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教育的全程规划

地点:深圳梧桐山

时间:己丑年正月初十下午(2009,02,04)

主讲人:王财贵

录音提供:哲萱

文字录入:智楷

一、开场白:从人性出发

教育是「按照人性开发人性」的工程

各位朋友,大家好!(鼓掌)

本来过年是要休息的,不过,因为朋友的热情,就不让我休息(笑)。我在过年时节,有机会跟这么多关心教育的朋友见面,其实也舍不得休息,我很乐意来跟大家谈一谈。

读经教育,有些人还是不很了解,或许是因为我们还有些意思没有完全表示——虽然我推广读经这么久,讲了这么多场演讲,但大部分演讲都在倡导基础理论,今天好像给我一个比较特别的题目,要我把读经教育构想中的全程规划来作一个完整报告,所以今天的演讲是很特别的。有关读经教育,我讲过一千场了,今天是第一千零一场,今天最特别,所以,今天参加的朋友都是很有福气的,(鼓掌)。其实说特别也无所谓特别,西方有句谚语说:「天地间没有任何新鲜的事物,没有任何特别的东西。」但现在我们讲读经教育,好像对于当前,也可以说对中华民族一百年来,乃至于对西方三百年来的教育理论与实践——就是比起当前的教育体制——中国的教育体制、西方的教育体制——读经教育好像显得非常特别。

不过,我刚才说,天下间没有什么特别的事,尤其是讲教育、办教育,本来就不可以特别,它是最平实的东西,哪一个人在教育中耍花样,哪一个人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给教育做一些特别的不一样的新鲜的让人耳目一新的想法与做法,通通都是违反教育本质的胡作非为。因为教育是「按照人性开发人性」的工程,而普天之下,千古以来,人性都是一样的,没什么特别,没有古代跟现代的差别,也不可以有东方和西方的差别。天下间任何事情,总起来只是一个道理。将天下所有的事,总起来看成是一个道理,就好像朱子所说的「统体一太极」,从这个总体的道理,下放出来,有许多个别的事物,每一个个别的事务,也都有它的道理,这叫「物物一太极」。人生在天地之中,天地以道理来运转,人生也以道理而存在,要把人生过好,要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就必须按照做人的道理,这做人的道理就是「人性」。我们开发人的人性,教出合乎人性的人,这一种工作叫做「教育」。如果教育的意义是这样,请问:教育可以不可以随便耍花样?可以不可以任凭某种喜好,今天来一个特别的理论,明天来一个特别的做法?教育可以不可以古代跟现代不一样?可以不可以中国跟西方不一样?照以上说的「统体一太极,物物一太极」的道理来讲,应该是不可以的。然而,我们明明看到现代教育跟古代的不一样,东方教育和西方教育不一样,而读经教育跟别的教育不一样。我们或许应该产生一个疑问:到底谁对?要么甲对,要么乙对。如果甲对,乙就错;如果乙对,甲就错;或者两者都错,不可能两个都对。

让天下的教育都归于一个道理

今天我们就要解决这个问题,让我们的教育再也没有疑惑,让天下的教育都归于一个道理。假如我们今天所说的任何一句话,不合道理,你千万不要听从,假如你听从了,你就是自找麻烦;但是假如今天所讲的是道理呢?请问你要怎么办?现在请各位,先自己摸着自己的良心,然后做一个对自己的期许,告诉自己说:「假如我听到的是道理的话,我就要照着做!」假设今天讲的果真是道理,而大家又都照着道理做,那大家的教育理论和实践不是就一致了吗?

但是,这个道理,是不是凭在座各位听起来是道理,就可以算是真的道理了呢?假如有古人在场,古人会不会说,我们生长在两千多年前,我们跟你们现代人不一样,如果有西方人在场,他们会不会说,那只是你们中国的道理,我们西方人的道理不是如此的。会不会这样呢?古人说:「天不变,地不变,道亦不变」,假如天不变,地不变,道也不变,而人性也不变,那么开发人性的办法就不可以变,所以古人如果在场听讲,你认为合理的,古人必定也要认为合理。现在我们在深圳演讲,就是有新疆、蒙古人来听讲,他的认识也要跟你一样,就是外国人来听讲,乃至于外星人一齐来听讲,通通要一样!要不然,必定有某些地方不合理了。那么谁来评判合理不合理呢?是不是由我来评判,我评判,怎么能够做标准呢?那是不是由你来评判、你评判,我不同意,难道以你为标准吗?还是我们两个合起来说,我们两个都一样,就以我们两人为标准呢?那别人呢?所以,现在要跳开自己的个性,自己的习气,跳开自己的学派,甚至跳开自己时代,自己的民族,来做一个客观的思考。这谈何容易呢?

依照人性的道理而思考教育
当然,说不容易是真不容易,因为人人有自己的意见,人人都尊其所闻先入为主,别的意见,新的意见,往往被他排距在外,这是人之常情,要达到「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是很困难的。但是说容易也很容易。孔子说:「我欲仁,斯仁至矣」。一个人想要做一个有仁德的人,意思也就是说做一个合理的人,有理性的人,光明的人,他立刻可以做到。为什么?我们刚才一直说什么天的道理,地的道理,道的道理,讲那么多的道理,好像很高深、很遥远,不然!假如你是人,你就有这个灵性,你就有这个能力,你就能够判断是非。一般人只是故意的装作不知道;故意的固执已见;故意的要吵架,其实心中一反省,每个人几几乎都了解道理在哪里,也都几几乎了解自己其实是正在狡辩。所以我们现在把心打开,把气放平,我们依照道理而思考,不要故意的把道理关在门外,我相信,这样子,「虽不中,不远矣」。退一步讲,如果不能够马上达到精纯、客观、光明,其实每个人按照自己当下的心灵,随时思考,随时扩充、长进──当下能思考到哪里,扩充到那里,居在什么层次上,就按照那个当下所体会到的丰富度与高度,尽心尽力,老实做去,就已经对得起自己了。最后会发现人人所思所行,也相差不远,而可以「相视而笑,莫逆于心」了。而各位知道,这个道理不是在我这里,不是在你那里,不是在他那里,也不是在任何一个地方,不是在任何一个时代,它是统天地、贯古今,都是一样的,当我们能够打开心量,则能与天地古今的道理相照映,相呼应,相融汇,我们便会感觉到:「我是一个真正的人,立在天地宇宙之中堂堂正正的人!」(先生小声说:「鼓掌」,大家鼓掌)你所说的话,你所做的事,就是堂堂正正的话,堂堂正正的事。用这种心态来面对教育,你就可以跟自己说:「孩子啊,我是尽了力了,我是按照道理来教你的,我把你当作天地间宝贵的、难得的一个小孩,我想要把你培养成真正的,不辜负你这一辈子的一个象样的人!」你也就在这样的自觉上,找到安慰,而察觉到:你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孩子,对得起家庭,对得起国家民族,对得起天地祖宗!(鼓掌)

假如,你现在有孩子,或者你现在是教育工作者、是老师、是校长,而从来没有一刻有这种感觉,从来没有想过──我们应该这样来思考教育,来进行我们的教育工作──假如你是这样的人,那我告诉你,你辜负了我们的下一代了,你对不起自己,对不起孩子,对不起国家民族,对不起天地祖宗!不仅是教育要这么做,刚才说过,凡是一开口,一做事,尽量的,都要去求其道理之所在。通透了一个道理,它不仅贯彻在眼前的事件当中,那个道理,也连通于所有的人事,甚至上达天德。你做的每一件事,说的每一句话,都有无穷的意义。在任何时做任何事,都如此,这样子我们才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叫做「人」的人!

读经教育的涵义以及开讲的初衷

今天我们所要讲的教育,虽然题目叫做「读经教育」,照刚才说,没有一种教育是特别的,「教育」而加上「读经」两个字,就显得有一点特别,这是不大应该的。教育就是教育,哪有什么什么等等教育。不过,世界的事情,有些时候,很不得已,所以,我们现在加个「读经」说教育。我希望我讲到最后的时候,可以让大家认识到:「没有所谓的读经教育,只有把教育办好,把教育做得对,这样就是了。」而另外一种认识是:「原来要把教育做得好,做得对,就要走读经教育的路,没有别的路可走了。」如果这样子,那我们推广读经,就很有意义了。我十几年一路走来推广读经,我都随时勉励自己:一定要按照这一种的心情、态度,来讲读经教育,来推广读经教育。假如有一丝一毫,为了自己的私心,乃至是因为我的天性,我的习气,我的老师,我的学派,我的民族,如果有一丝一毫这样的掺杂,我都觉得我对不起我自己,当然也对不起来听讲的人,对不起所有因为听我的话而让孩子读经的所有的家长跟孩子。我不敢,我不敢负这么大的责任。所以,再开讲以前,先跟大家约定:今天不是我来讲一个我的什么见解,也不是要说服各位,而是,我想要跟各位一起商量,一起来思考:如果教育有教育的道理,第一点,它的道理在哪里?第二点,我们是不是应该按照道理来做?全部的教育道理只不过是这两点。(鼓掌)

教育的意义:了解人性,让人性得到最好的长进

刚才说教育的本质在于开发人性,其实就是,好好的,恰如其份的,让我们自己以及我们下一代,让每一个人的人性,都能够得到最好的长进,这就是教育的意义。所以教育工作怎么安排,最最重要的,就是要依照人性来安排。怎么依照人性?要随时、随地体贴人性。那么人性在哪里,我怎么体贴人性?我们本身就是人,人性本来就在我们的眼前,就在我们的心中,应该是人人当下就可以了解的。不过,我们到底是不是真有透彻的了解呢?

我建议我们应该把「人性」这个观念,一方面做广度的了解,一方面再做深度的了解。也可以说:把人性做全方位的、立体的了解。请注意:这句话里蕴含了一个没有讲出来的意思,就是:是不是有些教育的理论,它没有关涉到人性的全面,没有立体的把握人性?也可以提醒我们,以后遇到任何的教育理论,都要去问:它可曾对人性有所思索?人性的丰富,人性的深远,都关涉到了吗?还是它只看到了人性的一个面向,一个层次。如果它的面向,又只是很偏颇的面向,那个层次,也只是很低的层次,它怎么可以提出来公诸世界?我们怎么可以去相信这种理论而拿来教我们的孩子?说句不客气的话,有许多闻名的教育家,往往以偏见,以庸俗,来发挥教育的道理,来障碍人类的生命,这个问题非常严重。所以我们不要侈谈教育,要谈教育以前,应该对人性有全面性的了解。

教育的生涯规划:对人性做全面的开发

再来,教育是要付诸实践的,我们既了解了人性之全,怎么对人性的全面做开发?我们就得知道另外一个道理,就是:人既然是活在世界上,这个世界,是由时间跟空间交集而成,空间即是环境,一般人都知道环境对教育是有影响力的,但是时间对教育的影响更为重大。什么意思?一个生命在时间中成长,所以教育的道理,也包含我们对于人生成长阶段的了解,这其实也是人性的内涵之一。所以人性有一种直接的内涵,就是它的含量有多少,另一种是在教育的实践历程中,我们如何地配合人性开展的程序,让人性在不浪费任何一个生命阶段的情况下,恰如其分地把所有人性依照人生发展程序而开发出来。我们对人性要有这两方面的思考,假如对这两方面有所了解了,我们就可以去安排教育的全程,用现代话来讲,就可以有「教育的生涯规划」。近年来,流行「生涯规划」,其实,对自己的人生历程能够有所规划的人是不多的,一般人对生涯是没有什么规划的,他的人生就是误打误撞,一辈子只好期待瞎猫是否能够碰到死老鼠,这一种人,他的前途是很可怀疑的。当然,如果有了良好的生涯规划,也不保证一个人的生命发展能够合乎他的规划。但是,你如果不好好去规划,必然只会浪费自己。更进一步,有了生涯规划,我们请问这个人,他是什么时候做他的生涯规划的?大概都在这个人已经有了相当的年龄、身份、地位的基础了,他才想到:啊,我应该对我的人生的将来有所期许。

孔子的生涯规划

如果一个人能够在二十岁左右就能想:「我这一辈子要怎么过」,这个人已经相当有智慧了。乃至于如果能够在十来岁,像孔子「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就更有智慧了。孔子在十五岁的时候,就做了他的人生的规划了。他的规划非常简单──「志于学」;但,也很不简单,因为所志的「学」虽然只有一个字,表面上似乎很简单;但其中所蕴含的内容很不简单,为什么不简单?请问:谁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北宋理学大家陆象山曾经说过:「《论语》中多有没头柄的话」,《论语》不是一部很简单的书吗?《论语》是当时弟子写的语录,其实可以说是白话书,而且孔子也不耍花样,弟子也都很朴实,所以《论语》是一部很亲切自然很容易读的书。不过陆象山说,《论语》中有许多没有头柄的话,没有把柄,让人抓不到要领,这不是故意耍聪明,让你抓不到,而是另有玄机。什么玄机?陆象山说:譬如,这个「学」字,论语不是常讲到「学」这个字吗?论语的第一章,第一句话,第一个字,就是这个「学」字,圣人一开口讲话,就是「学」!这是孔门弟子,真正了解老师整个生命的重心而把「学」字摆在那里的。陆象山注意到了,但他会问:到底学些什么?我们都读过论语啦,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啊?假如没有,回家再读三年再说。我们程度太差了,读书是根本不用心的。小孩子读书可以不用心,大人读书就不能不用心了,不要常常自以为了解了论语啊!连陆象山都说,这个「学」字到底学些什么,「苟学无本领,不易得也」,假如一个人的学问,没有相当的功力,是不容易领会得到的。所以「学」这个字,义蕴广大、无穷。孔子说他十五岁,就志于学。他一辈子就奉献给「学」了,他一辈子就只有一件事了──「学」啊!这真是不简单,不得了!而且孔子定了他的规划之后,有没有按照他的规划而行呢?有!而且念兹在兹,过了十五年,他的学问就有了根基,叫做「三十而立」;再过十年,他的学问已经非常的广博,而且系统分明,不受迷惑,所谓「四十而不惑」;到了五十,就知道这种学问,不只是人间的学问,乃是天地宇宙的学问,所以说「五十而知天命」;到了六十岁,天下任何事物,人间任何语言,都是「学」的范围,都可以领悟出高深的道理,所谓「六十而耳顺」;到了生命成熟的时候,不论内在、外在,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天理仁德如如朗现,叫做「七十从心所欲,不逾距」,孔子从十五岁开始有他的生涯规划之后,没有离开他规划的初衷,而且可以一路走来,走到生命结束为止,这真是生涯规划的典范。

一般人的生涯规划

现在一般人的生涯规划都是怎么样呢?──我现在二十五岁,我打算在三十岁的时候,赚到第一个一百万。(笑)我三十五岁的时候,要周游全地球。我到了四十岁的时候,看看能不能坐上宇宙飞船,去月球,绕一圈回来。──这也叫做生涯规划,唉!但也挺了不起了啊,你没有啊,你比他还差啊!不过,大家都会认为,这种规划太现实了,太功利了!有没有人像孔子一样呢?这一辈子就是把我的生命一直扩充、扩充,提升、提升,尽其可能的让我的生命丰富、充实、饱满、光辉,这才是真正的的生涯规划啊!要不相信,如果一般人果真按他的规划,几年赚多少钱,几年到哪里去,到了他老年的时候,再回头一看,请问,他把握到了什么?可能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所以人要有智慧:看到还没到来的时机,想到高远的事物,能够为了深远、微妙的境界,兴起一个终身向往的深心大愿,这叫做智慧。(鼓掌)(哲萱趋上前低声请先生坐下,先生说,「……我想看到大家,比较好,我坐下,后面很多人要伸长脖子……,众鼓掌)所以要做生涯规划不容易。

对教育做全程规划的对象

今天我们要做一个教育的生涯规划,我看更不容易,为什么?因为一般人说的生涯规划是为自己规划,现在的教育生涯规划呢?不是为自己规划,而是为了我们的孩子规划,当然也可以说,我们也要自我教育,我们也可以为自己规划,不过我们今天所谓「读经教育全程规划」的意思,最主要的是为了我们的下一代规划。因为你现在二三十岁了,才开始为自己规划,已经不「全程」了,哼哼,你这一辈子完了!(众笑)我们的希望在下一代啊!虽然我们自己也可以勉强勉强努力一下,死马当活马医嘛。(鼓掌)好啊,你说所谓「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嘛,「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是陶渊明的文章,原来他是引用论语的话。我们的生命也可以说从今天开始,从你懂得道理的那一天算作你生命的重生,所以你也可以说:「我现在是一个婴儿,因为我今天才开始知道」,哦,「我要对我的生命做一个有深度,有境界,有前途而不辜负自己的规划。」那你当然也是可以来一套「全程规划」的。不过,今天我们所谓的「读经教育全程规划」,大体是为了下一代而说的。我们就在全幅人性,以及这全幅人性在生命的历程中如何一步一步开展,在这两个主轴之下,来做一个合情合理的规划。

代表各位做一个合情合理的规划

现在,我要代表各位,把这个规划,做一个描述。为什么说「代表各位」呢?因为刚才说,我们都是人,人性千古不变,我们对于人性的了解,又是很方便的,因为我们只要返身自照,──不是拿现实的镜子,照到脸,而是用心灵的镜子来照,照到自己的心,──你只要返身自照,大概都能够了解人性,而且你已经是过来人,你应该知道人性是怎么一步一步开展的,虽然以前没有顺利地开展,现在回想起来,我们应该知道,知道我们以前走错了路,假如知道以前走错了路,我们现在就应该让我们的下一代,不要再走错。所以我常说:「我们被牺牲了,不要再牺牲我们的下一代!」(鼓掌)既然大家都能够这么样的觉醒,那可见,我的想法跟大家的想法,应该相当一致,所以今天这个演讲,到现在就可以结束了。为什么?(有一人鼓掌了一下,先生看他一看,笑)哦,你真希望我这样结束啊?(众笑)这个不该鼓掌的时候还鼓掌?不过,也要谢谢你,你是认为我讲得精彩啦(众笑)。为什么现在可以结束呢?因为你已经都了解了,而你的了解跟我了解的一样啊,你何必再听我讲呢?但,假如今大家想听听,我讲讲也无所谓。为什么呢?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嘛!什么叫「朋」?朋不是泛指一切相遇的人,而是「可与共学的同道」,也就是大家都有志气,大家都在人类理性的开发上,具足相当的功力,都对人生的智慧,有相当的领悟,这样子的人相遇了,那真是其乐无穷啊!所以,现在的我们真是「朋友」相聚,因为你已经因为了解人性而了解了教育的道理,而你的了解原来也就是我的了解啊!所以我站在这里所能说的,其实是替各位说出心里话而已。假如我说的不完整,请你补足。因为,你可能是完整的。我希望,我尽量不要让你心里感到我讲错了,必须由你来改正,我希望不要落到这样的田地,如果落到这样的田地,我是很惭愧的,我希望我所讲的,都能够合大家的意。合大家的意,不是来讨各位喜欢,合大家的意,就是刚才的意思:我们想的都一样,因为我们所知道的人性就是这样,所以我们就应该这样。天下只有一个应该,没有两个应该。(鼓掌)

该怎么教就怎么教

所以,我们推广读经这么久,讲了这么多,有人把读经教育,归纳为一句话,就是:「该怎么教,就怎么教。」说「该怎么教就怎么教」的「该」,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客观的应该」。凡是应该,都是客观的。客观的意思就是,它不是沾在你我的心中。纵使是从你我的心中发出来的主观,既然是应该的,它同时也是客观的。──即主观即客观。──客观,就是别人也要这样看,任何人都要这样看,因为它是共理。所以如果我们把握教育的共理,我们相遇了,我们谈起教育,真的是「相视而笑,莫逆于心」哪。我们话题一来,大家都是互相的首肯,互相的赞叹,纵使不讲话,只要一个眼色,我也知道你在讲什么,像这样,人生岂不是非常的幸福吗?

了解道理后要即知即行

所以,如何规划整个孩子的教育历程,我们应该从头说起。「从头」是什么意思?就是从时间的「头」说起。在时间中,我们渐渐的展现它的丰富性,透入到它的深刻性,成就它的完整性。如果你发现我讲得还有缺憾,有漏洞,请你在心里面把它补足,将来你可以向别人倡导得更好。其实每个人都应该负起这个责任,不仅是为了自己的孩子,也为了全天下的孩子,要了解教育的道理,而且一定要去倡导。因为假如天地之中,有一个孩子生下来,没有受到良好的启发,让他白活一辈子,这都是我们的遗憾。尤其是有孩子有学生的人,从明天开始,不是,是从今天开始,要立刻付诸实践。从今天什么时候开始呢,从你懂得的那一刻,所以我预测,等一下我们演讲,越讲人会越少,因为都离开了。为什么他提早离开?他不忍再浪费一秒钟。(笑,鼓掌)而今天的演讲成功不成功,就看事先离席的人有多少,(笑)如果都走光了,我就知道成功了,(笑)如果都不走,呵,真是,还没有说服你了,还没有打中你们的心,打中你们的心你们一刻都等不及了!

教育开始的时机:教育理论最最重要的部分

我们从头说起,我们说一个孩子应该在什么时候开始接受教育?这是教育理论最最重要的部分。我话里有话,意思就是说,假如你去听到某种教育理论,它居然没有告诉我们,教育要从什么时候开始,那你立刻要判断这一种教育理论是不完整的,它只从那个学者注意的时候开始,那个开始是随意的,你假如依照它的理论去教育你自己的孩子,很可能你就浪费了他之前的那一段可以教的时机。比如说,现在我们家长都认为教育从什么时候开始?六岁。有的家长比较聪明,他认为三岁。或者六岁,或者三岁,全世界都这样。为何是六岁?为何是三岁?如果真是六岁或三岁?也没有人告诉我们为何如此的道理,更从来没有人反省:「教育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不过,如果我们一步一步地去问,其实很多人都知道,不是六岁,不是三岁,甚至不是出生以后。教育既然是对生命的开发,我们就应该想到一个问题,可能应该「从有生命的那一天开始」。如果,你认为太早的教育是无效的,那你也应该从自己认为有效的那一天开始。总之,你一定要心里有一个谱,有一个底,确实知道到底是从哪一个时刻开始,如果没有这个谱没有这个底,就代表你是糊里胡涂的生孩子,糊里胡涂的教孩子,一堆大胡涂就教出一堆小胡涂。(众笑)大家都胡涂的结果呢?大家都不会怪大家,整个世界也就相安无事,天下太平!(鼓掌)世界上,有那么多的教育家,发明了那么多的教育理论,尤其近两三百年来,西方的教育家真是人才辈出,每一个人都光辉万丈。我就想请问:有哪一个教育家教我们,人生教育要从哪一点开始?如果没有,我就觉得他不够完整。有些名声显赫的人物是不一定可信的,因为他不曾对人类的全体做过考虑,他随便说说,他依照自己的所见所闻,然后他自己做些实验,他就做出结论。你随便相信,盲从,你就害了你的孩子了,这是很可怕的啊!刚才说,教育的时机,尤其是教育开始的时机,是教育理论最最重要的部分,因为人既然在时间中长大,时间一去不复返,所以错过的时机,永不再来。还有,人若对生命的现象有稍微的观察,便很容易在所有的生命中看出来,越早期的学习,对一辈子的影响越大,乃至于早期某一段时间的学习,是供给他将来一生发展的基础。如果没有打好基础,将来发展就受到限制,而且这个限制是永远不可能再突破的限制,这一辈就真的完了。什么叫「基础」?「基」就是房子墙面的墙脚以下,埋在地里的部份。什么叫础?古人建房子,用木头做柱子,木头容易受潮,所以在靠近地面的地方,用一块石头承受着,那一块石头叫做「础」。所以「基」字是土字旁,「础」是石头旁。建房子必定有其基础,基础如果打不好,不稳定,请问能够盖高楼吗?如果勉强盖到二楼三楼,发现房子摇摇欲坠,能够一面回头打基础,一面继续建吗?不可能的,一定要把房子拆掉,再重建。不过,建房子的人,老早就有「蓝图」了,有房子的「生涯规划」了,所以很少人会笨到房子的基础要重新调整的。当然必要时也是可以的,因为建筑是物质性的,大不了拆掉重来。但是,如果是一个生命,一个人,在时间中成长,你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一个孩子的生命基础打不好,好像地基只够盖二楼,就永远盖不了三楼,这不就完了吗,生命的前途不就受了限制了吗?而这个限制从哪里来?是从很早期的时候,是在他生命还没有成长到足以自己反省自己发挥的时候,由我们的家长和老师,连手把他的整个生命捆绑住了,而这个捆绑,是无形的绳索的捆绑,有形的可以解开,无形的是解不开的,只好终生残废!(鼓掌)

中国人不可以再盲从了

那么,教育应该在什么时候开始?也就是要在何时打根基?我们说,教育是开发生命的工程,可能有生命的那一天,就有教育的意义。我说「可能」的意思,就是有些人并不承认。你可以承认可以不承认,因为那是缈缈茫茫的,人生生命的开始,我们还没看到他,他在母亲的肚子里面,刚开始的时候,只不过是小到肉眼都看不到的一团细胞,我们怎么知道,有没有教育的意义呢?所以在这里,人类就产生了迷惘,迷惑,就没有一个清楚的认定。不过,如果我们对于所能看到的、能抓到的,才相信,这一种态度,是三百年来西方人告诉我们的。我话中有话,就是西方人告诉我们的并不一定就是全部的真理。甚至,近三百年,西方人所讲的话,也不见得就是西方两千多年来讲的最真实的话。总之,近三百年西方人讲的话,我们并不一定要全盘相信。但是,一百年来,中国人对西方就是亦步亦趋!只要近三百年西方人讲的话,一字不漏全部相信!今天,我们一定要化掉这种固执,走出这个陷阱、盲点。我的意思不是说近三百年西方人讲的话都不可听,我没有这样讲,你千万不要误会。我讲的只是:「我们并不一定要全部都听」。你如果照单全收,你可能会陷入误区。我认为应该的做法是:对于任何人的每一句话,都要经过头脑想一想,你认为对的,就用;认为可疑的,就存疑;认为错的,一定要排斥。这个道理谁不知道呢?所以我现在还在这里讲这些话,很多人都认为,讲这些做什么呢?这些都是我们已经懂得的道理,我们从幼儿园就懂得的道理,还讲这些做什么?但是,虽然老早都懂得了,中国人一百年来,并没有真正去这样做,以至于养成了崇洋媚外的心态,造成了民族浩劫,所以还是要一再的提醒。这种人生态度,──对的我吸收,不对的我排斥,存疑的我就放着,这种人生态度,──谁不知道呢?这叫真理。但是真理如果没有常在我们心中打转,所谓「真理不重复,错误就要重复」,所以我们还是要再讲,一讲再讲,天地间只不过这件事。从今天开始,中国人不可以再盲从了!(鼓掌)不仅不可以盲从西方人,中国人也不可以盲从中国人,我们祖先讲的话也不都是对的,这样子我们才能够顶天立地。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经教育的全程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