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泡排序算法优化

冒泡排序

冒泡排序(Bubble Sort),是一种计算机科学领域的较简单的排序算法。它重复地走访过要排序的元素列,依次比较两个相邻的元素,如果他们的顺序(如从大到小、首字母从A到Z)错误就把他们交换过来。走访元素的工作是重复地进行直到没有相邻元素需要交换,也就是说该元素已经排序完成。【引用于“冒泡排序”百度百科】

优化前代码

// bubble_sort.cpp : 此文件包含 "main" 函数。程序执行将在此处开始并结束。
//

#include "pch.h"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template

//冒泡排序 整型与浮点型均可适用
void bubble_sort(T arr[] , int len) 
{
	int count = 0;
	if (len <= 0) return;
	for (int i = 0; i < len - 1; i++)
	{
		for (int j = 0; j < len - 1 - i; j++)
		{
			count++;
			if (arr[j] > arr[j+1])
			{
				swap(arr[j], arr[j+1]);
			}
		}
	}
	cout << "比较次数:" << count << endl;
}

int main()
{
	int arr[] = {5, 1, 2, 3, 4};
	int len = (int)sizeof(arr) / sizeof(*arr);
	bubble_sort(arr, len);
	cout << "排序后的数组:" <

运行结果:

 比较次数:10
排序后的数组:
1       2       3       4       5

优化后代码 

// bubble_sort.cpp : 此文件包含 "main" 函数。程序执行将在此处开始并结束。
//

#include "pch.h"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template

//冒泡排序 整型与浮点型均可适用
void bubble_sort(T arr[] , int len) 
{
	bool exchange = false;
	int count = 0;
	if (len <= 0) return;
	for (int i = 0; i < len - 1; i++)
	{
		exchange = false;
		for (int j = 0; j < len - 1 - i; j++)
		{
			count++;
			if (arr[j] > arr[j+1])
			{
				swap(arr[j], arr[j+1]);
				exchange = true;
			}
		}
		if (exchange == false) 
		{
			cout <<  "比较次数:" << count << endl;
			return;
		} 
	}
	cout << "比较次数:" << count << endl;
}

int main()
{
	int arr[] = {5, 1, 2, 3, 4};
	int len = (int)sizeof(arr) / sizeof(*arr);
	bubble_sort(arr, len);
	cout << "排序后的数组:" <

运行结果:

比较次数: 4
排序后的数组:
1       2       3       4       5

时间复杂度

冒泡排序最好的情况是初始状态是正序的,一次扫描即可完成排序,所以最好的时间复杂度为O(N);最坏的情况是反序的,此时最坏的时间复杂度为O(N^2)。而优化前的代码,时间复杂度为O(N^2),即使初始状态是正序的,也需要遍历所有可能情况,所以,上述“优化前的代码”并不是最好的冒泡排序算法。

而优化后的代码,加上了交换标识,当在某一循环比较时,发现并无交换发生,可判断已全部排序完成。当初始状态中存在部分正序的情况,也可节省算法运行的时间。【注意上述代码中提到的“比较次数”并非“时间复杂度”,不要混为一谈】

总结

1、经典的东西,可能已经不用了,但是从经典的东西身上,我们能学到的还有很多,否则也不会成为经典。

2、教科书上的东西不代表实战,所以很多时候考虑到非理想情况下,就可能不那么适用了。所以在非理想情况下需要我们去优化使用。

你可能感兴趣的:(算法,C,C++)