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源头

走向源头_第1张图片
源头

从今天开始,我将整理一系列关于思维方面的理论模型,并结合自己的工作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这个主要是深受投资家查理芒格多元思维模型的启发。广泛的涉猎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等的知识,把这些学科的最基本的模型提炼出来,作为自己判断现实问题的基本思维工具。然后以这些最基本的模型为出发点,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去更好地看世界。

一般人和高手之间的差别主要在于看问题的视角,深度不同。在高手的脑海里:信息是有结构的,不是杂乱无章的。他们看到的是现象背后的底层逻辑。而普通的人由于缺乏思维的框架、模型则会被海量的信息所淹没。理论模型是思考的着力点。践行的目的就是要让理论模型与我们的现实生活产生交互,就是学会在现实和理论之间不断交错思考。在生活中不断提炼总结自己的思考模型,要清晰地知道什么东西是你的,什么东西不是你的。别人提炼出来的理论即使你记录下来了,没有经过自己的内化,实践,本质上还是不属于你的。只有让这些模型走近自己的身体,通过亲身的感悟,内化为自己的思想,那才真正属于自己的。

今天我们谈的是本源的模型或者是走向源头。

1.什么是源头?

源头在百度百科的定义:水的发源处,比喻事物的本源。

  • 我们经常听到一些成语比如追本溯源,盘根究底,顺藤摸瓜,知其然要知其所以然等等。这些成语告诉我们要站在源头去考虑问题,要学会由果溯因,从表面的现象中揭开神秘的面纱,探究深层的源头的东西。

古典老师在超级个体专栏中谈到:知识的源头像河流的源头一样,是知识发源的地方,是知识刚被呗创造出来的地方。这里的知识的浓度和质量都非常高,蕴含了丰富的底层逻辑和基础概念。当其顺流而下,离源头越远,支流越多,混入的杂质也就越多。

在学习知识概念的时候要学会站到源头,去看看他们本来的样子。当我们在解决问题不能自拔时,要学会回到原点;当我们在感到迷茫,陷入困境的时候,问问自己:初心是什么?自己的原来又是什么样子的?当我们被情绪这个魔鬼控制的时候,我们必须要启动自己的元认知能力,或者说开启自己的心智,问问自己:为什么要这样生气?这件事的最坏情况又会怎么样呢?

小时候我们家是开饲料店的,每一包饲料都是白线封口的。那时候我非常佩服爸爸,他总是能非常容易地找到线头,然后唰的一下很快就把这个封口解开了,而我自己老是找不到这个头,左边摸摸,右边拉拉,花费很长时间也搞不定。这个其实就像我们玩多米诺骨牌一样,只要找到了第一个骨牌,轻轻一推,所有的骨牌就会依次倒下,呈现出非常美的景象。其实这个线头,就是一个关键的节点,找到了这个最重要的部分,事情就会非常得顺利。


走向源头_第2张图片
元写作

2.元写作

前一阵子在007,我听了樊荣强老师元写作的分享,也深受启发。为什么我们会觉得写作非常困难呢?为什么我们像挤牙膏一样写不出内容呢?因为我们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去写?怎么去布局?心中没有框架。樊老师独辟蹊径,提出了元写作的概念:

  • 我们为什么要写作?我们写作是为了什么?

写作是为了表达自己的观点,输出自己的思想。写作是思考内容的呈现。

  • 语言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是思考。

  • 什么是思考?

思考= 提问+回答

  • 写作的本质是什么?

写作的本质是自问自答。

在老师的眼里非文学类写作,只有一种文体,那就问答体,而普通的叙述体则仅仅是把问答中的提问部分省略而已。因此我们只要学会思考,学会自问自答,然后把整个思考的过程记录下来,就变成了一遍文章。多么精妙啊!

在我看来,樊老师就是一个站在源头的人,他通过自己多年的思考和总结,告诉了我们写作的源头就是思考,写作就是让自己思想涌现的过程。


走向源头_第3张图片
元认知

3.元思考

那思考的源头是什么呢?那就是元思考。在德博诺博士的《六顶思考帽》中,蓝帽子就是我们思考的源头。它统领着其他的黄帽,红帽,黑帽,绿帽,白帽五顶帽子。蓝帽子象征着思维中的控制和组织,他负责整理思考本身。

大卫.迪绍夫在《元认知.改变大脑的顽固思维》中提到的元认知的概念:“元认知是调整思维,改进思维结果的最有力的内部手段。”元认知也就是我们思考的源头。

李笑来老师在《把时间当作朋友》一书中提到心智的概念。一个人的心智就是其过往获得的一切知识和经验的总和(包括基于这些知识和经验造就的思考方法,思考模式)。开启心智,就是不固化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怀着科学的证伪主义精神,认为自己原来的知识和经验是可以被调整,被改进,被否定,被重建的,或者说自己的心智不是固化的,是可以像生命一样可以不断的成长的。开启心智的过程,我认为也是我们思考的源头。

4.时代给予的机会

在以前信息和知识是比较匮乏的,我们普通人获得有效信息的途径非常有限,即使有人可以获得,成本也非常高,因此当时人们对知识也非常渴求。

在清朝,一生勤俭自守的曾国藩为了买一本《二十三史》,冒着挨饿的可能,倾尽所有,把从知县易作梅借来的100万两银子全部押上了。而当时的知县一年的收入也就只有40万两,可想而知曾国藩对于源头知识有多么渴求,而这个成本又有多高啊!

在计算机没有兴起之前,人们想要找到源头的知识是非常困难的。图书馆则是最好的通道,因此会有很多有识之士会呆在图书馆,在知识的海洋里翱翔。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因为图书馆数量有限,每个地方的藏书也是有限的。

而现在,伴随着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很多的普通人都有机会接触网络,可以通过谷歌,百度,微软的必应,以及一些文献数据库搜索到自己想要源头知识。只要你敢想,你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到达自己想去的源头。这是多么好的时代啊!

5.时代赋予的责任

时代给予了我们最好的机遇,也赋予我们新的责任。我们从小就应该引导孩子们去追本溯源,让孩子们知道眼前的东西不是本来就有的,而是通过一代一代的人不断努力,不断奋斗,叠加积累而成的。告诉他们我们人是怎么进化而来的?汽车又是一步步怎么产生的?计算机又是怎么来的?医院等机构又是怎么发展起来的等等。当我们引导孩子慢慢地走向源头,了解真相时。就会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会激发他们自我驱动的探索动机,这是学校教育很难给予的,这也是我们这一代人给予下一代人最好的礼物。

6.结尾

阳志平老师在《追时间的人》一书中提到:“未来已经来临,只是分布不均;信息不再饥渴,而是过载。学如逆水行舟,但信息汪洋,怎能乘独木舟?因为你需要过滤信息,站在时间源头,看溪流,肆意大海。”

好奇心是上天赐予我们最好的礼物。它将不断促发我们去探索知识的边界,去发掘大自然得美,去了解世界真正的样子。而走向源头,则是激发好奇心,发现美的最佳捷径。2018,让我们一起向源头迈进!

走向源头_第4张图片
image

你可能感兴趣的:(走向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