩子也得陪,时间只有那么多,就必须合理利用时间。)

二.如何解决远期未来-近期未来的冲突

“远期未来”是一个抽象且意义重大的目标,“近期未来”则会遇到实际的阻碍和便利的替代活动。如果我们一味强调远期目标的意义时,比如对小学生说如果不好好学习,将来就考不上大学,找不到好工作时,他们理解吗,能解决问题吗?解决不了的。还会加剧二者的冲突,使问题更加严重。孩子会丧气自信心啊,缺乏学习的热情啊。

作者认为怎么办呢?一是从“远期未来”的角度,应该“重战术,轻战略”,减少对价值与意义的强调,也不要一个劲地担忧目标没有完成怎么办,而是应该多思考实现目标的具体途径,把注意力放在“怎么去做”的角度,特别是放在那些即可实施的行动上。另一方面,从“近期未来”的角度,应该提高逃避的成本,甚至可以采用一些“极端”措施。有家长担心孩子玩手机看电视过多,那如果你真认为对孩子不好,狠下心来,断掉网络,关掉电视……也许还可能出现反复,但是至少会使得原来简单且惯常的替代性行为变得更麻烦了,逃避的便利性大大减少。我个人感受下,原来超市离家有段距离时,逛超市次数很少。自从东区开了一家超市后,每天必逛必买,这是一个减少便利性的反面例子而已。这个学期某学校某班的科任老师会让学生自改作业,整体成绩并没有提升,反而还下降了,后面发现还有些孩子直接抄答案或者作业帮,原来会做的题目也不会做了,也失去了动脑的动力和意识,毕竟,人类是嗜好贪图一时之利的。2018.1.2


三、如何判断一件事情是否值得做?

收益值:这件事在当下将给“我”带来的收益大小,收益可以是心智的,情感层面的,也可以是身体,物质层面的;

收益半衰期:这项收益随时间衰减的曲阜,半衰期长的时间,其影响会持续较久。

两个角度组合的四类事件:

1.高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

2.高收益,短半衰期事件

3.低收益,长半衰期事件

4.低收益,短半衰期事件

应该选择1,实际上我都在做4,比如刷微信,看公众号,每天看似不同,可每一天都在重复昨天的事,毫无提升,因为做的都是短半衰期的事件。那如何改善呢?作者将之称为“采铜法则”:尽量少做“短半衰期”事件,多做“长半衰期”事件。比如方法,技能以及具有稀缺性或者不可替代性的核心竞争力。

半衰期理论也可以看人,看历史,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典的原因。经典的价值在于你总是会从中找到新的东西,所以经典是怎么都读不尽的。作者认为一部作品之所以能成为经典,必然包含了某种根源性的东西,世间百态最终都可以和这个根源性的东西发生共振,不同时代的读者去读它,都会被这道光源照见内心不曾被照亮的部分。2018.1.4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札记|《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