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otopia——城市,意味着什么

看到一个说法,Zootopia翻译成《疯狂动物城》是非常不合适的,topia在希腊语中是“地方”的词根,utopia,即“乌托邦”,所以说电影如若译为《动物托邦》就找到那个味了。

城市向来被看做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在电影开始的前半段,我一度以为这是一个“country girl”朱迪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文明高度发展的城市中,乘风破浪,收获爱情,顺带完成一次阶层流动的故事,就像我们看过的很多迪士尼童话一样,当电影进行到后半段时,我知道我又自作聪明了。

动物城是个什么地方呢?一个生物文明发展到极高阶段的地方,资源被高效利用,社会分工井然有序,有着脑洞大开但是却合情合理的城市设施,这里有法律,也有与法律态度暧昧不明的黑帮,本应胆小的兔子却勇敢热血,本应狡猾的狐狸却善良真诚,体形渺小的动物成了黑帮老大,体形硕大的动物却是小马仔。这是一个靠文明和自律构建起来的城市,不穿衣服的动物只能在特殊的俱乐部里看到,而看了许多年《动物世界》的我们,在看到光着身子做运动的动物们,竟然也生出害羞的感觉。

这种命名为“午夜嚎叫”的番红花的中毒症状,无非是动物抛弃了原先的“文明”,回归到最原始的凶残,不开化,杀戮成性的状态。这让我想到了《琅琊榜》中的火寒之毒——“身中火寒之毒的人,骨骼变形,皮肉肿涨,周身上下会长满白毛,而且舌根僵硬,不能言语。”乍一看,挺像一只白毛猿,可是人类祖先在发明语言之前,不也是一只不能言语的长毛猿?不过火寒之毒是毒,“午夜嚎叫”看着更像是一种促使“返祖”的催化剂,动物中招后,从小被教育的文明在数秒内毁于一旦,张牙舞爪嗜血成性。

文明一旦被摧毁是及其可怕的,尤其在一个文明高度发展的城市,作为一小部中了招的“野蛮动物”,除了被关押别无选择。我一直在开一个脑洞:当初动物城在建立之初一定有一个合约,这个合约使得食肉动物愿意放弃食肉,得以与食草动物和平相处,也许这个合约,就是食肉动物得以掌权,而食草类动物不甘于这么多年来不能掌权不被重视,于是以绵羊为首的反派策划这么一个“午夜嚎叫”的事情,中招的食肉动物恢复本性开始吃肉,违反了合约,食草动物得以掌权。

对于动物城这种,刻意地强化物种之间习性上的差异,明显象征着身为民族熔炉、族群构成复杂且彼此之间差异较大的美国。在目前的很多影视作品中,尤其在中国的宫斗剧中,弱者往往通过不停地打怪升级打败强者,他们手中握着的即是真理,好在这部电影没有这么去做,食草动物虽然体力较弱,但毕竟数量庞大,一旦释放起积蓄的怨念,可能表现得比食肉动物更加凶狠。原本的弱者在获得权力后,滥用权力的可能性也大很多。好担心这种“你弱你有理”的价值观在电影中被进一步弘扬,多亏没有,真是太棒了。

想到《纸牌屋》里的一句台词:Nothing can help us endure dark times better than our faith.

这种信仰,可能是生而为人的一种信仰吧。

唉,我好像跑题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Zootopia——城市,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